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教案表格式
科目:第五冊語文第 9 課執教時間:課 題9、古詩兩首編寫者: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教學重點: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教學難點: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么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么?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6、學生質疑新課標第一網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激活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愿上臺描述。
3、背誦古詩。
六、布置作業。
修改意見:
備注科目:第五冊語文第 10 課執教時間:課 題10.風箏編寫教學目標: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教學重點: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教學難點: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2、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教學準備:1、尋找一篇細致描寫放風箏的文字片段,有條件地可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2、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2、導入學習: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并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三、讀中悟情,以情促讀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2、學習第二自然段。(1)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們做完風箏后的心情。對于“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2)學生匯報。學生在說用什么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查字典,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