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教學后記
我覺得學生潛意識已經(jīng)對這個道理有所領悟,特別是第一組的同學,幾乎已經(jīng)說出這個道理,而他們欠缺的是人生經(jīng)歷。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今后碰到類似的情況的話,我想他們一定不會束手無策,甚至會用今天學到的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六、反思與討論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的確如此,學生們雖然在這次學習中獲益匪淺,但是這樣的教學需要大量的空間、時間。有時教學者會因組織不當而導致課堂紀律有所松散。學生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學習時間是寶貴的沒有必要將時間花在尋找資料上。而我們每個人都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這樣教學能使他們的學習成績有較大的提高嗎?
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教育、教學應該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樣。柏拉圖早就指出,社會需要分工,而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夠做最適合他的工作。
作為教師應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外那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我們不應該讓孩子們?nèi)ニ烙浻脖炒罅康墓胶投ɡ恚鴳焚M苦心地告訴學生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他們面對陌生領域?qū)ふ掖鸢傅姆椒ǎ徊挥每荚嚢褜W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贊揚孩子們?nèi)ニ伎嫉囊磺薪Y(jié)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