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談
今天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課文作為一首歌詞是在孩提時代就為我們所熟知,昔時的我們只知道旋律的優美,唱吟起來輕松愉悅,內心充滿了一種令人陶醉的幸福感。而今,以語文老師的角度再次欣賞解讀歌詞,則被歌詞中的蘊含的勃發深情,自由愜意所傾倒,仍不禁,唱完又讀,讀完又唱,總覺得乘著歌曲的旋律,揚著歌詞的風帆又回到了童年時代。
全詞共分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以那句浪漫自由氣息話作為反復手段的語言根基。第一部分描寫少先隊員泛舟湖面輕松愜意,充滿喜悅的幸福生活,以及湖面的湖光山色的美妙。第二部則以純原生態的人景狀態出發向社會的責任的高度發展。一句“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形象而又深刻的提示了少先隊員與黨之間心心相映的和諧關系。第三部分整合第一、二小節內容,直接指出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難作安排,激發學生幸福不能忘本、點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理。三個自然段,結構鮮明,相互依存,逐層發展,顯示了作者鮮明的寫作思路。
教學時,老師應緊循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社會,回報社會的思路有序進行。但作為三年級的學生如何讓學生理解感悟少先隊員與黨之間的密切關系,應該是一個教學難點,應慎重選擇一個最佳的切合點作為突破口。下面僅以我的教學淺談看法。
一、導入談話是鋪墊
教學伊始,我要求學生從剛剛結束的暑假的生活中回憶自己認為最為快樂的片斷供大家共同分享,激發學生對暑假生活的快樂回憶。當學生暢談之際,老師突然嘎止,開篇,直接追問: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在哪里?學生的情感從先前興奮轉為理性的沉思。有學生說是家長、老師,也有不少的學生說是國家社會,偉大的。不管學生的回答出乎你的角度的思考,重要的是這是全文學習的感情奠基,有了這樣的奠基,我們的教學才有筑起人文精神的大廈。
二、熱愛自然是基礎
歌詞第一自然段,作者運用白描手法,簡潔數筆點化了北海美妙的自然景觀以及孩子們泛舟的愉悅的心情。教學中,我緊扣“蕩”字,讓學生感受小舟在湖面上,自由泛舟的美妙體驗,以顯示少先隊員身心放松精神徜徉的自由超感讓其與談話暑假生活時的心里體驗形成共鳴。俗話說觸底才能反彈,心里的體驗達不到相當的程度,誰也沒有權利和能力讓學生思索自己的幸福之源。
三、點化關系是關鍵
“紅領巾通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多么形象的語言,通俗地指出了少先隊員在黨的翔下茁壯成長的關系。教學中,我利用生活的直觀經驗,讓學生想象被陽光照射的溫暖感受。然后由表及里,由身體轉化為心里: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與溫暖的還有誰?由于已有先前的情感鋪墊,學生感悟水到渠成。
四、引導感恩是提升
“有思而無行”是不足以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的,這也不是我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借助“是難安排幸福的生活”對學生感恩行動來一次創設是對學生內心再次點化。回答是誰已不重要,現在的學生面臨的不是誰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