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是這樣寫成的
1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0
《楓橋夜泊》是這樣寫成的
wxy吳小燕 發表
張繼的《楓橋夜泊》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學生上學前就讀過,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好詩。但是由于前面剛學了《山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所以如果事先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交代一下,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很可能會誤以為這也是一首優美的寫景詩,于是我這樣向他們介紹:你們知道《楓橋夜泊》是怎樣寫出來的嗎?
詩人張繼是我國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陽縣)人。那年秋天,他去趕考,榜上無名。于是他就買了一張船票,準備來年東山再起。船在蘇州城西楓橋碼頭停泊。他帶著滿腔的羈旅鄉愁,徹夜未眠。拂曉時,他走出船艙,看見一輪圓月即將落下,成群的烏鴉啼叫著離巢去覓食,天空中布滿了寒霜。江邊的楓樹,漁人的燈火,好一幅美麗的霜天景象。他又往遠處看,城外的寒山寺朦朧可見,洪亮的鐘聲從寒山寺傳出來,格外寂寞憂傷。于是他提起筆,寫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張繼在這首詩里用“月落”“夜半”交待了時間,用“霜滿天”交待了時令季節,“江楓”“漁火”“寒山寺”指明了所見,“烏啼”“鐘聲”點明了所聞,“對愁眠”三個字表達了所思所感。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先寫拂曉時的景物,再追憶昨夜的情景及夜半鐘聲。于寧靜的景物描寫,雜以對聲響的描寫,更加托出秋夜的幽靜。首句的“月落”“烏啼”與末句的“夜半”“鐘聲”遙相呼應。此外,詩中還很講求設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楓、寺院的暗影交織在一起,又用漁火來烘托霜月的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麗而不單調。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注:張繼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考中進士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user1/wxy%ce%e2%d0%a1%d1%e0/archives//7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