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放飛蜻蜓》課堂實錄
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 殷萍
課前播放圖片: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只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蜻蜓。
師1: “五顏六色”說出了蜻蜓的顏色美。還有誰想說的?
生2:我看到了蜻蜓在飛舞。
生3:我看到了蜻蜓在點水。
師4:蜻蜓姿態萬千,真美!
生5:成雙成對的蜻蜓在飛,它們非?鞓。
師3:從同學們的表情中,老師看出你們已經喜歡上這群小精靈了。好,帶著這種美好的感覺,我們開始上課吧!
教學流程: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讀——放飛蜻蜓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詞,讀通了課文,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1: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來陶先生和孩子們談蜻蜓,最后放飛蜻蜓的事。
【相機板書: 捉→談→放】
師引說:陶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來陶先生和孩子們談蜻蜓,他先和孩子們談了蜻蜓吃什么,又和孩子們談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最后孩子們放飛了蜻蜓。
陶先生可是一個大教育家,他經常指導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現在就讓我們和這些孩子一起走進陶先生的課堂。
二、品讀體驗
師:孩子們,輕輕打開課本兒!別急,老師這兒有個學習提示,誰來讀一讀?
在學習課文時,大家可以用筆將自己的發現畫一畫,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好了,開始吧!
生:自讀課文。
師生交流
師:點擊出示(2—6),
師:孩子們,你對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說說看!
生:我知道了蜻蜓不吃露水……
師:你是從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陶先生說:還是翠貞說的對,說明其他人不對。
師:你真會讀書,能把前后內容聯系起來想!
師:還有誰想說?
生:蜻蜓吃蟲子,吃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
師:你了解了蜻蜓吃什么。那蜻蜓一個小時能吃多少害蟲,你們知道嗎?
生:能吃20只蒼蠅或者840只蚊子。
師:蜻蜓可是個“捕蟲小能手”呢。蒼蠅和蚊子會傳播疾病,可是我們的敵人啊!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生:是的。
師:同學們,學問學問,既要學,更要問。那讀了這段對話,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預設1:
生:“七嘴八舌”什么意思?
點擊“七嘴八舌”,有人知道嗎?
生:一群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
孩子們他一句你一句的。
孩子們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師:孩子們,你們在什么情況下也會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呢?
生1: 生2:
師:是呀,當我們遇到感興趣的話題,就會掙著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當陶先生問孩子們蜻蜓吃什么的時候,孩子們七嘴八舌搶著說,一起讀。
(出示句式 練習說話 理解應用“七嘴八舌”)
師:孩子們真了不起,不僅理解了“七嘴八舌”的意思,而且還能靈活運用了。
預設2:
生:慈愛什么意思?
師:詞語不理解,我們可以把它帶進句子里讀一讀,想一想。誰來讀讀慈愛所在的這個句子。
師:誰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看圖,)瞧,陶先生笑瞇瞇的,多親切啊,這就叫慈愛。
師:【體態語言】慈愛地撫摸,多么溫暖的感覺啊,從這兒你感覺到陶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對,陶先生就是這樣的和藹可親。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教育家對孩子們的關愛。誰再來讀讀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