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 教學實錄(通用2篇)
三袋麥子 教學實錄 篇1
一、教學要求:
1、能感情朗讀課文。
2、在閱讀教學中著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西方人過圣誕節的時候,是圣誕老人給大家送禮物,而在我們中國是土地爺爺給大家派送禮物。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第9課課文,并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們一起讀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連貫,好嗎?
生:好(朗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請看第一自然段,說說土地爺爺分別給哪些動物發禮物?
生:土地爺爺分別給小豬、小牛、小猴送麥子。
師:(板書、小豬、小牛、小猴)
學習第二自然:
師:我們看看小豬得到麥子后是怎么做的?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想想:你從什么地方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黃燦燦”看出這個麥子是最好的麥子。
生“開心地喊”看出小豬得到小麥高興得不得了。
生“迫不及待”看出小豬恨不得馬上就行動,制成食品,好好享用。
師:“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況?
生:“迫不及待”是等不及的意思。生日那天,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禮盒,看看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布娃娃。
師:采用“我讀大家評”的方式,注意讀出小豬高興的心情。
生:(指名讀)
生(評):小豬說的話應大聲些,表現它的高興。
生(評):“各種各樣”讀慢些,給人感覺到真的有數不清的食品似的。
學習三至四自然段:
師:課文哪幾自然段也講小牛、小猴得到麥子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三—四自然段。
師:請自由大聲朗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采用“任你點”的方式,談談自己從什么地方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飽滿”“多好”“上等”這些詞,看出土地爺爺送給小動物的麥子是最好的麥子,也可看出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關心。
生:我從“飽滿”“看了又看”“保存”“經常”看出小牛對麥子非常的愛惜。(師相機板、慢慢吃)
生:我從“上等”“全種下地”看出小猴得到麥子以后,自有主張,非常開心。(師相機板書:種下地)。
師:雖然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但它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非常開心。
師:我們以“我讀大家評”的方式,三、四自然段任選其中你喜歡的自然段讀讀。
生:“我讀大家評”我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生:“飽滿”二字,他讀音加重,“看了又看”他把聲音拉長,讀出小牛對小麥的喜愛,這樣處理很好。
生:“我讀大家評”我讀第四自然段。
生:我來評:他幾乎把自己當成了小猴,通過他的朗讀,我仿佛真的看到小猴激動地把麥子一下全都種地的樣子。
師:看來讀好這二—四自然段的關鍵是把自己當作這三個小動物,用心去體會它們的心情,這樣才能把課文讀好。我們大家試試一下。
生:(齊讀二—四段)。
師:二—三自然區主要就是講三個小動物對一袋麥子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這段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學習五—九自然段
師:一年后,這三袋麥子怎么樣了呢?請大家自由讀五—九自然段,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生:(自由讀)
師:我們采用“我問誰答”的方式,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生:(問)“憨厚”是什么意思?
生(答):“憨厚”是老實的意思。
生(問):什么是“麥囤”?
生(答):圖上畫有,就是裝糧食的大筐子。
生(問):土地爺爺知道小豬吃完麥子后,為什么“哈哈大笑”?
生(答):土地爺爺看到小豬這么簡單地處理了麥子,而且還露出可愛的樣子,舔了舔舌頭,所以忍不住笑了起來。
生(問):土地爺爺看到小牛還剩半袋麥子時,為什么“點點頭”,“點點頭”是什么意思?
生(答):土地爺爺點頭,說明小牛做法上是有道理的,小牛比小豬會生活。
生(問):小猴為什么要“神秘”地拉土地爺爺的手?
生(答):因為小猴一定認為他:他把一袋麥子變成滿囤麥子,土地爺爺肯定不會想到,所以他顯出神秘的樣子。
師:意思都弄懂了,是嗎?那我們采用“我問你答”的方式,互相檢查一下,看看大家是否真懂了。
生(問):小猴收獲是什么?
生(答):一袋麥子變成滿囤麥子。
師(問):小猴“聰明”,“能干”表現在什么地方?
生(答):小豬、小牛的麥子吃完就沒有了,而小猴種了收,收了又種,這樣小猴就有永遠送吃不完的麥子了,所以說小猴聰明、能干。
師:(小結)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做法,評價各不同:小豬是“哈哈大笑”;小牛是“點點頭”小猴是“真聰明!真能干!”
師:老師讀讀,大家給我評評。
師:你欣賞老師什么地方?
生:老師表情特別好。
生:老師讀對話,特別形象。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的呢?
生:“你真聰明!真能干!”老師還應該讀大聲,有力一點。
生:“神秘”的“神”老師讀成平舌音了,應是翹舌音。
師:謝謝你們的幫助,老師一定努力改正。
師:我們分角色戴頭飾朗讀五—九自然段,好不好?請三個同學分別朗讀三個小動物的話,一個同學讀土地爺爺的話,其他同學讀旁白,盡量邊讀邊配上動作。
師:那幾個角色讀得怎樣?
生(評):土地爺爺的聲音不夠低,其他還可以。
總結:
師:多么可愛的三個小動物呀,現在四小組分角色朗讀,然后互評。
生:(朗讀表演)
師:小豬、小牛、小猴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
生:我喜歡小猴的做法,他的做法最聰明。
生:我覺得小豬的做法也有道理,他吃得非常開心,他有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味道。
生:我認為小牛做法好,他是有計劃的安排吃小麥。
師:如果你是小兔或小熊也分得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辦?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會吃一半,種一半。
生:我會開心地吃一點,請大家吃一點,再種一點。
生:我會召集大家,利用麥子制作各種食品,然后舉行“百食宴”讓大家動腦,動手,又可動口。
生:我會像小豬一樣,開心地吃完它,因為明年還會有其他東西吃。
生:我會把麥子分給大家一起種。
師:大家在討論中雖然想法不一樣,但都能說出理由來。大家還在討論中互相學習,產生新的想法,找到了更合理的做法,這就是我們的學習的目的。
板書:
三袋麥子
小豬 做成食品 哈哈大笑
小牛 慢慢吃 點點頭
小猴 種下地 你真聰明!真能干!
課后小結:
這堂課我通過“任你答”、“我問誰答”、“我問你答”、“我讀大家評”等幾個環節,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該課受到各位聽課老師的高度評價,均說這樣的上課方式應推廣。
三袋麥子 教學實錄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教學重難點】
1、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涵。
2、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復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理解課文內容。
師:想一想:《三袋麥子》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一件什么事?
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告訴大家,課文講了誰和誰的事?
生:課文講的是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麥子
師:(板書“小豬”、“小牛”、“小猴”)
師:看,這就是土地爺爺送給三個小動物的麥子,咱們看來一模一樣的麥子,三個小動物看到的卻不太一樣,小豬看到的是——
生:黃燦燦的麥子
師:想想“黃燦燦”是什么樣子?
生:金黃金黃的
生:閃著金光的,亮閃閃的
師:多誘人的麥子啊,小豬望著這“黃燦燦的麥子”一定眼睛一亮,誰來讀讀這個詞語(板書“黃燦燦的麥子”)
生:朗讀“黃燦燦”,讀出色澤的鮮亮,讀出小豬眼前一亮的感覺
師:小牛看到麥子是——
生:飽滿的麥粒
師:啊,小牛看的該多仔細啊,一粒粒都那么飽滿,來,讓也我們捧起麥子看看,體會小牛仔細觀察的感覺,輕輕地讀,慢慢地體會(板書“飽滿的麥粒”)
生:朗讀“飽滿的麥粒”
師:小猴發現這袋麥子是……
生:上等的麥種
師:板書“上等的麥種”,同學們,這“上等的麥種”也就是怎樣的麥種啊,你能換個詞說說你的理解嗎
生:最好的
生:百里挑一的
生:不僅顏色金黃而且顆粒飽滿的
師:說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麥子又該怎樣讀呢,請同學們帶上動作,夸夸這一袋“上等的麥種”
生:讀詞語
師:他們三個人眼中看到的麥子都不太一樣,那他們拿到自己那袋麥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咱們把這些詞語帶進課文再來讀讀。這次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的時候他是什么樣的心情啊?
生:開心
師:是啊,瞧瞧小豬開心的樣子,想想他此時此刻腦子里立刻會出現哪些好吃的東西?
生:有包子和餃子
生:還會有面包和蛋糕
生:面條
師:哇,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所以小豬開心的喊道——
生:朗讀“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師:想著你們平時開心的樣子,請你再讀讀這句話,把小豬開心的樣子讀出來。
生:朗讀
師:是呀,他一分鐘也等不及了,課文中有一個詞最能體現小豬這種著急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師:請你再讀讀這段話,把小豬的開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讀出來。
生:朗讀第二自然段,讀的有滋有味
師:讀的多投入啊!我們讀書就應該這樣,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課文自然就讀的有滋有味了。現在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我請女同學一起讀第三段。
女生:朗讀
師: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牛這段話寫得多好啊,我們先來看這一句(“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等家里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再慢慢吃這好東西。”),請你來讀,老師建議你讀的慢一點,特別注意這幾個描寫小牛動作的詞。
生:朗讀第一句話
師:有點味道了。想聽聽老師讀嗎?
師:范讀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再讀讀這句話,注意體會他“先……再……”的思考過程,相信你比我讀的更好!
生:朗讀
師:聽完你的朗讀老師看到了一個會思考的小牛,一個做事有條有理的小牛。那他到底是怎樣保存麥子的呢?請同學們讀讀這個長句子,(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這個句子讀好了你也就讀明白了。請男同學一起讀!
男生:朗讀
師:男同學的聲音就是洪亮!如果讀的時候在這兩個地方稍微停頓一下換口氣就會讀的更輕松了,跟著老師一起試一次。就這感覺!請你再試試行嗎?
生:再讀
師:小牛做事有條有理,同學們讀得有滋有味!來,我們再一起讀讀第三段。
生:齊讀第三段
師:小豬面對黃燦燦的麥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做成食品,吃了!(板書“做成食品”)而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是看了又看決定保存起來慢慢享用;(板書“保存起來”)我們看看小猴,他發現這是上等的麥種決定怎樣做?
生:全種下了地(板書“全種下地”)
師:小猴這段話語言最少,但包含的內容可不少,你覺得小猴當時可能想些什么才決定把麥子種下地?
生:小猴肯定想,如果現在把麥子吃了,明年就沒東西吃了,不如種下地,就會有更多的麥子吃。
生:小猴想,一袋麥子很快就會吃完,我要種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麥子還可以分給大家吃。
師:恩,看來小猴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啊!看看故事越讀越有意思了,同樣是一袋麥子,三個小動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樣。那一年以后,當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三個小動物的時候,他們會對土地說些什么,土地又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呢?請大家默讀課文6、7、8、9自然段,默默地讀,靜靜地想,老師特別想知道這次讀完后,你會讀出一只怎樣的小豬,怎樣的小牛和怎樣的小猴?
生:自己默讀課文6、7、8、9段。
師: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豬呢?
生:憨厚可愛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啊?
生:我從這句話讀出的“小豬說著不由得舔了舔舌頭”
師:真會學習啊,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那請你學學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恩,帶著這樣的感覺請男同學一起讀讀小豬說的話。
生:剛才的插圖里小豬口水都流出來了,能看出他特別憨厚可愛!
師:啊,課文插圖也被你們合理利用了,你再讀讀小豬說的話。
生:朗讀“感謝您去年送給我那袋麥子,讓我吃到了最好吃的東西!”
師:讀的多好啊!看看,從插圖里看到了小豬的“憨厚可愛”,從語言文字里讀出了小豬的憨厚可愛,相信同學們的心里一定也出現了一只憨厚可愛的小豬!(老師板書“憨厚可愛”)
師:說說你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牛?
生:做事有條有理
生:珍惜糧食
生:不浪費糧食
師:你看看小牛不僅做事認真,而且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真會生活啊,這也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精打細算。(板書“勤儉節約”)誰來讀讀小牛說的話?
生:朗讀“去年您送我的麥子至今還沒吃完呢。”
師:我知道大家和小猴特別熟悉,那今天讀這個故事你讀出了一只什么樣的小猴呢?
生:聰明能干(板書“聰明能干”)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啊
生:小猴給土地爺爺說的話
生:小猴不僅沒有吃,還種下地收獲了一大囤麥子
師:恩,我們來看看這兩處語言描寫,小猴沒有直接告訴老人而是神秘地說,誰愿意和老師合作讀讀這兩個對話。
師生合作,老師引讀
師:想想小猴對土地爺爺介紹自己這滿滿的收獲的時什么心情?
生:自豪!
師:是啊,小猴靠自己的勞動把一袋麥子變成滿滿一囤麥子,肯定特別激動特別自豪!你再讀讀,小猴自豪地說——
生:“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
師:來,同學們我們一起合作讀一讀(引讀,全班參與)
師:讀出味道了!看看,課文讀到現在,每個人的眼前都出現了三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我們現在能不能這樣,看著這三幅插圖,想著課文的故事內容,我們把故事演一演。
師:來,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的表演天賦啊?其他同學注意,你們現在要努力做一個優秀的評委,認真看表演,一會要說說你最欣賞哪個演員,為什么。
師:來,我們再請四個同學,誰覺得你能把土地爺爺演好?小豬誰愿意挑戰,小牛,小猴?
生:表演
師:該評委們發言了,說說你的意見
生:評議
師:真了不得啊,小演員演的精彩,小觀眾看的認真,幾個評委說的在理!老師想提醒大家想一個問題,剛才土地爺爺聽了三個小動物的話反應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他對小豬哈哈大笑是笑什么呢?(板書“哈哈大笑”)
生:笑小豬的憨厚可愛
師:對小牛點點頭又表示什么?(板書“點點頭”)生:因為小牛知道珍惜糧食,土地爺爺點頭是夸小牛
生:他點頭表示知道小牛是怎么做的了
師:最后到小猴家,土地爺爺又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會“興奮地說”?(板書“撫摸著頭”“興奮地說”)
生:因為土地爺爺看到小猴收獲了這么多麥子所以很高興
生:小猴自己勞動收獲了麥子,土地爺爺夸獎他呢
師:我們看,(課件展示)就這普普通通的麥子,三個小動物的看法不一,做法不同,得到的評價也不一樣。請同學們再橫著讀一讀這三組詞語,一邊讀一邊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憨厚)小豬 (節約)小牛 (聰明能干的)小猴
黃燦燦的麥子 飽滿的麥粒 上等的麥種
做成食品 保存起來 全種下地
哈哈大笑 點點頭 撫摸著頭興奮地說
生:橫著讀三組詞語。
師:請你們再豎著讀一讀這三組詞語,邊讀邊想課文內容。
生:豎著讀三組詞語。
三、拓展練習
師:你們發現了嗎?一個小動物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你更喜歡哪個小動物和他的故事呢?說說為什么?如果這袋麥子送給你,你會怎么做呢?那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生:討論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五、作業:
⒈課堂作業: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