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
解決措施:以讀書為本,自讀、自悟、自得總結收獲;以體驗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內涵;以生活為源,把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難點:1.通過讀文,能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解決措施:以體驗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內涵;以生活為源,把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實物揭題,導入新課。 1. 出示實物,問:這是什么?邊板書:聽診器,邊問:誰能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對它的了解? 2. 引導質疑:看到這聽診器,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據學生質疑情況板書:世界上第一個,及問題 3.揭題,讀題。 教師過渡:這篇課文就是講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的經過,認真讀這一課,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學生可能會問: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發明?怎樣發明的?……) 自由讀課文 5 以實物揭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聽診器的了解,喚起學生對聽診器的感性認識,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為學習后文作鋪墊。然后再以實物質疑,學生自然會對“誰發明了聽診器”、“聽診器的發明過程”等產生好奇,從而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上面提出的問題。 2.檢查朗讀,根據朗讀的情況適時正音、正句,思: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 3. 交流:⑴ 是誰發明的?(板書:雷奈克,指讀、齊讀正音) ⑵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你能否畫一張簡圖來介紹?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討論是否正確,并指名介紹聽診器的形狀。(正形:喇叭狀) 4.小結: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認真閱讀的結果。 采用輪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