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和牽牛花
從小鳥的話中,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呢?自己讀讀這個句子。
預設(1):學生可能會說小鳥是會幫助人的。適時引導從“請”字看出什么。
預設(2):學生如果能說出有禮貌,就請他讀一讀。
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事情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能仿照這個句子,說一句話嗎?
預設:學生覺得仿說有難度,教師就適時說一句話作為例子。
如果學生很容易就仿照說出來,這樣就指幾名學生練說。
(生活知識與課本知識聯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同時,依照句式說話,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可是鳳仙花聽了小鳥的話,卻紅著臉說……
齊讀鳳仙花的話。是不是鳳仙花不想幫小鳥呀?說說你的看法。(強調紅著臉,想幫忙,自己又無能為力,不好意思。)
現在女同學是鳳仙花姐姐,男同學就是小鳥,老師讀敘述的話,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讀說結合,培養能力,體會讀書的快樂。)
4、自主學習第4自然段。
鳳仙花不會爬樹,不會飛,小鳥又去向小草求助了,結果會怎么樣呢?
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然后匯報,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匯報。老師還想知道你們這部分課文讀得怎么樣,先3人一組,分角色練一練。小組展示。
(在教師由“扶”到“放”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理解文章的重點,幫助學生養成邊讀、邊想、邊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5、學習5——8自然段
(1)、鳳仙花姐姐和小草弟弟都幫不了小鳥,這時,誰說話了,它又是怎么幫助小鳥的呢?四人小組合作讀5—8自然段,討論:為什么牽牛花能陪伴生病的小鳥呢?(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要讓學生讀出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也只有在學生的朗讀中,才能使牽牛花的辛苦和不懈的努力生動地呈現在眼前。)
(2)、小組匯報,集體評議。
哪一小組讀懂了為什么牽牛花能陪伴生病的小鳥呢?課文中的哪句話告訴了你?出示句子:牽牛花把自己的蔓兒纏在榆樹上,使勁爬呀,爬呀。
一起讀,“纏”是什么意思呢?教師課件演示:牽牛花的蔓兒和課文插圖,介紹牽牛花能爬的特點。
誰來讀好這句話——組織學生評,你覺得他把哪些詞語讀得特別好?
-------使勁你聽出了什么?(很著急、很吃力)
------“爬呀,爬呀”讓你感受到了時間( 很長 )。
是啊,為了能早日爬到小鳥身邊,第一天(牽牛花讀)……
盡管自己爬得很累很累,可是,一想到孤單寂寞的小鳥,牽牛花全身就充滿了力量。兩天過去了,(牽牛花讀)……
牽牛花的脖子都爬酸了,腳也爬疼了,可是,當她看到自己離可憐的小鳥又近了幾步,心里非常高興,一個星期過去了(牽牛花再讀)……
啊,再差幾步就夠到鳥窩了,牽牛花爬得更起勁啦!
(牽牛花再讀……)(適時的引讀,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牽牛花在幫助小鳥時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同時也提升了對課文主題的升華。)
(3)、就這樣,牽牛花爬了一天又一天,
? 這一天,天剛蒙蒙亮,他終于爬到了鳥窩旁。“嗒嘀嗒,嗒嘀嗒”,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
為什么笑著讀,為什么讀得那么響?(生說)
還可以怎么讀呢?聽我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