小獅子愛爾莎參考教案
勇敢ä
“四”孩子一樣,一動不動,吮吸,進入夢鄉
溫順ä
“五”垂頭喪氣,一聲不響,吮,蹭 馴服
(三)輕讀第三段,思考。
1.作者與愛爾莎感情這么好,為什么還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
2.把愛爾莎交回大自然中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體現了什么?
3.讀后討論
(1)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一是讓它自己自由的去生活,是出于對它真誠的愛,擁有一個真正的獅子該有的一切。)
(2)這也是一項科學實驗,(事實表明人工撫養的野生動物回到大自然是很難生存的,因為它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帶著人的氣味,容易招來敵手,且難以應付自然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惡劣情況)
(3)放回大自然的經過。
(先教會它自己捕食,培養它獨立生存的能力。再把它運回大自然。結果“餓著肚子回來”。然后第二次把它交回大自然。結果“它回來了,發著高燒”。最后“我”決心離開它。)
4.在這一過程中,“我”是怎樣的心情,愛爾莎有怎樣的表現?從哪些語句中看出?說明了什么?
指讀,可在書上標出答案
(“我”和愛爾莎之間的感情已非常深厚了)
5.齊讀第三段。
(四)討論課文難點,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1.你讀了這篇課文后,覺得“我”與愛爾莎之間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像母女一般)
2.作者喂養愛爾莎,最后又把它送回大自然,這是作者在大森林中進行的一項科學實驗,讀了以后,你認為這一種科學實驗有什么意義?
(充分認識保護野生動物,促進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五)指名有語氣地朗讀全文。
(六)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小資料】
1.作者介紹
喬伊·亞當遜(1911~1980)奧地利女生物學家。出生于維出納。自幼勤奮好學,聰明過人。她心地善良、純樸,且多才多藝。成年以后,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酷愛旅行。在野外考察和周游世界中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1937年開始,她離群索居到肯尼亞奈瓦沙湖畔,進行了多年的幾乎是單槍匹馬的對獅子、獵豹等野生動物的研究,完成了對母獅由野到馴和馴到野的開創性實驗。同時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了《野生的愛爾莎》和《我的朋友——獵豹皮芭》等書。1960年,這兩本書在倫敦出版時,一時轟動了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杰出的動物文學”。她的足跡和影響遍及非、歐、澳、亞、北美五大洲的許多角落,正是在她的有力推動下,全世界保護野生動物的運動掀起了新的熱潮。喬伊·亞當遜不僅是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的專家、杰出的旅行家和探險家,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畫家和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材料豐富、具體,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生動,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出版,暢銷全世界,有的還被搬上了銀幕。本文是根據《野生的愛爾莎》中有關章節改寫的。
2.課文中出現的語文以外的知識
獅子:哺乳動物,身體長約三米,四肢強壯,有鉤爪,掌部有肉塊,尾巴細長,末端有一叢毛,雄獅的頸部有長鬣,全身毛呈棕黃色。產于非洲和亞洲西部。捕食羚羊、斑馬等動物,吼聲很大,有“獸王”之稱。
魚肝油:從鯊魚、鱈魚等的肝臟中提煉出的脂肪,是稀薄的油狀液體,黃色或深黃色,有腥味,主要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d。多在嬰幼兒時服用也常用于夜盲癥、佝僂病等。
葡萄糖:有機化合物,單糖類,無色結晶,有甜味,廣泛存在于生物體中,特別是葡萄中含量最多,通常用淀粉制成。葡萄糖營養價值很高,是人和動物的能量的主要來源,醫藥上用作滋補劑,也用來制造糖果、點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