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書櫥》教學反思
四、善用評價,有效理答
古人云:“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課堂學習充滿情趣,教師的語言絕對不應是干巴巴、冷冰冰的對錯判斷,而應敏銳地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以最中肯的語言去激勵他們,以適當的神情和動作傳遞對學生真誠的肯定和熱情的鼓勵。即使學生回答錯了、卡殼了,我們也要耐心給予指導,也只有這樣的理答,才是有效的理答,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我認為我在這節課上,能善用評價這一把尺子,營造出寬松、和諧的對話氛圍,傾聽學生的發言,適時肯定表揚,適時點撥引導,教學語言較豐富多變而不失真誠,并且注意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從不同角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推進教學向縱深發展,提高了教學效果。
《小小的書櫥》教學反思
《小小的書櫥》是一首兒童詩歌,它用生動、美妙的語句,描繪了小小的書櫥就象廣闊的世界,浩瀚的海洋。這首詩歌篇幅短小,但立意深遠。詩歌中出現的書名、童話人物為孩子們所熟知和喜愛,容易引起共鳴,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教學時不要逐段講解,應從整體出發,理解感悟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幻想……從而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讓孩子們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追求的新理念,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要想讓孩子們與文本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需要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教學課堂。所以在教學導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名人名言:“這些名言都有什么共同點?”孩子們通過自讀很快發現它們都是說讀書的好處,接著,我創設情境:“書究竟有什么魅力,讓這么多名人墨客贊不絕口?現在就讓我們打開這小小的書櫥,看看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激起孩子們與文本對話的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詩歌的學習中去。
二.個性閱讀,自主感悟
以讀為主,多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這似乎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了。但實施起來卻是各有千秋。我也在讀的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自由讀、齊讀、抓重點詞理解讀、課件創設情境讀、師生對讀、教師引讀……僅僅讓孩子們充分地朗讀詩歌不夠,還要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自主、個性地閱讀,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收獲,將作者的情感讀成自己的情感,將作者的詩讀成自己的詩。在第二小節的教學中,我先讓孩子們自主閱讀,接著抓住重點詞理解讀,然后創設情境,播放中華五千年光榮歷史的圖片,更加直觀、更加形象,此時孩子們心潮澎湃,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我為中華民族有著這么悠久的歷史感到自豪!”“真高興,我就是中華兒女!”“我覺得這些前輩們真了不起!”在此基礎上,再次閱讀,孩子們聲音響亮,感情充沛,整個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我趁熱打鐵,引讀第四小節,讀書給我們帶來的遐想、沉思、高興、憂傷……孩子們對這些情感的體會水到渠成。
三.聯系實際,內化語言
本文語言凝練,文字優美,節奏明快,韻味十足,是孩子們進行語言內化的好材料。在孩子們充分閱讀了二三兩小節后,我指導他們結合自己的平時的讀書感悟,模仿這兩小節寫出自己的詩歌。全班交流時,那靈動的語言,脫俗的文字使我大吃一驚:“我徜徉在唐詩宋詞中,和詩仙李白月下對酌。”……原來,生命的閱讀的確能綻放異彩紛呈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