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三、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句子: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2、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
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小結:這段話寫了云霧有什么特點?找出中心句,畫出。為了介紹云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云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云霧真美!作者為了說明廬山云霧的特點,先總寫“云霧千姿百態”而后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峰與山峰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方式為“總----分”關系。
四、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出來的?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2、(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3、這一段的末尾有一個省略號,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幫作者告訴大家嗎?
4、 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5、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
五、總結文章的寫法
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時采用的什么結構順序來寫的。每一小節又是采用的什么結構順序寫的?
你讀了這篇課文,感到廬山怎么樣?為什么能感受到廬山的美呢?作者怎么會寫得這么好呢?(認真的觀察 豐富的聯想)
六、知識拓展
出示古詩:
1,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 蘇軾 《題西林壁》
3,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
到這里,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想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