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繩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復習生字詞:
麥子 一份 迫不及待 食品 保存 烙餅 防止 拜訪 真棒
饅頭 發霉 蟲蛀 憨厚可愛 麥囤 收獲 仍有 撫摸 神秘
理解“憨厚”(通過圖來理解)
2) 讀準多音字:
麥種 種地 干活 曬干 磨面 磨墨
結果又是怎樣的?通過讀書學習,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 精讀課文
1、 這個故事里有哪些人物?(根據學生的回答貼上動物圖片)
2、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齊讀第一段。理解“各”就是“每個”的意思。
3、 電腦出示:
默讀課文二——四自然段,想一想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以后,它們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是怎樣處理的?用“————”劃出有關句子。
4)、讀了這幾段話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能通過讀來表達嗎?
指導朗讀、個別讀、領讀、齊讀。
5)、對三個小動物不同的做法,土地爺爺分別是什么態度呢?請同學們進行小組學習。電腦出示學習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分角色做動作讀六——九自然段,再在書上用“-----------”劃出土地爺爺的態度,最后填寫表格。
6)匯報學習成果。
學生一邊匯報老師一邊板書:
小豬 吃光 憨厚可愛
小牛 保存 勤勞節儉
小猴 種下地 聰明能干
7)師生分角色表演讀。
8)請學生上臺戴頭飾表演整個故事。(再次熟悉課文內容,想一想小動物們的話語、動作、表情。除了文章里已寫了的,還可以自己想象、設計)
9)評價。
10)由于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結果也就不一樣,你最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
小結:大家在討論中盡管想法不一樣,但都能說出理由來。同時還在討論中相互學習,不斷產生新的想法,找到更科學、更合理的做法。我想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要追求的。讓我們共同努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處理好每件事,那么我們也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三、 發散思維
討論:如果土地爺爺也送一袋麥子給你,你會怎樣處理呢?把你的做法寫在卡片上。
讓寫好的學生讀出來。
四、聽、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板書設計:
三袋麥子
小豬 做成食品 吃光 憨厚可愛
小牛 保存 慢慢吃 善于計劃
小猴 種下地 麥囤滿滿的 聰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