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的書和信》教學實錄
〖設計思路〗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會獨立識字,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重難點字的分析。學生在低年段,多多少少了解中國漢字的發展由來,但是,在漢字出現以前,人們是怎樣記錄事情和通信的,學生大都不知道,因此我將此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感悟課文;最后再將《語文天地》中的實踐活動與之聯系(形成一節求知與口語交際、動手繪畫相結合),讓孩子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知道人類有哪些不用文字的記事和通訊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自主識字,學認生字10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看,老師給大家帶來得是什么?(出示“書”“信”)生:一本書和一封信。板書:書和信
師;這里面都寫滿了什么?(字、漢字、文字)板書:文字
師:我們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是在漢字還沒出現的時候,人們是怎么傳遞信息的?(學生思考、討論)
生:那時候的人們是不交往的。
生:他們可以用語言交流。
生:他們可以送東西。
……
師:你們知道那時候人們也有自己的書信,卻是不用文字的書和信,你們信嗎?(學生半信半疑)不信我們一起乘坐時光隧道去看看。
紅筆板書課題:不用
[評析:創設認知中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沖突,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形成學生渴望學習的心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3.小組合作學習生詞、生字,教師巡視,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4.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學生分組接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標出段序(5段)集體評價。
[評析:在學生已有識字能力和識字方法基礎上,在整個識字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聽、說、讀、寫、看,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每個孩子的體驗和認知水平不同,記憶生字的方法自然也不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識記,讓學生自己悟出漢字的特點,編口訣記憶生字,互相教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一個學習活動的點撥者、引導者。]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1.師引導學生再自讀課文,說說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古代有用“結繩記事”的方法記事。
師問: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第一段中講到了“結繩記事”。
教師及時抓住“結繩”一詞,(出示各色繩子)讓學生邊說邊動手實驗。(大結記大事,小結記小事,綠繩記――)
[評析:用實物演示,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直觀、形象,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用貝殼也可以記事。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送給別的民族槍或是箭,就是一封宣戰書。
(指導朗讀:怎樣讀出嚴厲的語氣?個別讀、教師范讀、集體讀)……
2.師總評: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講得很好,看來自讀的能力提高的很快。現在請兩個同學完整地講講這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