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教案(精選14篇)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1
【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
7.拉薩的天空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長句: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2.抓住“湛藍、透亮”兩個詞語體會拉薩天空的美,重點講解課文的第二段。
3.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課件出示)
湛藍 透亮
純凈 明潔
讓人神往
藍晶晶
二、導入課文
1.齊讀課題。細心的你們也許可以發現課題中的“天空”用藍色粉筆書寫,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2.是的,天空在我們的眼中是那么的美麗。拉薩的天空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三、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學習提示及要求:
1.我理解了哪些詞語?
2.我學會了什么句子的用法?
3.拉薩的天空為什么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呢?
學生回答:喜歡“湛藍”、“透亮”兩個詞語,順勢讓學生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比喻句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在勇比喻句的時候是為了表達的需要,當作者在說明的時候,就會用比喻句來進行形象生動的說明。
“拉薩的天空為何總是湛藍、透亮?”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句子與句子之間是有一定聯系的。
3. 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課件: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指導朗讀。
四、拉薩的天空——純凈、明潔
.拉薩的天空還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1.(課件: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學習提示及要求:
(1)我認為這段中的哪個詞用的好?
(2)我認為這段中的哪句話值得我多讀幾遍?
(3)我想知道拉薩的天空“妙”在哪?
拉薩的天空還“妙”在何處?
2. (課件: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指導朗讀。
五、拉薩的天空——讓人神往
這么美的天空真是讓人流連忘返,讓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吧。
(課件出示視頻)
1.如果你在這樣的藍天下,你會想些什么?你會干些什么?
2.(課件出示: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離開。)
指導朗讀。
六、拉薩的天空——藍晶晶
1.拉薩的天空讓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數萬游客慕名而來,除了拉薩那美的讓人神往的天空之外,還有一處著名的古代建筑——布達拉宮。
(課件出示兩張對比的布達拉宮照片)
2.這兩張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嗎?這兩張照片有什么不同?
3.沒有了藍天的映襯布達拉宮會怎么樣?所以說,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沒有了這藍晶晶的天空,布達拉宮定會失去一半的美。
4.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八、總結
1.拉薩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藍、透亮、美在它的純凈、明潔,還美在它的離地面很近,所以讓人神往,讓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的雄偉、壯麗。湛藍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簾”。
2.(課件:在藏語中,拉薩是圣地的意思,那么,這湛藍的天就是圣地的窗簾了。)
齊讀這句話。
九、作業設計
公園里的花朵有了綠葉的映襯顯得更加的;湖邊的樹叢有了假山的對照顯得更加的 。
仿寫: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寫一句?
十、板書設計
湛藍、透亮
7.拉薩的天空 純凈、明潔
讓人神往
藍晶晶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把握作者對拉薩的天空的藍的描寫以及對朝圣者的描寫體會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漢藏友好的內涵即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所帶來的人文內涵
教學重點
把握作者對拉薩的天空的藍以及朝圣者的描寫體會
本文蘊涵的人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會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漢藏友好的內涵即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所帶來的人文內涵
教學課類型
自讀教學方法討論,點撥主要教具
1直接描寫拉薩天空“藍”
2景物襯托朝拜少年:象征漢、藏友好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拉薩的天空》,拉薩那種獨特的高原之美讓美一個藏族兒女為之眷戀,也讓沒到過那里的人為之魂牽夢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王宗仁的〈拉薩的天空〉,看看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樣描繪他心目中的拉薩。二學生朗讀、思考下面請同學朗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點,怎樣描寫的?討論明確:主要描寫了拉薩的天空,突出了它的藍直接描寫:
1象清水洗過的寶石一樣清爽(比喻)
2純粹的淋漓盡致、無拘無束3凈藍凈藍的發亮
4可以發出聲音(聽覺),把你的視線凝結景物襯托:1白云2草地3布達拉宮4拉薩城三
作者在描寫藍天時,提到了拉薩著名的景觀——布達拉宮,兩者互相映襯,(展示圖片),說一說有關布達拉宮或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樣表達自己的虔誠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圖片(簡介朝拜的過程)討論:文章由描寫天空筆鋒一轉,找出文章中對朝拜路上虔誠的信徒的描寫,并說說這群朝拜者中最與眾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義?第四段的描寫,是一個少年,表現不同,目的不同。含義:他心中想著漢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時著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團結,永遠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輕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
(出示地圖)老師游覽過許多地方,去過秀美的江南,到過豪情的塞北,(邊說邊指地圖上的位置)然而有一個地方,令我神往,卻一直沒有機會去。(指到拉薩所在地)——它在我國的最西部,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薩。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拉薩,用心去感受拉薩的天空。
板書課題:拉薩的天空。(齊讀)
2、拉薩能成為老師乃至全世界億萬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勞在拉薩的天空。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等我讀完后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配音樂讀)
3、學生自由交流。
4、老師總結,過渡:同學們是擅于欣賞美的小行家,聽一遍優美的語言就能帶給你無限的遐想,讀一讀優美的文字一定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獲。
二、初讀課文。(10分)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流利。
2、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5個自然段,老師請同學來讀,哪一組舉手多就請哪一組。指名小組讀,評價。
3、大家喜歡拉薩的天空嗎?那老師請你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多讀讀,體會體會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4、喜歡各自然段的分別舉一下手。
三、交流反饋。(這是全課的重點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一小節的同學把第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2、這小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湛藍透亮)(板書:湛藍透亮)
什么是湛藍、透亮?(深藍透明發亮)
3、發現沒有,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洗過的藍寶石是什么樣的呢?(也是湛藍透亮的)。我們來看看。(課件出示藍寶石和拉薩天空的圖)瞧,兩者都是那么湛藍透亮,美嗎?
4、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課件: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評價: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藍寶石,但還不夠湛藍、不夠透亮,這寶石是用清水洗過的嗎?(重讀“清水洗過的”)再指名讀。
5、為什么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呢?告訴大家,這和拉薩的日照時間長有很大的關系呢,因為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誰來讀好第一個句子?(課件: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為如此,拉薩的天空才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誰再來讀第二句,讓我們看到總是湛藍透亮的天空。(重讀“總是”)。我們一起讀第一小節。
(二)第二自然段
1、請喜歡第二節的讀給大家聽。
2、誰來說說,這一節,拉薩的天空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純凈、明潔
1)書上哪個句子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純凈、明潔的?生讀。
(課件: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2)(課件演示有了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對照的天空)師略加講解:在白、綠的映照下,顯得完美無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誰來讀好這個句子?讓人感覺到天空的純凈、明潔。
3、這一小節,拉薩的天空還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離天空很近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課件: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2)我們想象一下,我們現在就在拉薩,我們現在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我們伸出手,哇,能碰到藍天了,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了,感覺怎樣?指名說。是啊,多近哪,而那藍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師帶大家去掬藍天洗臉,好嗎?閉上眼睛,師范讀。
3)誰帶大家掬一捧藍天洗臉?指名讀。
4、喜歡這樣的天空嗎?是呀,這樣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讀。
(三)第三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三節的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藍得讓人神往)
3、我們一起看看這藍得讓人神往的天空。(課件出示拉薩天空的圖片)
4、剛才不少同學在看的時候,眼睛緊緊盯著畫面,還不時發出了“啊”的贊嘆聲,你想說什么呀?指名說。你被深深吸引住了,從心底里向往那拉薩的天空,這就叫“神往”。
5、所以,書上說——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6、來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在向往著它。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請喜歡第四小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總是——藍晶晶的。
3、見過布達拉宮嗎?學生介紹,師給予補充。
布達拉宮在西藏自治區,古時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宮內保存著大量珍貴文物。
(課件出示有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的圖,讓學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藍天,讓學生比較)沒有了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怎樣?(再恢復)所以說,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沒有了這藍晶晶的天空,布達拉宮定會失去一半的美。
4、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歡第五小節的讀一下。
2、誰發現了,這里有一個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藍的天比作圣地的窗簾。)
窗簾有什么作用?(裝飾美化房間)
3、那這湛藍的天空就是裝飾美化圣地——拉薩的咯,多形象、貼切的比喻哪!我們一起來讀讀。
四、進行審美欣賞,陶冶審美情趣。
1.獎勵課堂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配音樂朗讀。老師和其他學生一起閉眼睛欣賞。
2.創設情境,配解說。
同學們,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了拉薩,欣賞了拉薩天空無與倫比的藍,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純凈明潔。
剛才“拉薩的天空”是我們在朗讀課文時想象的,現在老師讓你們睜開眼,親自去看一看——(教師課件出示美麗的圖片和音樂,并伴著動人的屏幕解說,學生欣賞)
過渡:老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別想說些什么,我把機會留給大家吧!
3.請學生再說說感受,師相機評價并作總結。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4
初讀文章后,發現一個“藍”字貫穿文章始終,課文從頭到尾都在盡情描寫拉薩天空的藍;再仔細讀文,發現作者的語言又是如此之豐富,只為描寫天空的藍,就用了“湛藍、透亮、純凈、明潔、藍寶石、藍晶晶”這么多詞語。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立足于讓學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詞句,通過反復品讀,讓學生學習作者豐富的語言。如:“湛藍”、“藍晶晶”寫出了藍的程度;“透亮”、“ 純凈”、“ 明潔”寫出了藍天的通透、無暇;“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兩個句子則更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藍天如水的意境。這些詞句讓學生無限神游于拉薩的天空之上,感受到了拉薩與眾不同的天空的美。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湛藍”、“純凈”、“明潔”等詞語。
3、能憑借課件,體會作者通過對拉薩天空來表達熱愛拉薩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特別是對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反復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拉薩天空的美。
練習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詞語(上堂課的詞語)
二、走進拉薩(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課件,你看到了的拉薩是什么樣的?
2、出示句子: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象用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1)輕聲讀句子,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點詞語:湛藍 透亮 好象用水洗過的藍用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3)朗讀感悟:學生再朗讀句子,注意加點的詞,邊讀邊想象。
3、看課件,再次體會拉薩天空的湛藍和透亮。
(二)學習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讀:拉薩的天空是那么湛藍、透亮,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出示句子: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1)指名讀句子,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拉薩的天空是那么藍,仿佛一切事物都被這藍所浸潤、包容,走進拉薩就像是走進了仙境。
2、怪不得人們說——(出示句子)“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1)自由讀句子,你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2)小結:藍天如水,無怪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3)齊讀句子。
3、看課件,出示句子: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與拉薩河畔采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1)指名讀句子,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了拉薩天空的藍?
(2)指名回答,圈點詞語:映襯 純凈 對照 明潔
(3)指導朗讀。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襯下天空藍得通透、無暇,白、綠、藍的對照,使人不得不贊嘆拉薩天空的美。
(1)看課件。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導朗讀。注意詞語:神往 緊緊吸引 不忍移開
5、(1)出示拉薩一年四季的圖片,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什么?
(2)指名回答: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3)因此,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出示布達拉宮的圖片,學生欣賞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這天空的襯托,布達拉宮一定會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賞圖片:藍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誰能讀好這一自然段?指導朗讀。
6、齊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這里把拉薩比作了什么,把湛藍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齊讀句子。
三、總結全文,欣賞有關拉薩的圖片。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并寫上文字介紹。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長句: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2.抓住“湛藍、透亮”兩個詞語體會拉薩天空的美,重點講解課文的第二段。
3.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課件出示)
湛藍 透亮
純凈 明潔
讓人神往
藍晶晶
二、導入課文
1.齊讀課題。細心的你們也許可以發現課題中的“天空”用藍色粉筆書寫,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2.是的,天空在我們的眼中是那么的美麗。拉薩的天空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三、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學習提示及要求:
1.我理解了哪些詞語?
2.我學會了什么句子的用法?
3.拉薩的天空為什么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呢?
學生回答:喜歡“湛藍”、“透亮”兩個詞語,順勢讓學生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比喻句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在勇比喻句的時候是為了表達的需要,當作者在說明的時候,就會用比喻句來進行形象生動的說明。
“拉薩的天空為何總是湛藍、透亮?”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句子與句子之間是有一定聯系的。
3. 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課件: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指導朗讀。
四、拉薩的天空——純凈、明潔
.拉薩的天空還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1.(課件: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學習提示及要求:
(1)我認為這段中的哪個詞用的好?
(2)我認為這段中的哪句話值得我多讀幾遍?
(3)我想知道拉薩的天空“妙”在哪?
拉薩的天空還“妙”在何處?
2. (課件: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指導朗讀。
五、拉薩的天空——讓人神往
這么美的天空真是讓人流連忘返,讓我們再來看一段視頻吧。
(課件出示視頻)
1.如果你在這樣的藍天下,你會想些什么?你會干些什么?
2.(課件出示: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離開。)
指導朗讀。
六、拉薩的天空——藍晶晶
1.拉薩的天空讓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數萬游客慕名而來,除了拉薩那美的讓人神往的天空之外,還有一處著名的古代建筑——布達拉宮。
(課件出示兩張對比的布達拉宮照片)
2.這兩張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嗎?這兩張照片有什么不同?
3.沒有了藍天的映襯布達拉宮會怎么樣?所以說,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沒有了這藍晶晶的天空,布達拉宮定會失去一半的美。
4.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八、總結
1.拉薩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藍、透亮、美在它的純凈、明潔,還美在它的離地面很近,所以讓人神往,讓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的雄偉、壯麗。湛藍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簾”。
2.(課件:在藏語中,拉薩是圣地的意思,那么,這湛藍的天就是圣地的窗簾了。)
齊讀這句話。
九、作業設計
公園里的花朵有了綠葉的映襯顯得更加的;湖邊的樹叢有了假山的對照顯得更加的 。
仿寫: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寫一句?
十、板書設計
湛藍、透亮
7.拉薩的天空 純凈、明潔
讓人神往
藍晶晶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就題導人,了解課文梗概
1、大家還記得,我們學習們《北大荒的秋天》的時候,—看題目就知道文章重點寫的是什么季節?(秋天)哪兒的秋天?
2、板書課題:拉薩的天空。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不用老師講,你們就已經知道了什么?
(寫的是“天空”,不是北京的天空,也不是廣州的天空,而是拉薩的天空)
3、你們知道拉薩嗎?(西藏自治區首府,在我國的西南部)是怎么知道的?(天氣預報天天看到它)
4、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簡介拉薩:西藏自治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于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市內瑪布日山上有建筑宏偉的布達拉宮。1965年建成了橫跨拉薩河、連接川藏和青藏公路的永久性鋼筋混凝土城市橋——拉薩大橋。
二、初讀指導
1、拉薩的天空有一個什么樣的特點呢?請你們速讀課文之后,用一兩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湛藍或湛藍、透亮)
2、輕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內容。
(1)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
(2)拉薩的天空離人近;
(3)拉薩的天空讓人神往;
(4)拉薩的天空一年四季藍晶晶;
(5)拉薩的天是圣地的窗簾。
3、指名學生輪流讀課文,結合上下文或聯系實際理解生字詞。
第一自然段,教者講“湛藍”是“深藍”的意思。“寶石”,顏色美、有光澤,透明度和硬度高的礦石,可做裝飾品。
第二自然段,教者講:“掬”(捧),“純凈”(純潔干凈)。
(1)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妙”是“好”的意思;“越發”是“更加”的意思。
(2)學生看插圖,理解“河畔”(河邊)、“貼”(靠近)。
第三自然段,學生聯系課文理解“不忍”是“不忍心”或“舍不得”的意思。
聯系實際理解“視線”就是注意力。(用眼睛看東西時,眼睛和物體之間假想的一條直線)
第四自然段,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建”(造),看插圖理解“藍晶晶”是很藍很藍。
第五自然段,教者講“圣地”(崇高的、神圣的地方),聯系生活實講“窗簾”。
4、集中揭示生字詞。
(1)自由認讀,相互檢查,老師抽讀。
(2)說說下列各詞的意思
妙( ) 不忍( ) 河畔( )
越發( ) 掬( )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妙 純 線 窗 簾 忍 建 圣 晶
2、將生字按結構分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書寫時注意點:
(1)左右結構的字:妙 純 線(講究緊湊,絞絲“提”要向上挑,不能平)
(2)上下結構的字:窗 簾 忍 圣(“窗、簾”二“穴”字頭,要寫得寬而扁,能覆蓋下面部分。“穴”字頭的第五點畫。“窗”宇的下面是“囪”,框框外面有一撇,里面是“夕”,“忍”上小下大,“心”要托住“刃”。“圣”上大下小,“又”要寫得舒展)
(3)半包圍結構的字:建(先寫“聿”,橫畫多,要安排緊湊,做到密而不粘)
(4)品字形結構的字:晶(上面的“日”要在下面兩個“日”正中上方)
3、用鋼筆描紅。
四、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抄寫生字。
板書:
7、拉薩的天空
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太妙了 貼著 越發 純凈
河畔 視線 不忍 藍晶晶
依山而建 圣地 窗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激發與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寫出跟下面各詞語意思相近的詞語
太妙了( ) 河畔( )
越發( ) 宛如( )
2.聽寫詞語(指名到黑板上寫)
窗簾 不忍 純凈
視線 建造
(著重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二、精讀訓練
1、過度:上一節課我們讀了課文,知道了拉薩的天空有什么顯著特點。
(板書:湛藍、透亮)
2、看課題上方的插圖,默讀第一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放聲朗讀。
(1)“那里”指哪里?(拉薩)“總是”是什么意思?(一直是)“天空……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是一個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2)齊讀
3、反復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可以讀懂的:“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拉薩的藍天離入很近)
(2)不太好懂的地方:
①“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說明天與人的距離近,另一方面,暗藏了一個比喻,藍天就像一池碧水,可以用來洗臉。
②“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這是兩個對比的句子;拿“白云”與天空對比,形成了白和藍的映襯,突出了“純凈”;再拿“草地”和天空對比,形成了青和藍的對照,突出了“明潔”。
(3)反復讀讀體會。
(板書:離人近 聲音碰到 手能摸到)
4、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是怎么理解“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的。
“神往”是心里向往的意思。到過這里的人視線會被緊緊吸引,久久不忍移開。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在向往著它。
5、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什么意思?(布達拉宮的上空一年四季總是藍晶晶的)
(板書:一年四季 藍晶晶)
(2)第二句話呢?(這一句話理解起來比較難,教者講解)
①結合插圖介紹布達拉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北,瑪布日山上,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布達拉,意思是“佛教圣地”。相傳公元7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首先在這里建宮室。到17世紀中葉又擴建重修,歷時近50年,才具有了現在這樣的規模。宮體主樓13層,高117.19米,東西長360米,全部為石木結構。宮內保存大量珍貴文物,如明清兩代皇帝封賜西藏官員的詔敕、封誥、印鑒、禮品和精雕細鏤的工藝珍玩,罕見的經文典籍以及各類佛像、唐卡(卷軸佛畫)、法器、供器等。
②布達拉宮的周圍本來就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高大建筑物,有了這藍天的映襯,就更加顯得雄偉壯麗。如果沒有這湛藍、開闊的天空,布達拉宮的氣勢就不會讓人覺得那么壯觀。
6.齊讀第五自然段。
(1)窗簾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間里)
(2)藍天是窗簾,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薩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板書:圣地 窗簾)
(3)教者講:為了讓這塊神圣的地方永遠保持明潔、純凈,我們要注意環境保護。
7.反復朗讀課文,質疑問難。
三、作業
抄寫詞語
板書:
1、 拉薩的天空
湛藍透明
離人近 聲音碰到 手能摸到
讓人神往 吸引視線
藍晶晶 一年四季
圣地 窗簾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完成課文練習。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能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出示詞語指名讀。
默寫這些詞語
分小節指名讀。
二、指導背誦。
1、理清全文層次,回憶第一一五自然段各段寫了什么。
2、別理清各自然段內的句序,結合熟讀。舉例:
(1)第一自然段。
①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兩句話)
②先說的是什么,后說的是什么?(先說拉薩是日光城,接著講天空湛藍、透亮,用了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③熟讀并記住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①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三句話)
②先說的是什么,后說的是什么,最后說的是什么?(先說拉薩的天空離人近,后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最后一句話說有白石和草地與藍天相襯,天顯得更加藍了)
③拉薩的天空怎么離人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天,伸出手能摸到天)
白云和草地怎么與藍天相稱的?(有白云映襯,天空顯得純凈;有草地對照,天空顯得明潔)
④熟讀并記住第二自然段
(3)熟讀第三—五自然段。
三、完成練習。
1、背誦課文。
2、找出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一抄。
3、完成課課練。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第七課《拉薩的天空》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日光城”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第二自然段寫拉薩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映照下越發純凈、明潔;第三自然段寫拉薩的天空藍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寫一年四季拉薩的天空總是藍晶晶的,也把布達拉宮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第五自然段寫湛藍的天空像圣地拉薩的窗簾。
課文的語文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對拉薩的天空的描寫細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重點讀好“湛藍”、“透亮”、“用清水洗過”、“純凈”、“明潔”等詞語,讓學生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薩天空的“藍”。
【設計理念】
細翻了一下《語文新課程標準》,發覺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目標一共10條,其中1、2、3、4、5、8條是這樣描述的: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讀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1、2、3、4、5、8條,我發現: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只有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借助圖畫以及音像資料營造情境,才能幫助學生體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領悟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發現、感受、贊頌美的能力。因此,我對《拉薩的天空》這篇課文作出下面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輕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
(出示地圖)老師游覽過許多地方,去過秀美的江南,到過豪情的塞北,(邊說邊指地圖上的位置)然而有一個地方,令我神往,卻一直沒有機會去。(指到拉薩所在地)——它在我國的最西部,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薩。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拉薩,用心去感受拉薩的天空。
板書課題:拉薩的天空。(齊讀)
2、拉薩能成為老師乃至全世界億萬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勞在拉薩的天空。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等我讀完后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配音樂讀)
3、學生自由交流。
4、老師總結,過渡:同學們是擅于欣賞美的小行家,聽一遍優美的語言就能帶給你無限的遐想,讀一讀優美的文字一定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獲。
二、初讀課文。(10分)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流利。
2、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5個自然段,老師請同學來讀,哪一組舉手多就請哪一組。指名小組讀,評價。
3、大家喜歡拉薩的天空嗎?那老師請你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多讀讀,體會體會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4、喜歡各自然段的分別舉一下手。
三、交流反饋。(這是全課的重點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一小節的同學把第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2、這小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湛藍透亮)(板書:湛藍透亮)
什么是湛藍、透亮?(深藍透明發亮)
3、發現沒有,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洗過的藍寶石是什么樣的呢?(也是湛藍透亮的)。我們來看看。(課件出示藍寶石和拉薩天空的圖)瞧,兩者都是那么湛藍透亮,美嗎?
4、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課件: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評價: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藍寶石,但還不夠湛藍、不夠透亮,這寶石是用清水洗過的嗎?(重讀“清水洗過的”)再指名讀。
5、為什么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呢?告訴大家,這和拉薩的日照時間長有很大的關系呢,因為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誰來讀好第一個句子?(課件: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為如此,拉薩的天空才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誰再來讀第二句,讓我們看到總是湛藍透亮的天空。(重讀“總是”)。我們一起讀第一小節。
(二)第二自然段
1、請喜歡第二節的讀給大家聽。
2、誰來說說,這一節,拉薩的天空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純凈、明潔
1)書上哪個句子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純凈、明潔的?生讀。
(課件: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2)(課件演示有了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對照的天空)師略加講解:在白、綠的映照下,顯得完美無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誰來讀好這個句子?讓人感覺到天空的純凈、明潔。
3、這一小節,拉薩的天空還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離天空很近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課件: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2)我們想象一下,我們現在就在拉薩,我們現在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我們伸出手,哇,能碰到藍天了,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了,感覺怎樣?指名說。是啊,多近哪,而那藍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師帶大家去掬藍天洗臉,好嗎?閉上眼睛,師范讀。
3)誰帶大家掬一捧藍天洗臉?指名讀。
4、喜歡這樣的天空嗎?是呀,這樣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讀。
(三)第三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三節的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藍得讓人神往)
3、我們一起看看這藍得讓人神往的天空。(課件出示拉薩天空的圖片)
4、剛才不少同學在看的時候,眼睛緊緊盯著畫面,還不時發出了“啊”的贊嘆聲,你想說什么呀?指名說。你被深深吸引住了,從心底里向往那拉薩的天空,這就叫“神往”。
5、所以,書上說——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6、來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在向往著它。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請喜歡第四小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總是——藍晶晶的。
3、見過布達拉宮嗎?學生介紹,師給予補充。
布達拉宮在西藏自治區,古時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宮內保存著大量珍貴文物。
(課件出示有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的圖,讓學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藍天,讓學生比較)沒有了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怎樣?(再恢復)所以說,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沒有了這藍晶晶的天空,布達拉宮定會失去一半的美。
4、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歡第五小節的讀一下。
2、誰發現了,這里有一個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藍的天比作圣地的窗簾。)
窗簾有什么作用?(裝飾美化房間)
3、那這湛藍的天空就是裝飾美化圣地——拉薩的咯,多形象、貼切的比喻哪!我們一起來讀讀。
四、進行審美欣賞,陶冶審美情趣。
1.獎勵課堂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配音樂朗讀。老師和其他學生一起閉眼睛欣賞。
2.創設情境,配解說。
同學們,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了拉薩,欣賞了拉薩天空無與倫比的藍,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純凈明潔。
剛才“拉薩的天空”是我們在朗讀課文時想象的,現在老師讓你們睜開眼,親自去看一看——(教師課件出示美麗的圖片和音樂,并伴著動人的屏幕解說,學生欣賞)
過渡:老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別想說些什么,我把機會留給大家吧!
3.請學生再說說感受,師相機評價并作總結。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9
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本教學設計旨在引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呈現為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學習目標
1、在音樂、圖片的幫助下,初讀課文,感知美,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2、學生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匯,獲得言語美感
3、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一、背景知識的了解,為學語文做鋪墊
1、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談話: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
那我們一起在地圖上找個地方吧!來找西藏自治區,再找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
2、現在我們一起走進拉薩,去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課件出示:拉薩簡介,以及一些拉薩的圖片)
出示圖片時,師述:瞧,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傳統的轉經之路。這是位于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規模宏大。納米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廟。羅布林卡俗稱拉薩的頤和園,在拉薩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薩市東南,方圓達3公里,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后一幅是布達拉宮,它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它已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
二、揭題明題,整體感知全文
1、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仰望拉薩與別處不同的天空。揭題,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學生質疑
3、那么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一起神游拉薩,去領略它與眾不同的天空。范讀課文。
4、誰能說說拉薩的天空怎么與眾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讀課文,體會美
(一)學習第1段。
1、書上是怎樣寫拉薩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齊讀句子
2、湛藍是什么意思?(深藍)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藍寶石是怎樣的?
3、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那該多透亮、多湛藍啊!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4、瞧,(圖片)天空多么湛藍,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將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齊讀這句話。
過渡:拉薩的天空除了湛藍、透亮外,還純凈、明潔呢。
(二)學習第2段
1、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二小節,找找哪個句子寫了天空的純凈、明潔?
2、(出示句子: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指名讀。
3、純凈、明潔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讀出天空的純凈、明潔嗎?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襯對照下的天空顯得更加純凈與明潔,天空藍得通透、無暇,加上白、綠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贊嘆,拉薩的天空為拉薩增添了無限的美。齊讀句子
5、大家再找找還有哪個句子寫得非常妙,寫出了天空非常的純凈?(出示句子: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6、掬是什么意思?現在藍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藍天來洗洗你的臉呢?
大家一起來,閉上眼睛,藍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藍天來洗洗你的臉吧!(生做動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
7、天空多么湛藍啊,多么迷人啊,離我們這么近,課文還有哪個句子也能體會出人和天是如此的親近?(出示句子: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這藍所浸潤、包容,自己離藍天很近,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女生讀。
8、拉薩的天空藍得這么美,這么純凈,來大家一起讀課文第二節,讀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學習第3段
過渡:拉薩的天空又湛藍,又透亮,又純凈,又明潔,美得無法形容,面對這么湛藍的天空,這么神秘的天空,你會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節)誰能讀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讀,男生讀
(四)學習第4段
過渡: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同時,布達拉宮也帶著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來了。
(1)出示課件:(布達拉宮)
(2)課文是怎么寫的?請同學讀一讀第四段
(3)望著藍藍的天空和藍天下碧綠的草地,面對雄偉的布達拉宮,你想說些什么呢?
(4)那我們一起來用朗讀告訴拉薩吧,齊讀第4節。
過渡:這樣美的拉薩天空作者也有千言萬語,在這里都匯成了一句話請看第五段。
(五)學習第五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學著用比喻句。
(1)那句話你感覺寫的最奇妙?(根據自己的感受畫句子)
(2)窗簾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間里)
(3)這句話中把什么比作窗簾?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薩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還有哪句也是這樣的句子?
(5)想想看,藍天還像什么呢?請你學著這樣子,說說句子吧!
小朋友們說得真棒!你看,我們也能寫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開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誦讀課文,傳達美
多么藍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吧!
朗讀全文,整體回味拉薩的美景。
五、朗誦詩歌《在拉薩湛藍的天空下》
拉薩的天空確實很美,藍得讓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許多的文人,老師想給他們介紹一首詩,題目是《在拉薩湛藍的天空下》,師朗誦詩歌。
六、作業
美麗的拉薩讓人神往,課后請同學們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圖片,在班中進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薩寫在日記本上。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10
一、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為了體現這一全新的閱讀理念,本教學設計立足于“閱讀文本”,引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這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二、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朗讀品味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拉薩天空的美麗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三、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初讀課文,感知美
1.揭示課題。
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欣賞那里的迷人風光。揭示課題后,可讓學生思考:從課題看,課文會寫些什么內容?讓學生簡單說說。
(意圖:“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學伊始,引導學生與課題進行對話,讓學生透過“眼睛”窺見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2.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看看課后的生字表。(這里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
(2)認讀生字新詞。
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讀文章之前就認識的?是怎么認識的?
把自己在讀文章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認識的,或者感覺比較難讀準的生字讀幾遍,把它們牢牢地記在腦子里。
拼音去掉,用開火車領讀的方式,讀生字新詞。
你們能為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嗎?(學生說出與生字相關的詞語、成語、詩句等均可,說后可讓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來)
(意圖:讓學生選擇一些構詞能力強的生字進行聯想拓展,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建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面)
(3)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
(意圖:讓學生再讀課文,觸摸語言,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達到“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朗讀效果,從而把讀正確、讀流利落到實處)
3.交流反饋。
(1)指名朗讀課文。
提出要求:朗讀課文的同學要做到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其他的同學可以靜靜地聽,也可以跟著默默地讀。
(2)交流讀書收獲。
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呢?(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弄明白拉薩天空的特點,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把握)
(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觸摸文本語言的過程中,會對文本的語言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交流各自的讀書收獲,并注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這樣就會使學生在真誠的對話中,感受到自主閱讀的價值,分享到獲取知識的甜蜜,品嘗到心靈成長的快樂)
4.寫字指導。
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字形,看看這些生字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樣寫才漂亮。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11
一、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文筆優美的散文,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語言文字,感悟形象,體會感情。并適度拓展文本,有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對文本情感的把握。
二、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作者熱愛拉薩的情感,從而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特別是對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反復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拉薩天空的美。
四、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組鏡頭(出示課件)拉薩天空的錄像。(學生欣賞)
看到這樣的天空,你想到了哪些詞?(蔚藍、一碧如洗、湛藍……)。
2、我們這里能看到這樣的天空嗎?你知道這樣的天空在哪里能看到?揭示課題。
3、在作者王宗仁的筆下,描述的拉薩天空是怎樣的獨特、美麗。讀課題——帶著神往的神情來讀。
[設計意圖:
課一開始,我就為學生創造了一種美的教學情境,以課件導入,讓學生沉浸在對那獨特、美麗的天空的向往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熟課文,自學生字。
拉薩的天空獨特美麗在哪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一邊讀,一邊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邊注上問號(學生自由讀課文)
我們尤其要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及字形:
突出“簾”、“純”、“畔”讀音并組詞,強調“忍”、“窗”的字形。
2、開火車讀,各人讀一小節,看誰讀得好。
3、文章中哪句概括了拉薩天空獨特的美呢?用“ ”
出示“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讀這句話時你有什么感受?誰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媒體把剛才出現的拉薩天空的錄像再展示一遍,并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初讀文本,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整體感知。并用媒體展示拉薩天空的錄像,讓學生直觀感受拉薩天空湛藍、透亮的美。]
(三)精讀感悟,入境入情。
引導: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湛藍、透亮呢?作者在下面2至4自然段中作了具體的描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喜愛的詞句,細細品讀,你感悟到了什么?并把你感悟到的用讀的形式表現出來。
交流: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拉薩天空湛藍、透亮的美,讓你聯想到什么,并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出示: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引導學生體會“碰”與“摸”。能碰到嗎?能摸到嗎?讓人體會到了什么?誰能把這獨特的美讀出來呢?(這句是一句夸張句,可聯系詩句“手可摘星辰”來理解。為什么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
出示:2、“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你能讀出這種神奇可愛的感覺嗎?
出示:3、“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媒體展示拉薩藍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等錄像。此時,你想用哪些詞句來形容拉薩天空的藍?你能把天空藍得通透、無瑕,用贊嘆的語氣來讀一讀嗎?
有感情朗讀第2節。
出示:4、“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神往”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神往?
讀到這個時候,我想你是不是很想去西藏看看哪里的天空。老師告訴你,今年 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全線已開通,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愿望。現在去西藏游玩一點兒也不困難,坐火車從北京站出發到西藏只要48個小時就可以直接到達。
練習說話
來到拉薩,面對此情此景,會說
預想:(可以是老人、孩子、青年夫婦、外國友人等結合上文內容把他們戀戀不舍的贊嘆心情表達出來。)
5、出示圖片,在巨大窗簾般湛藍的天空下的布達拉宮。
師敘述:布達拉宮舉世聞名,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是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而建。它依山而建,群樓重迭。氣勢雄偉,巍峨壯麗。
6、指讀第4節,讀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預想:布達拉宮有了這藍天,為什么會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引導孩子讀出在藍天下的布達拉宮優美壯麗的氣勢。
7、師深情地導入:當這湛藍的巨大的窗簾緩緩拉開時,我們就看到了圣地氣勢恢弘的美;當這湛藍的巨大的窗簾緩緩拉開時,我們就看到了象征著民族團結、友誼和平的布達拉宮的雄偉、壯麗的美。難怪作者要說齊讀最后一節。
[設計意圖:
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適時地點拔啟發,引導讓學生走進美麗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之情。而課外資料的補充、課件的渲染,都在這里起到了補白的作用,使內容更具體,情感更豐富。]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引導:拉薩天空那獨特的美,留在你心中了嗎?讓我們用手中的筆,以童詩、童謠的形式來贊美拉薩的天空吧!
設計意圖:
在學了本文后,趁熱打鐵,立即安排這樣的訓練,鞏固了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12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 學 過 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有關拉薩的音像資料。(配樂《天堂》)
2、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西部,走進拉薩,去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仰望那與別處不同的天空。
板書課題:7、拉薩的天空
二、初讀課文,感受特點
1、自由讀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拉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湛藍、透亮)
2、再讀課文,找找描寫和贊美天空的詞語,盡力讀懂,并想想各自然段的內容
3、討論詞語 正音理解
(1)藍寶石 純凈 明潔 神往 藍晶晶
(2)掬 河畔 不忍 圣地 (崇高、神圣的地方)
4、分節讀課文,概括各自然段內容
(1) 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
(2) 拉薩的天空純凈明潔,離人近
(3) 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
(4) 拉薩的天空一年四季中藍晶晶。
(5) 拉薩的天是圣地的窗簾。
5 、小結:課文緊緊圍繞“藍”把拉薩天空獨特的美介紹給我們,下節課讓我們來細細欣賞。
三、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忍:上面是“刃”,寫好“丶”的樣子,擺好“丶”的位置。
線:右半部的“戔”中的斜釣要有頂天立地之感,要寫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結構的字,借此可幫助學生復習這種字的結構。
四、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
2、找資料了解拉薩、了解西藏
7、拉薩的天空(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在音樂、圖片的幫助下,初讀課文,感知美 ,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2、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以同桌議讀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匯,獲得言語美感。
3、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拉薩的天空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湛藍、透亮)
2、課件出示圖片。
3、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進一步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仰望那與別處不同的天空。好嗎?
二、精讀課文,體會美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輕聲讀,邊讀邊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細細品讀,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2、學習交流第二自然段
(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為什么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仿佛一切事物都被這藍所浸潤、包容,自己離藍天很近)
(2)用自己的話說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句話的意思。(藍天就在眼前,那么可愛,就像清澈的湖水,捧在手里,洗一洗臉,多么舒服!)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
(3)指名讀、評價。
(4)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白云和草地映襯對照下的天空顯得更加“純凈”與“明凈”,天空藍得通透、無暇,加上“白、綠”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贊嘆,拉薩的天空為拉薩增添了無限的美)
(5)出示課件:欣賞純凈、明潔的天空。
(6)朗讀第二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過渡:拉薩的天空藍得這樣美,如果你來到這里會怎么樣呢?
(二)、引讀第三自然段
拉薩的天空藍得( ),它把你的視線( ),讓你( )不忍移開。
過渡:令人神往的除了天空還有什么呢?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和剛才一樣輕聲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細細品讀,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2)全班交流
(3)望著藍藍的天空和藍天下碧綠的草地,面對雄偉的布達拉宮,你會產生怎樣的感受?想說些什么呢?(拉薩的天空是美麗的、令人神往的)
(4)配樂讀2-4段,欣賞讀。
過渡:這樣美的拉薩天空作者也有千言萬語,在這里都匯成里一句話,請看第五段。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
2、理解,學著用比喻句。
(1)文中哪句話你感覺寫得最奇妙?(根據自己的感受畫句子)
(2)窗簾是在什么地方用的?
(3)藍天是窗簾,什么是建筑物呢?
激勵:這篇課文用了許多打比方的句子把拉薩的天空寫得很美,其實,我們也能寫出美妙的句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只要你展開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學著用比喻句。
(4)為了讓這塊神圣的地方永遠保持明潔、純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三、誦讀課文,傳達美
多么藍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同學們,剛才我們在作者的引領西一同走進了西部,走進了拉薩,欣賞了拉薩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迷人風光。現在有一批外國友人要去拉薩觀光,你們何不借此機會向他們介紹一下,使他們對拉薩的天空有個鮮明的印象。
三、布置作業
板書:
7、拉薩的天空
湛藍 純凈
圣 地 的 窗 簾
教學反思
練習2(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學用字詞句,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2、寫好鋼筆字,注意帶撇和帶豎筆畫的字的寫法。
3、讀讀背背,積累描繪民族建筑和山水風光的詞語。
教 學 過 程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第一部分
⑴審題:指名讀題目,弄清題目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鏡————波紋”
(3)自由讀原句
(4)分別把兩種解釋都放入句中自由讀一讀
(5)根據上下文意思,談談朗讀的感受,體會“漾”在句中的含義。
2、第二部分
(1)讀題明確題意
(2)自由讀通讀順句子
(3)小組學生合作查字典,討論選擇確切的解釋
蔫:比喻小象性格內向,不好動
挎:指籃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掛著的
躡:指小彼得踮著腳,動作很輕
(4)交流
3、第三部分
(1)師述: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快速、準確地了解一些難解的字詞的意思。
(2)運用此法預習《蒲公英》一課的生字詞
(3)匯報交流
二、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題,明確要求
2、出示8條成語,讀準成語字音 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3、分小組討論成語意思,聯系書中內容和插圖
4、交流:
玉宇瓊樓:指華麗精美的建筑物
錯落有致:安排裝飾得很有規律
曲徑通幽:彎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深幽靜的境地。
5、齊讀,再次體會意思
6、練習背誦 自由讀背 同桌互背 小組賽背
三、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討論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樣寫才好看
3、指名說。小結“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間架結構和布局
5、學生練習描紅、仿影
6、反饋
教學反思
練習2(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口語交際,聽到有人敲門怎么說、怎么做,懂得遇事要冷靜,說話做事要得體。
2、學寫毛筆字。
教 學 過 程
一、教學口語交際
1、指名讀題,說說要求
2、出示投影
(1)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討論:當有人敲門時,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
(3)小組討論: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該分別注意些什么呢?
a親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 熱情接待
b陌生人 詢問并想法核實
(4)教師小結:與人說話時要注意得體,態度要十分堅決。
3、小組進行分角色表演(1)自由選擇情況 (2)正確與錯誤
4、指名上臺表演
5、討論評析
6、總結
二、學寫毛筆字
1、揭示學習內容:豎
2、說說豎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分
3、仔細觀察懸針豎和垂露之分
懸針豎:逆峰右上入紙,旋即右折稍按,向下行筆,漸行漸提,引申出鋒,力送鋒尖,懸空回縮收筆。
(1)學生練寫懸針豎
垂露豎:起筆同懸針豎,中鋒下行,收筆處稍頓再折向左上縮回,藏鋒收筆。注意一定要保持中心。
(2)學生練習垂露豎
三、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
(出示地圖)老師游覽過許多地方,去過秀美的江南,到過豪情的塞北,(邊說邊指地圖上的位置)然而有一個地方,令我神往,卻一直沒有機會去。(指到拉薩所在地)——它在我國的最西部,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薩。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拉薩,用心去感受拉薩的天空。
板書課題:拉薩的天空。(齊讀)
2、拉薩能成為老師乃至全世界億萬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勞在拉薩的天空。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等我讀完后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配音樂讀)
3、學生自由交流。
4、老師總結,過渡:同學們是擅于欣賞美的小行家,聽一遍優美的語言就能帶給你無限的遐想,讀一讀優美的文字一定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獲。
二、初讀課文。(10分)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流利。
2、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5個自然段,老師請同學來讀,哪一組舉手多就請哪一組。指名小組讀,評價。
3、大家喜歡拉薩的天空嗎?那老師請你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多讀讀,體會體會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4、喜歡各自然段的分別舉一下手。
三、交流反饋。(這是全課的重點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一小節的同學把第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2、這小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湛藍透亮)(板書:湛藍透亮)
什么是湛藍、透亮?(深藍透明發亮)
3、發現沒有,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洗過的藍寶石是什么樣的呢?(也是湛藍透亮的)。我們來看看。(課件出示藍寶石和拉薩天空的圖)瞧,兩者都是那么湛藍透亮,美嗎?
4、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課件: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評價: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藍寶石,但還不夠湛藍、不夠透亮,這寶石是用清水洗過的嗎?(重讀“清水洗過的”)再指名讀。
5、為什么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呢?告訴大家,這和拉薩的日照時間長有很大的關系呢,因為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誰來讀好第一個句子?(課件: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為如此,拉薩的天空才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誰再來讀第二句,讓我們看到總是湛藍透亮的天空。(重讀“總是”)。我們一起讀第一小節。
(二)第二自然段
1、請喜歡第二節的讀給大家聽。
2、誰來說說,這一節,拉薩的天空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純凈、明潔
1)書上哪個句子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純凈、明潔的?生讀。
(課件: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2)(課件演示有了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對照的天空)師略加講解:在白、綠的映照下,顯得完美無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誰來讀好這個句子?讓人感覺到天空的純凈、明潔。
3、這一小節,拉薩的天空還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離天空很近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課件: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2)我們想象一下,我們現在就在拉薩,我們現在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我們伸出手,哇,能碰到藍天了,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了,感覺怎樣?指名說。是啊,多近哪,而那藍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師帶大家去掬藍天洗臉,好嗎?閉上眼睛,師范讀。
3)誰帶大家掬一捧藍天洗臉?指名讀。
4、喜歡這樣的天空嗎?是呀,這樣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讀。
(三)第三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三節的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藍得讓人神往)
3、我們一起看看這藍得讓人神往的天空。(課件出示拉薩天空的圖片)
4、剛才不少同學在看的時候,眼睛緊緊盯著畫面,還不時發出了“啊”的贊嘆聲,你想說什么呀?指名說。你被深深吸引住了,從心底里向往那拉薩的天空,這就叫“神往”。
5、所以,書上說——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6、來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在向往著它。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請喜歡第四小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總是——藍晶晶的。
3、見過布達拉宮嗎?學生介紹,師給予補充。
布達拉宮在西藏自治區,古時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宮內保存著大量珍貴文物。
(課件出示有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的圖,讓學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藍天,讓學生比較)沒有了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怎樣?(再恢復)所以說,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沒有了這藍晶晶的天空,布達拉宮定會失去一半的美。
4、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歡第五小節的讀一下。
2、誰發現了,這里有一個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藍的天比作圣地的窗簾。)
窗簾有什么作用?(裝飾美化房間)
3、那這湛藍的天空就是裝飾美化圣地——拉薩的咯,多形象、貼切的比喻哪!我們一起來讀讀。
四、進行審美欣賞,陶冶審美情趣。
1.獎勵課堂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配音樂朗讀。老師和其他學生一起閉眼睛欣賞。
2.創設情境,配解說。
同學們,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了拉薩,欣賞了拉薩天空無與倫比的藍,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純凈明潔。
剛才“拉薩的天空”是我們在朗讀課文時想象的,現在老師讓你們睜開眼,親自去看一看——(教師課件出示美麗的圖片和音樂,并伴著動人的屏幕解說,學生欣賞)
過渡:老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別想說些什么,我把機會留給大家吧!
3.請學生再說說感受,師相機評價并作總結。
五、課后作業
1.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
2.提供一些關于拉薩的資料,讓學生辦一個拉薩專題展。
3.把這篇課文讀給家長聽,讓他們感受和分享拉薩天空的美。
拉薩的天空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
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將學生的視線拉到遙遠的西藏。
2、承接歌詞講述:在遙遠的青藏高原有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拉薩,它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薩以其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鮮的空氣和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給八方來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走進那片圣地,去欣賞那里的迷人風光,去仰望享受那與眾不同的藍天。
【濃郁的民族音樂,優美的藏族風光,一下子將學生的心帶到了遙遠的西藏,為學生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創造了情境,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3、出示課題:
7、拉薩的天空(齊讀課題)
4、通過上一節課對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拉薩的天空)
二、精講點撥,凸現重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一小節的同學把第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2、這小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湛藍透亮)(板書:湛藍透亮)什么是湛藍、透亮?(深藍透明發亮)
3、發現沒有,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洗過的藍寶石是什么樣的呢?(也是湛藍透亮的)。我們來看看。(課件出示拉薩天空的圖)瞧,是那么湛藍透亮,美嗎?
4、你能把這個句子讀好嗎?(課件: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
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評價: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藍寶石,但還不夠湛藍、不夠透亮,這寶石是用清水洗過的嗎?(重讀“清水洗過的”)再指名讀。
5、為什么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呢?告訴大家,這和拉薩的日照時間長有很大的關系呢,因為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誰來讀好第一個句子?
6、正因為如此,拉薩的天空才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誰再來讀第二句,讓我們看到總是湛藍透亮的天空。(重讀“總是”)。我們一起讀第一小節。
【課件畫面的創設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品味文中描述藍天的語句時,他們憑借多媒體畫面與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在心中涌起了對這美麗的天空的無限遐想,產生了獨特而到位的體驗。】過渡:拉薩的天空除了湛藍、透亮外,還純凈、明潔呢。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二小節,找找哪個句子寫了天空的純凈、明潔?
2、(出示句子: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指名讀。
3、“純凈、明潔”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讀出天空的純凈、明潔嗎?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襯對照下的天空顯得更加“純凈”與“明潔”,天空藍得通透、無暇,加上“白、綠”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贊嘆,拉薩的天空為拉薩增添了無限的美。齊讀句子
5、大家再找找還有哪個句子寫得非常妙,寫出了天空非常的純凈?(出示句子: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6、“掬”是什么意思?現在藍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藍天來洗洗你的臉呢?
大家一起來,閉上眼睛,藍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藍天來洗洗你的臉吧!(生做動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
7、天空多么湛藍啊,多么迷人啊,離我們這么近,課文還有哪個句子也能體會出人和天是如此的親近?(出示句子: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這藍所浸潤、包容,自己離藍天很近,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女生讀。
8、出示圖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語言描述:同學們,你們看,藍藍的天上朵朵白云隨風飄動,碧水之畔綠草茵茵,藍白相間,碧、藍遙相呼應,面對如此景色,老師都被深深陶醉了,你們呢?面對這樣的美景,會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一:我覺得拉薩就像天堂一樣。
學生二:我會被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來了。
學生三:我想住在拉薩。
學生四:我想親自去拉薩看看,那兒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藍透亮,真的是這么的美麗!
9、拉薩的天空藍得這么美,這么純凈,來大家一起讀課文第二節,讀出自己的感受吧!
【作為寫景美文,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讀中賞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這里運用了多次的朗讀,直面內容,展開聯想,實現了文本意義與閱讀主體之間的互相交流、雙向互動。】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喜歡第三節的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藍得讓人神往)
3、我們一起看看這藍得讓人神往的天空。(課件出示拉薩天空的圖片)
4、剛才不少同學在看的時候,眼睛緊緊盯著畫面,還不時發出了“啊”的贊嘆聲,你想說什么呀?指名說。你被深深吸引住了,從心底里向往那拉薩的天空,這就叫“神往”。(板書:讓人神往)
5、所以,書上說——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6、來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在向往著它。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課件畫面的創設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品味文中描述藍天的語句時,他們憑借多媒體畫面與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在心中涌起了對這美麗的天空的無限遐想,產生了獨特而到位的體驗。】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請喜歡第四小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2、這一節告訴我們拉薩的天空總是——藍晶晶的。
3、見過布達拉宮嗎?學生介紹,師給予補充。
(課件出示有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的圖,讓學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藍天,讓學生比較)沒有了藍天映襯的布達拉宮怎樣?(再恢復)所以說,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沒有了這藍晶晶的天空,布達拉宮定會失去一半的美。)
(布達拉宮在西藏自治區,古時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宮內保存著大量珍貴文物。課件出示有關圖片。)
4、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維度的思維和情感都在閱讀中得到碰撞以至達到交融的境界。】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同學們,面對湛藍湛藍的天空和藍天下碧綠的草地,面對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學生交流。
2、面對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萬語,不過都匯成了一句話—課件出示。
3、齊讀。
4、討論: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齊讀。
【運用多媒體展示拉薩美麗的'天空,讓學生在充分領悟了文本語言的
基礎上,再來感受拉薩天空的美。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創造性地進行了表達,在這種酣暢淋漓的表達中,感受到了學生對拉薩的向往和熱愛,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華。】
三、遷移應用,升華認知
1、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
2、提供一些關于拉薩的資料,讓學生辦一個拉薩專題展,可以是圖片、文字摘錄,也可以是自己撰寫的文章等。
3、在自己家鄉尋找美,運用自己在本課中感悟到的寫作方法練習寫作。
【板書設計】
湛藍透亮
7、拉薩的天空
讓人神往
【教學反思】
本節課抓住詞語來展開教學,如:讓學生看著“天空”說想到的詞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來質疑,讓學生來讀課文。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文中的插圖,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如:“湛藍、純凈、明潔”,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掬”,抓住“映襯”和“對照”的比較來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然后水到聚成地通過多媒體,展現拉薩天空藍的圖片,使得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了,靜態的課文內容動態化了,平面的課文內容立體化了,美侖美奐的畫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叫人不由得對拉薩產生喜愛情感,為課文的下一步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使學生在明凈的情緒、純潔的境界不斷得到升華的
過程中從心里頭悟出了:“圣地的窗簾”,你真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