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片段教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拉薩的天空》,《拉薩的天空》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通過描寫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無比喜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尤其是對拉薩天空的描寫細致而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有關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1個二類字
3、借助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透過品詞析句,感受拉薩天空的美,體會作者情感,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依據課標及本課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感受拉薩天空的美。)
三、說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標要求和本課特點,我主要采用導讀法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理解文本內容,感受拉薩天空之美,此外我還采用了談話質疑,情境教學法等輔助教法。
(教具方面多媒體課件展示拉薩精美的畫面也為本課的教學增添了一抹亮色)
葉圣陶說過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結合課文我主要使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讀讀議議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下面針對這節課這個片段說說我的教學程序:
1、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多給學生一分鐘的閱讀,學生就多一分鐘的享受。上課伊始我就開門見山: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初步學習,拉薩的天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能用文中的詞或句子來回答嗎?學生可能會用湛藍、透亮這些詞來回答,教師適機板書。接著我順勢引導:是啊,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那么透亮,就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日光城-拉薩,親身感受一下那兒天空的獨特之美吧。于是我讓學生先自由讀課文2-4自然段,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留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力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而此時我會走到孩子中去,俯下身來傾聽他們的讀書聲,及時予以激勵和評價,糾正那些易讀錯的字,易讀破的句子,真正做到扶著學生一步步地走。
2、重點探究,精讀感悟
有聲的讀書是一種…無聲的閱讀是一種思考。課標指出第二學段的學生必須初步學會默讀,因此此環節教學我先讓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并要求學生邊讀邊用筆畫出文中表現天空藍的句子,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交流時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找到的句子,其中有這么一句話教師可以相機出示: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接著我讓學生自己讀,找找句中表示動作的詞,并將其變紅,鼓勵學生多讀讀句子說說自己從這些詞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估計會說感受到藍天很干凈離自己很近之類的。在此基礎上我出示拉薩天空的畫面,讓全體學生起立想象自己來到了拉薩,通過動作表演加深對詞語的理解,然后再將這些詞送入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