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教學案例分析
在教學蘇教版第七冊《小露珠》第二段“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這個環節中,我的教學實錄如下:
師:讀讀第二段,一邊讀一邊想,從這些優美的文字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小露珠。
生:我發現小露珠閃閃發光,像鉆石一樣,它能反射出七彩的光。
生:我發現小露珠是透明的,像水晶一樣,還像珍珠一樣圓潤。
師用手表現出圓的動作,說:圓潤——就是——
生:就是圓溜溜的,滑滑的。
生:而且還有光澤,象抹了一層油一樣。
生:我覺得小露珠真美呀,太可愛了,小動物們都喜歡它。
生:我還發現,鉆石、水晶、珍珠這些珠寶都象征著純潔,小露珠不但可愛,而且還很純潔。
師:通過讀書思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內容,你真了不起!把你們的發現和感受用朗讀表達出來。
老師、學生角色扮演朗讀。
師:同學們,如果讓你把這鉆石、水晶、珍珠當作禮物,你想把它送給誰呀?
生:我想把它送給那些幫助別人的人,因為他們很善良,愿意幫助人,奉獻自己,給人們帶來快樂。
師:你送給助人為樂的人們。
生:我想把它送給媽媽,因為媽媽很辛苦,為了我她日夜操勞,我想把這些禮物送給媽媽來感謝她。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我也要把它送給幫助別人的人,但是,我跟施恩凡說的不一樣,比如,有個人,它看到盲人在路上行走,前面有一塊磚頭,他就悄悄地把磚頭拿走,我就要送給這樣的人。
師:哦,我聽明白了,你要表達的是你想送給那些默默地奉獻,不求回報的人,是嗎?
生:我要把它送給老師,因為老師為了我們無私奉獻,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師:同學們,發現沒有,剛才四個同學的發言中,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個相同的詞,就是都要把禮物送給——
生齊:無私奉獻的人。
師:回到課本,小動物們把鉆石、水晶、珍珠這些象征著純潔的詞都送給了誰?
生齊:小露珠。
師:哦?這是為什么呢?讀讀下面一段話,你就會有新的發現。
繼續學習第三部分:花草樹木感謝小露珠,因為它裝點了植物。
反思:新課標指出,在語文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同時要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小露珠》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文中的主人公——小露珠,清晨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身邊,它外形閃亮、透明、圓潤,它毫無保留地裝點植物,把美麗奉獻給大家,所以大家都喜歡它。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童話。大部分教師都會在教完全文后總結小露珠具有什么樣的品質,這種生成的過程顯得僵硬和呆板,學生的思維從小露珠的具體形象一下子飛躍到抽象的思想品質,不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也失去了語文教學的美感。我在教學“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這個內容時,先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意思,學生通過朗讀都能發現小露珠的外表美;接著,我問學生象征純潔的鉆石、水晶、珍珠你們想送給誰?聯系生活實際,發現文字背后蘊藏的含義。這種升華不露痕跡地將小露珠擴大到現實生活中的人的品質;然后,再讓學生從同伴的發言中提取信息,概括出這些人都具有無私奉獻的品質,這是學生分析概括和信息處理的過程;最后,回到文本,看看小露珠是否也具有這樣的無私奉獻的品質。整個教學老師沒有將具體的,單一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一次次經歷文本,聯系生活,從文本中發現,從文本中感悟。學生經歷了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與文本對話,與現實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同伴對話的過程,在這個對話過程中,無私奉獻的道德品質、助人為樂的價值觀的像汩汩清泉流進了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