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湖》。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1、本節課分四個部分內容,分別是:朗讀、書寫、思考回答問題以及背誦。
2、本節課貫穿了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
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3、本節課聯系了寫景和與抒情,在以后學習語文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關鍵。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
等詞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預讀與體會情感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
的求知欲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學目標之后,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那我們再看看這篇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范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
則。
3、采用類比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
知識的成功與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采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