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說課稿
(3)小猴的做法是怎樣的?
延伸:這部分內容寫的很簡單,但實際包含的內容可不少。引導學生想象小猴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才決定把麥子全種下了地?這樣,小猴遇事多動腦,為長遠利益考慮的優點就完全顯現出來了。
(二)放手讓學生圍繞問題自主探索
土地爺爺一年后的再次拜訪,對三個小動物的反應是怎樣的?通過“哈哈大笑、點點頭、撫摸、高興”這些詞體會土地爺爺對他們的評價是怎樣的?從而找出正確的為人處事方法。
(三)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或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課文故事完全消化,也為課后習題1“講述這個故事”奠定基礎,雖然沒有在課堂進行練習,但也做了“回家講給父母聽”的要求。
三、說一說、寫一寫:假如,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為什么
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從每只小動物的身上得到啟發,都選擇了最合理的做法。這個練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哈哈大笑
(小牛)——保存——點點頭
(小猴)——播種——夸獎
我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