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教案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49《趕海》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詞語的借代意義。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趕海的樂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教時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海”。用“( )的大海”說說對大海的印象。
2、 板書“趕”。用“趕”組詞。由“趕集”勾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為理解“趕海”作鋪墊。
3、讀題,談談讀題后自己的想法。(誰趕海?“趕海”是什么意思?他們是怎么趕海的?趕海有什么收獲?)
(過渡:怎么解決這些問題?(讀書)師生接說“書讀百遍,其以自現”)
二、檢查預習
1、能讀準下列生詞嗎?
暑假、努努嘴、滿載而歸、俘虜
2、能把書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書,提出要求:你認為他讀得既正確又通順,就鼓掌給予肯定。
過渡:把書讀得既正確又通順就算讀好書了嗎?對,這只是最起碼的要求,要想讀好書還應該讀出自己對句子、段落的理解,讀出感情,才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師生接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三、精讀感悟
1、讀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或片段。(多讀幾遍,力求讀好)
2、師生共同感悟朗讀精彩句段。(重點感悟趕海的“趣”)
3、回頭解決學生依題提出的問題。
四、總結歸納
1、今天這節課大家能談談自己的收獲嗎?(提示:可以用“趕海真是————”或“我通過讀課文明白了————”來說說。)
2、教師歸納 。(略)
五、作業設計
1、劃去不正確的讀音:
暑假(shu chu ) 努努嘴(nu lu) 滿載而歸(zai zai ) 俘虜(lu nu )
2、抄寫詞語。
3、把你最感興趣的句段抄下來再讀幾遍,說說你為什么對這句話感興趣。
第二課時、第三課時(略)
板書: 25趕海
抓蟹捉蝦
趕到海邊 趣 滿載而歸
附:教后記
課堂教學素質化是以學生為核心的,就要求課堂教學中的
矛盾應由學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多思,愛思,深思,“于無疑處生疑”是教學成功的標志。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的態度應該是:提倡、鼓勵、引導。通過提倡、鼓勵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敢于”提問,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依題激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提出了不少問題,說明學生內在的思維開始啟動,但有些問題是淺顯的,甚至是沒有什么價值的,但通過我的引導“像‘誰去趕海’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一聽便能解決就屬于淺顯的問題,同學一定再動一動腦筋一定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逐步做到了善于提問。“為什么要去趕海?”“趕海有什么收獲?”的問題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