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
(3)在學生匯報討論的過程中出現板書。
8、齊讀這篇寓言,邊讀邊思考: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9、師小結:看來寓言小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歷史,還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我們就一小組為單位來學習另一則寓言《掩耳盜鈴》。
二、 小組合作學習寓言《掩耳盜鈴》:
1、 課件配畫面和音樂講述《掩耳盜鈴》的故事。(激發學生對這則寓言的學習興趣。)
2、 出示學習提示:
(1)自己或小組共同解決生字詞。
(2)用你們小組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則寓言。
(3)組內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 小組學習,老師巡視指導。(有表演的組老師可以提供小鈴鐺。)
點評:小組學習是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自主學習可以是個人來完成,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完成。在課堂上不僅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要讓孩子學會合作。在這個環節中還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 匯報。(在匯報的過程中注意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三、 課外延伸:說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說題目,也可以簡單介紹故事內容,或這個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8.課堂練習
說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說題目,也可以簡單介紹故事內容,或這個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板書設計:
寓言二則
《濫竽充數》三百人:充
一聽之:逃
《掩耳盜鈴》 自欺欺人本資源
9.作業安排
1、 把今天學的兩則寓言故事講給家人聽。
2、 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下節課可以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樂器竽;有關竽的音樂;鈴鐺;課件。
11. 自我問答
怎樣讓學生成為每節課的主角?
我采用了各種方法實驗后,認為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課文中的含義課堂教學效果較好。這一節語文課上,我向學生提出: “以前都是老師在教你們學,現在讓你們教老師學,行嗎?”剛開始,班級里一片寂靜,誰知過了一會兒,在同學們的互相疑問轉為肯定的眼神中,在個別大膽的孩子的帶頭下,全班同學躍躍欲試。我問:“今天我們學什么?”同學們齊聲回答——《寓言二則》,然后同學們委派一名學生上黑板寫題目,那一筆一畫,極其認真,還真有老師的架勢呢!我趁熱打鐵,“什么是寓言?‘則’又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們紛紛舉起手來,并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與快樂,嘴里不停地喊著“我、我……”,在確認了自己的答案與其他同學的答案一致時,同學們的臉上都綻開了笑臉。我接著問:“《濫竽充數》這則寓言講的是什么故事?你們準備用什么樣的方式告訴我這個故事呢?”學生積極討論,有的朗讀、有的講故事、有的還組織表演,看來學生真是花費了心思,花樣還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