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案例
背景:
《給予樹》講述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 “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著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著人文的光彩。
教學片段:
師:將這兩段話對比著讀讀,你的感受有何不同?(課件)
生: 我的錢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我的錢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生1:第二句少了什么都。
生2:第二句好象說小女孩還有其他的玩具,而第一句是什么都沒有。
師:小女孩僅僅是沒有圣誕禮物嗎,想一想,一個援助中心的孩子還可能沒有什么?
生1:可能沒有朋友,
生2:可能沒有親人,
可能沒有漂亮的衣服……
師:是的,小女孩可能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所以小女孩一直在盼望一個洋娃娃呀!白天,她一個人孤零零的時候,洋娃娃可以陪著她( 做游戲 )(生說);晚上,面對著黑漆漆的屋子,洋娃娃可以陪著她( 一起入睡 )(生說);那么當和家團聚的圣誕節來臨時,她更希望能有個洋娃娃陪她( 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 )(生說)。
師:是啊,金吉婭就是這樣體會到了小女孩的孤單與可憐,那么她會用怎樣的心情對媽媽說這些話呢?讓我們一起體會著金吉婭的心情對媽媽說,
生:齊讀“我的錢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師:于是金吉婭毫不猶豫地走到了給予樹前,摘下小女孩的心愿卡,連同洋娃娃一起都送給了她,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會在這張心愿卡上對小女孩說些什么呢,把它寫在我們的本上吧,寫一兩句話就可以?
生:寫
師:誰愿意真心地對小女孩說。
生:……
師:其他同學把手放下,我想你們那顆真誠的心小女孩已經感受到了,她一定會被你們的這份情所打動的。那么媽媽聽到金吉婭這樣的講述,怎能不感到激動、不感到欣慰呢?讓我們這些被感動的人們都來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請看大屏幕,誰能按原文填空?
生:我激動地緊緊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師:那么,這個圣誕節金吉婭送給我們的緊緊是棒棒糖嗎? 誰讀?
生:讀。
師:這個圣誕節,金吉婭送給我們的以及小女孩的到底是什么呢?引讀,,,不僅,,,還,,,以及,,,,
師:這個圣誕節,金吉婭除了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還送給我們什么了呢,想一想。
生:溫馨、幸福、快樂……
師:是啊,還送給我們……一個僅僅8歲的小女孩,讓我們體會到了給予的幸福與快樂,更讓我們認識了她的善良仁愛讓我們把這棵包含著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給予樹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吧,讓它開花結果。
在以上的教學片段中,通過我的精心設計,學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同時,在心靈深處潛移默化地樹立了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下面我就做一簡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