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實錄及反思
2、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讀帶講。
我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把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勾畫下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對話的朗讀指導,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實、求趣呢?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對話的朗讀指導就根據這個特點分成三部分,有層次地展開,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第一部分的對話指導有層次地進行,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理解“傲慢”的意思后,加動作讀出鐵罐的傲慢。接著通過加表情讀出鐵罐輕蔑的語氣。第二部分的對話,以“惱怒”為切入點,讓孩子們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讀書,自由練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第三部分的對話指導,讓孩子們自己讀書,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并讀一讀。接著,在此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先讓他們同桌練習,給他們準備的時間,然后再請兩名學生展示。同樣的考慮也體現在給動畫片配音的練習中。我設計了給動畫片配音這一環節,目的是用給動畫片配音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把所有對話連起來練讀,這是在前面充分練讀基礎上的總體回歸,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升華,還是內化語言、積累語言的訓練。
課文的10-17自然段,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我請孩子們先自讀課文,再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說一說,了解兩個罐子各自不同的結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講解。
3、注重教給學生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比如本課中,學生查字典初步知道“奚落”的意思,我又引導學生通過換詞進一步理解“奚落”,接著通過聯系下文,更深入地明確了“奚落”的意思。還有,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特點理解了“輕蔑”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帶上表情讀出了輕蔑的語氣,使朗讀指導有了層次。
4、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八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鐵罐的話,然后在括號里填上表現鐵罐語氣的合適的詞語,并提高了要求,讓學生填個四字詞語。通過這個練習,不但訓練了學生恰當使用詞語的能力,也讓學生積累了語言。
這節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積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如此。我應該更關注孩子們課堂表現的細節,再指導孩子們對鐵罐和陶罐的心理做更深的探究。
《陶罐和鐵罐》簡評
黨照虎
首先,這是一堂簡潔明朗的課。正如大家所見,整堂課節奏明快、一氣呵成,我想這都得益于劉老師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思路非常清晰。“抓住重點詞語有層次地會讀、讀懂、讀好人物對話”應該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劉老師抓得準、導得妙、效果好!
其次,這是一堂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課。語文姓語,讀是它最大的特點與魅力所在。劉老師抓住了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的特點,全方位的訓練了孩子的讀。劉老師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字到詞,再到句,從理解詞語,到理解句子、理解段落,以點到面,層層推進。無論是“抓住表現神態語氣的詞來讀”、還是“加上動作來讀”、抑或是“配音讀”,多落實到位,達到預設效果。尤其是對“蔑”字的教學,從觀察字形到理解字義再到有表情地讀最后到有感情地讀,匠心獨運,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