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也會放風箏》教學設計與點評
(三)以讀為主,人文合一
過渡語:同學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那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小問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默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后進行各種方式的朗讀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如:自由讀——同桌互讀——四人小組內輪讀——指名讀,為深入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鋪路架橋。(提示:注意區別第1小節與第4小節最后一句“長尾巴”中“長”字的正確讀音,第1小節中讀zhǎng,第4小節中讀cháng。)
2、細讀課文,主動探究
過渡語:大家已經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現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讀課文,邊讀邊想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把你知道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好嗎?
(可以獨立閱讀,在書上點、畫、批、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歸納總結,設計板書;可以與同伴交流;可以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點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只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研讀課文,共享成果
過渡語:剛才大家都學得很認真,這些小問號解決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你還知道了什么,能不能告訴大家呢?
(1)細讀第一小節,感受快樂。
①讀了第一小節課文,你感覺到了什么?請舉例說一說。
②“渴求”是什么意思呢?
③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試一試吧!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點評:在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詩句,用心體會感悟,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中心的極好方法。]
(2)精讀2~4小節,展開想象。
屏幕上再次打出春天的畫面。
過渡語:春天太美了,小朋友們多快樂呀!他們蹦蹦跳跳,跳跳蹦蹦,來到綠盈盈的草地上放風箏。可是,花兒為什么也來放風箏呢?花兒放飛的是什么樣的風箏?它是怎樣放風箏的呢?怎樣飛叫做“盤旋”(可做動作表示)?讓我們到百花叢中去欣賞吧!(這幾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發言。
③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樂曲,讓同學們閉目遐思,展開想像。
④請告訴大家,你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點評:閱讀想象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思維、想像的空間,讓孩子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想像,有助于提煉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閱讀想象水平和閱讀質量。]
(四)培養語感,積淀情感
感情朗讀
過渡語:同學們已經讀懂了課文,現在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小詩,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