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教學案例與評析
教學目的:
1、認識太陽的特點以及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2、初步了解說明文的特點和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以及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教學過程及評析:
課前交流:吟誦關于太陽的詩、板題。
1、聽說大家都是語文小能手,我們來對對詩,敢不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評析:由于是借班上課,師生在課前幾分鐘才見面,所以設計對詩的游戲,能很快拉近師生距離,并讓老師盡快了解學生的語文素養,并由此引出教學內容。
2、你們發現了嗎?我們剛才對的詩句中都描寫了同一個事物,是什么?(太陽)
3、猜猜,我們今天要學習哪篇課文?(板書課題:21、太陽)
一、讀題入文,走進太陽的傳說。
1、齊讀課題。
2、師:說起太陽我們并不陌生。它普照大地,滋潤萬物。在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把太陽當作神來敬仰,來崇拜。因此,也流傳下許多關于太陽的神話傳說。請看,有這么一個傳說(示課件圖文: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
3、誰來講一講?看誰講得神秘?我們一起把這個神話講給大家聽吧。
4、這個神話傳說叫后羿射日。后羿真的能把太陽射下來嗎?
5、師引題:是啊,后羿射日只是一個古老的傳說。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觀察、研究和探索,我們逐漸揭開了太陽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太陽》這篇說明文,一起去了解太陽的奧秘。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訓練學生講故事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速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和文章層次。
1、請找開書90頁,先給課文的自然段標出序號(8個),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太陽》這篇說明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以及它和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2、交流,板書。
3、教師引導:你們發現了嗎,這篇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楚:第1段寫太陽遠的特點,第2段寫大的特點,第3段寫熱的特點,4-8段,講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先寫太陽的三個特點,后寫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中間用一句什么話把兩個內容緊緊地連在一起?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評析:由于課文的內容淺顯易懂,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迅速抓住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滲透有序表達的意識。
三、精讀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1、體會遠的特點及說明文法。
①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到底有多遠?書上怎么寫的?(示句)
②你覺得這兩句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板:列數字)
③列數字有什么好處?交流:列數字能使表達準確、具體。
④師引導:1.5億公里?這個概念太抽象,讓我有些迷茫,誰能換一種方法讓我想象到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交流示句: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⑤交流后小結:這句話給我們舉了兩個例子,一是步行,一是坐飛機,說明太陽離我們很遠。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舉了兩個熟悉的例子,能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