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評課(精選14篇)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廬山的云霧》評課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教師在課堂中利用課件,展示廬山風景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說:哇!很美啊!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對廬山的云霧作了精彩的描寫,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在課堂上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分男女或小組比賽讀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師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為具體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神秘騰云駕霧飄飄悠悠等詞語.其中游覽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覺,要引導學生意會.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點句子引領對下文的學習,并抓住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把離學生生活實際的遙遠空間拉近,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2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語言優美,膾炙人口。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奇絕妙,運用聯想、比較和比喻等方法,用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云霧秀麗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變的景觀,作者借景抒情,把對廬山云霧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出來,字里行間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濃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讀不厭。
今天,上了第一課時,課后想想,感覺很別扭。 上課伊始,我請學生介紹自己去過的名山大川。雖然是六年級的學生,但也不會很條理的闡述。我就讓倪吳偉講述留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全班只有他去過)。他講到了廬山:廬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我達到最高峰的時候,除了空氣格外新鮮,更覺得周圍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腳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覺得廬山很漂亮。我就接著她的話引出了課文: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作者也和我們一樣,喜歡廬山, 他還將自己游覽廬山時的所見所想寫了成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要學的課文:廬山的云霧。接下來,就是學習生字詞,通讀課文。以上環節都完成了,教學任務中還有一項是完成第一小節的講解。因為幾個問題出示順序的顛倒,第一課時的教學條理不是很清晰。我是這么來問的:作者為什么喜歡廬山?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除了云霧以外,還有什么景色呢?作者為什么特別喜歡廬山的云霧呢?它和其他云霧有什么不同呢?這樣的順序,當然學習效果會不盡人意,學生的思維被打亂了,一會兒上面,一會兒下面,就像在廬山的云里霧里繞啊繞的。無奈,下課鈴聲響了,只能帶著遺憾結束了這節課。
下午,我把第一課時的問題重新整理了一下,就當復習導入了:廬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歡其中的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一下子就將“壯觀”這個詞找了出來!白兓脽o常的云霧是怎么來展現它的壯觀的呢?重點抓住“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體會云霧的多與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廬山頂上,身邊、腳下全是云霧,置身云海的感覺,再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云海的絢麗與斑斕。
最后總結全課:正因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十分壯觀,所以游客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并能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難點:認識總分段式.
三.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用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2和3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出了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四.課題講析
云霧是指云和霧,是作者的寫作對象,廬山,山名,在江西省,廬山的云霧直接點名了作者描寫和贊美的對象.
五、寫作背景.
美麗的廬山,是世界級的名山.她地處江西省北部,風景區總面積38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雄奇險秀,剛柔并濟,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東如玉,更構成一幅充滿魅力的主體天然的山水畫,歷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熱愛此山,世人贊美此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使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歌賦予的文化名山的確名不虛傳。
六、重點知識
1、學會本課生字。廬,瀑,幻,似,姿,籠,罩,系,瀉,返,
。1)、“似、姿”平舌音。(2)“罩、遮、瞬”是翹舌音。(3)“瀑”讀pu不讀bao。
2、形近字;
廬(廬山)爆(火爆)幻(幻想)似(相似)姿(姿態)
爐(火爐)瀑(瀑布)幼(幼小)擬(擬人)資(資料)
蘆(蘆葦)暴(暴躁)
返(返回)飄(飄揚)罩(籠罩)
反(反面)漂(漂浮)罪(犯罪)
3、近反義詞
近:神秘----神奇秀麗-----秀美增添-----增加
千姿百態------姿態萬千
反:神秘-----平常秀麗——丑陋增添——減少
變幻無常——恒久不變
4、多音字
xi(關系)shi(似的)
系似
-ji(系鞋帶)si(相似)
5、重點詞語理解:
瞬息萬變: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很多變化,形容變化很多很快。
一瀉千里:瀉;水往下流。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也形容價格猛跌不止。
流連忘返: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彌漫:a、充滿,到處都是:煙霧彌漫,黃沙彌漫的山野b、漫遠、路途彌漫。
6、句段解讀
。1)、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變化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字詞:秀麗:清秀美麗幽谷:幽深的山谷變幻:不規則的改變。
這個排比的句式突出了廬山景色秀麗,“更”字突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的神秘色彩。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的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這兩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漂浮于廬山不同方位的云霧的獨特姿態。
七、文本拓展
1、收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在班上交流。
2、做小導游,介紹廬山的云霧。
八、課堂流程
第一課時
一、名言積累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激趣: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
揭題:廬山的云霧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令每位到過那里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著名大詩人蘇軾在游過廬山之后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云霧到底奇妙在那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廬山的云霧(板書課題)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如:(1)、廬山的景物除了云霧還有哪些?
。2)、作者為什么只寫廬山的云霧?
。3)、廬山的云霧神奇在什么地方?
。4)、廬山的云霧有哪些特點?
2、學習文中的生字詞,理解詞語。
(1)、學習文中的生字。(讀音、組詞、形近詞,結構、偏旁)
。2)、近反義詞、多音字
(3)、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4)、會讀重點詞句,并抄寫。
(5)、讀通課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談談初讀收獲
2、講解領讀生字詞(讀音、組詞、字形、形近字、結構偏旁)
3、講解近反義詞,多音字
4、積累好詞佳句,解釋詞語
5、課文誦讀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完成《快樂導航》字詞部分
2、對子互批互改,并及時糾錯
第二課時
一、名言積累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廬山的景物除了云霧還有哪些?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重點詞語“騰云駕霧”“飄飄欲仙”來談談)
。2)、廬山的云霧神奇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點?
(3)、文中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奇觀的?(抓住重點詞句)請你仿寫一處景物?
。4)、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5)正因為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游覽觀光的人們都流連忘返,鉆不絕口。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談體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講解
2、反復誦讀,讀出廬山的云霧的特點
3、講解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句段分享
4、課文誦讀,背誦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完成《快樂導航》
2、對子互批互評,糾錯
第三課時
一、名言積累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廬山的云霧是多姿多彩,變幻莫測的?芍^是廬山的一絕。這節課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廬山的云霧。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了解課文大意,歸納重點知識點,復述課文。
2、板演小導游介紹廬山的云霧。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廬山的云霧。
4、搜集有關廬山的詩歌,古詩、散文。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2、小導游介紹廬山的云霧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廬山的云霧。
4、詩歌、古詩、散文分享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背誦課文。
2、積累古詩《望廬山瀑布》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4
學習目標:
1、 學習課文,認識總分段式,學習第三、四自然段的寫法。
2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與難點:
1、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背誦第一自然段,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2、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習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板書課題)
2、請看學習目標:(略)
3、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通過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精讀感悟。
(一)精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讀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匯報、交流!
5、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6、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畫不同姿態的云霧,其他同學在下面畫。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精讀第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
(1) 中心句。
(2) 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學生自學,小組合作。
3、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ㄈ⿲W習第4自然段。
1、齊讀這一自然段。
2、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
三、總結:
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
四、課堂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14、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像絨帽,像玉帶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萬變: 眼前的——剛剛是——轉眼 流連忘返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5
今天,是《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的教學,上課鈴聲響過,孫主任走進了教室。
開學還沒幾天,校長、主任都已經來過。好在我心理狀態還算比較好,所以這樣的隨堂聽課,我也沒有什么負擔。整堂課環環相扣,自以為很得意,故截取幾個片段,孤芳自賞。
片段一:揭題、析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去哪里旅游了?
生:廬山。
師:跟老師一起把這個美麗的名字寫出來,牢牢地記住它。(師板書:廬山,生書空)誰還能記得關于廬山這篇課文的題目?
生:廬山的云霧。
師:看老師把課文題目補充完整。(板書:的云霧)。注意這里的“的”是白字旁的“的”。好,自由讀讀課題,想一想,文章重點會寫什么呢?
生:云霧。
師:那我們該怎樣來讀課題呢?
生:把“云霧”讀重一些,顯示出廬山還有其他的景物,但這篇課文只寫它的云霧。
師:說得真好,就你帶著你的理解把課文題目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師:課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讀法?
生:有。我把廬山讀重點,云霧讀輕點,就說明這個云霧不是上海的,不是我們如皋的,它是寫廬山的。
師:真會動腦筋,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生讀,齊讀。
師:看來,咱們班的孩子真會讀書,下面老師要繼續考考你們,看看你們平時的積累,昨天的學習收獲怎樣?看,老師在課題后補上一條線,你們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只能填詞語。清楚了嗎?
廬山(的云霧) 。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生:廬山的云霧千變萬化。
生:廬山的云霧飄飄悠悠。
生:廬山的云霧千奇百怪。
生:廬山的云霧濃濃的。
生:廬山的云霧茫茫的。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
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大量的表示變化快、姿態多的詞語讓我嚇了一大跳。
【反思】這樣的設計雖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是從孩子的情緒看,我覺得很滿足。一是讓學生知道審題的重要,語氣的輕重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文字的作重點不同,文章的中心也就不同。這樣的審題訓練有利于作文的教學。二從廬山一詞到廬山的云霧到詞語的補充,從學生的認知出發,循序漸進,讓學生有話說,知識的積淀與運用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三為全文的學習在氛圍上巧妙地進行了鋪墊,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教室激qing四溢。
片段二:學習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師:是的,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我知道山頭的云霧像帽子,山腰的像玉帶。
生:還有山谷的像茫茫的大海。
生:還有的像巨大的天幕。
師:是啊,作者觀察到四種姿態,這四種姿態的位置也不一樣,老師有些不明白,你能想個辦法幫助我理清楚嗎?
……
生:我來,我們小組自學的時候用的是繪畫的方法。
生:我們小組也是畫畫的。
生:我們小組是朗讀的。
……
師:根據大家的意見,我也覺得這一部分采用圖畫的方法更有利于理解背誦,好,1到5號前面的黑板,6到10號后面的黑板,帶上你的語文書,美美地把廬山的千姿百態表達出來。
…………
這下,咱們班涌現出來的小畫家簡直讓我吃驚,他們表現的天幕、大海、帽子、玉帶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贊嘆不已。
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名讀,再進行今天的背誦大pk,幾乎是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反思】課堂教學講是不講,其實已經不是爭論的問題了。這學期我的基本策略是不講。揭示課題后,我的問題就是;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同學們提出了6個問題,我又問是要我來解答呢還是你們自己合作解決?他們的回答很干脆:我們自己學。
于是,我成了一個學習者,感受孩子們對章節的理解,在他們的畫面表達,深情并茂的誦讀聲中,在他們激qing的背誦比賽中,我的本課中心教學目標全部完成。
片斷三:拓展運用
師:古往進來,許許多多的詩人也像我們一樣陶醉在廬山的云霧中,留下了許多的詩篇,你能給大家說說嗎?
生:我知道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我知道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老師真高興你能記得前人所描繪的廬山,那么此時此刻,面對廬山云霧的美麗,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一下嗎?
生:廬山云霧,天下無雙。
生:廬山云霧,真是令人流連忘返啊。
生:今年旅游去哪里?要去就去廬山看云霧。
生: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廬山最美。
………………
【反思】為什么孩子們有這么多的話要說?我想與我們平時的閱讀積累有很大的關系 ,知
識的遷移,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不要怕孩子不會說,放開我們的手腳,解放我們的思想,也許我們會發現課堂氣氛的活躍其實很簡單。讓他們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合作的意識,也許我們就能輕松一笑。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6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留戀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三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意思的方法。但對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生動形象地描寫還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于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ǘ┱w感知,理解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課件: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彩。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結:看來,漂浮在水面要用“三點水”的漂,而“隨風飄蕩”就是“風字部”的飄。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ㄈ└星槔首x,體會特點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導朗讀第2句。女同學讀描寫籠罩在山頭的云霧的句子,男同學讀有關纏繞在半山的云霧的句子。
。6)云霧的位置不同,姿態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云霧的千姿百態?
。7)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領略云霧不同的姿態吧!教師來讀第一句話,每一組同學讀云霧的一種姿態。邊讀邊想,通過這樣形式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么?
(這段是按照先總起再分述的形式來寫的。)
。8)嘗試背誦。
讓我們把這美景、這優美的文字,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咱們試著背一背好不好,先回憶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霧都是什么樣的?自己輕聲試著背一背。
誰愿意試著背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小聲的和他一起來背。
現在我把表示云霧不同位置的詞語也去掉了,你還能行嗎?我們一起來!沒有把握的同學可以看著書讀一讀。
。9)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4)云霧的變化不僅姿態多,更神奇的是——它變化的速度還特別快!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嗎?自己先試一試。
。5)快看看這云霧又變成什么了?(課件出示四幅畫面。)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霧的樣子寫在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霧說變就變——(學生嘗試填空)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課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師: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可是一眨眼,它又變了: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變成了————】
。6)總結:就在我們一眨眼一喘息的時間,這廬山的云霧就有這么多的變化,這就叫“瞬息萬變”。你覺得“瞬”在這里表示什么?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ㄋ模┛偨Y全文,擴展延伸
1. 雖然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終究要告別廬山,揮揮衣袖作別這變幻無常的云霧。最后我請同學們推薦3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我們游覽廬山的感受!
2.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其他地方,山間的云霧又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推薦你們兩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霧》、《黃山云海》,還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廬山云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這三篇文章,領略不同地域的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云霧的不同特點。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7
教學要求
。1)認識課文后的12個生字及8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部分詞語,學習“秀”,“幻”“增”,“添”這四個生字。
。2)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認識總分段結構,感情朗讀第1小節,背誦第1小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背誦第一小節,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體會遺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教學準備:錄相、錄音、詞卡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你們聽說過廬山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地處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莊之美稱,說起廬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師背)知道它贊美什么?其實,廬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霧,廬山的去霧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板書:廬山的去霧(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廬山的風景、激情
[播放錄相] [導語 ]你們看,這就是廬山![放課文錄音]學生邊看過聽。
結束提問: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三、預習課文
要求:(1)讀準課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情況
A、通過預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字詞?(生答師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朗讀情況
四小節由四個同學朗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聽,注意有沒有添字、漏字、讀破句,并作記號。
。3)學生齊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讀后提問,并相應板書:景色秀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五、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過渡語:廬山的景色是這樣的美麗,我們如何把看到的描寫出來呢?我們試說第一處風景。
出示風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簡單的描述一下,提問:如果不看圖只聽老師的描述,你覺得廬山的風景美嗎?
(3)默讀課文第一小節,學習課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劃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與后幾句是什么關系?
檢查默讀情況:
A、這一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是什么關系?
B、課文中哪些詞兒你不理解?(生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C、圖文對照,哪幾句話描寫了圖上的景物,找出來,讀讀,你們喜歡這風景嗎?請一同學試讀出喜歡的語氣。
D、指導朗讀。(方法:生讀,生評,不當處師范讀,聽錄音讀。培養語感)
廬山內“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霧”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師范讀,讓生感受語氣的變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霧,我們在山上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找出描寫自己游玩時感覺的句子讀讀。
師引讀,廬山的云霧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問:你真的能摸到云霧嗎?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
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霧多?
師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較:漫步山道,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提問:哪句句式好?為什么?
描寫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E、播放騰云駕霧片斷。體會飄飄欲仙的感覺。
F、實時指導朗讀,讀出飄飄欲仙之感。方法:看錄相、聽錄音、找感覺,學一學。
G、試背:方法:引讀、引背、試背相結合。
H、請一同學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把我們今天學的內容介紹給在座的每一個同學聽聽。
五、復習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七課廬山的云霧,了解到廬山景色秀麗、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還學到了幾個新的詞語。(出示詞語朗讀)
六、作業 :
1、描紅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觀察其在田格中的間架結構。并抄寫。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8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一、看拼音寫詞語。
lú shānpù bùlǒng zhàobàin huàn wú qióng
( ) ( ) ( ) ( )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 ) ( ) ( ) ( )
二、寫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 )幻( )姿( )
三、閱讀課文完成練習。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千姿百態”的意思是:。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這句話在全段中的作用是。然后,把云霧分別比喻成了( )、(。、 和( )。
第二部分 閱讀積累
一、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天上的云
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落在空中;
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師,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1、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 ”表示。
2、文中那些話寫“姿態萬千”?用(。顺觥
3、文中哪些話寫“變化無常”?用[]標出。
4、找出一個比喻句,在句子下面用“﹏﹏﹏”標出。
5、文中”像奔馬“后面省略了什么,請想象一下,再寫下來。
第三部分 拓展提高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有許多神奇秀麗的景色,請你結合自己的旅游經歷,或查找資料,再向大家介紹一處。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9
美麗的黃山
我爬過上海長風公園的鐵臂山,可沒見過黃山這樣陡峭壯麗的峰巒!今年暑假我同媽媽一起去瀏覽黃山,黃山的奇麗至今仍常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之中。
黃山的石真奇!有的像仙人背簍,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豬八戒吃西瓜,還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黃山的峰真險!上“天都”的路幾乎全是直上直下,與地面成90度直角!蚌a魚背”是在兩個山頂間架起的一座天橋,它高達1800多米,兩面懸空,底下是萬丈深淵,低頭一望,不禁叫人膽戰心驚。
黃山的云海真美啊!近看云海,像一層濃霧,把那些奇峰異景遮得無影無蹤,大風一吹,霧氣飄走,一個一個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現在眼前;遠看,朵朵白云又像對對白色的蝴蝶圍繞著山巒設計者翩翩起舞;登高看,十里間,就像一片望不到邊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沒,只露出一個個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島在云里時隱時現,漂浮變幻,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黃山啊黃山,你雄奇險峻,奇妙美麗,我深深地愛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機會再一次來欣賞你的豐姿!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廬陽教育論壇 點擊數:119
《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按山頭—山腰—山谷—山峰的順序,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飄浮于廬山不同方位的云霧的獨特姿態。第三自然段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著力刻畫出云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云霧的變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全文層次分明,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
2.簡介“廬山”
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廬山最神奇的就要數廬山的云霧了,那么,“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
。1)出示詞語
變幻無常 增添 千姿百態 籠罩 系在
遮擋 一瀉千里 流連往返 幽谷 游覽
彌漫 天幕 瞬息萬變 馬蹄
。2)指名讀,齊讀
3.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
幽谷:幽深的山谷
彌漫:充滿,布滿
瞬息萬變:短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流連往返: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象掛著的白布。
溪流:從山里流出來的小股水流
變幻無常:形容變化速度非?,沒有規律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瀉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來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態:形容形狀非常多
4.全文共有幾自然段?開火車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5.討論交流
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第三自然段:寫廬山云霧變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云霧流連往返。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什么特點?
三、 指導書寫生字
四、 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 精讀課文
(一)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么?
2.導讀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先總體概括了作者對廬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4.此時此刻,仿佛你已經升上了云端,駕起了云霧,在天上行走,進入了仙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尋找“騰云駕霧”的感覺。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試著背誦。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這一節有幾句話?
2.自瀆第二小節,這段話寫了云霧有什么特點?找出中心句,用“ ”畫出。
3.為了介紹云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云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云霧真美!
4.小結:作者為了說明廬山云霧的特點,先總寫“云霧千姿百態”而后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峰與山峰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 方式為“總----分”關系。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6.討論學法:
出示: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ㄈ┻\用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四)檢查自學情況,討論交流。
廬山的云霧一會兒時間就千變萬化,一會兒一個樣,“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剛剛還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瞬間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贊美了廬山的云霧變化之快。
過度:正因為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無數游人流連往返。
(五)齊讀最后1自然段。
為什么廬山會讓人流連往返呢?(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三、 總結全文
1.配樂朗誦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2.練習背誦
四、 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提供依戀晴
轉載自廬陽教育論壇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11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必填):(內容及知識的來龍去脈、涉及該課程哪一部分,學生認知基礎經驗等簡析) 《廬山的云霧》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美輪美奐的寫景散文,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第二、三自然段的總分結構正是這階段學生所要掌握的重點構段方式,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這一構段方式并初步學會運用這種構段方式。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謂精彩紛呈,令人想象無限。迷茫的云霧在作者的筆下,竟活靈活現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絨帽、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縷輕煙、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一座座冰山……)。從生活的到虛構的,從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豐富的想象,著實讓人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與瞬息萬變。而這種寫作手法,也是中年段學生必須要學習與掌握的。這堂課上,要引導學生品味比喻,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初步學會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辭。 這篇文章是寫景文章中較為典型的,能教給孩子很多寫作方法,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這是篇很美的文章,我們應該引領孩子通過品讀,感受廬山云霧之美,感受祖國河山之美,達到情景交融。 教學目標(必填):(按規定要求敘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積累優美的語句。 2、品讀文中精彩語句,感受廬山之美,感受祖國河山之美。 3、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云霧特點的,學習寫作方法:總分的構段方式,比喻的合理使用,并練習仿寫。 重難點: 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寫法寫出廬山云霧的綺麗的。 教學過程(必填)(原則上要比較詳細)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達成 目標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初步感知 三、檢查字詞 簡介廬山的云霧: 廬山在我國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風景如畫。廬山峰奇山秀,瀑布聞名中外,最神氣的要數廬山的云霧了,廬山的云霧既濃又多,并且變化莫測,姿態萬千,是廬山的一大奇景。 揭題。(板書:廬山的云霧)談話導入:廬山的云霧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過那里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廬山的云霧到底奇特在何處呢,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每讀完一段及時正音。 感知廬山云霧的特點。 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 指導寫生字。 出示生字: 廬 瀑 幻 似 姿 籠 罩 系 瀉 返 學生認真傾聽,對廬山的云霧有個初步的了解。 學生齊讀課題。 逐段朗讀課文,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各自體會廬山云霧的特點。(一是千姿百態;二是瞬息萬變。) 認讀生字,找出難記難寫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學生書上描紅生字。 脈絡:這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第二、三自然段:分別寫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重點指導書寫: 瀑:右半部分的下面不能寫成“水”。 幻:左邊不能寫成“ ”,右邊不能多“ ”。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一、二自然段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作業設計 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云霧繚繞,大家想去親眼目睹一下嗎?放錄像。 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過渡:課文是怎樣描寫廬山云霧的呢? 第一自然段。 1、引說第一句,教師:“廬山的景色……”出示問題。 交流: (1)指導朗讀: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a、“尤其”可以換成什么詞? b、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 c、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前面應稍輕,后面稍響) 在山上游覽、漫步,有什么感覺? (2)指導朗讀: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a、指導學生練習朗讀表演。 b、老師描述,讓學生閉眼想象上述情景。 在山上游覽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是云霧,此時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駕著云霧在天空中行走,進入了仙境。 c、 伸出你的小手摸一摸身邊的云霧,現在你有什么感覺? d、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騰云駕霧、飄飄欲仙讀得慢一點) e、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 (板書:多) 第二自然段。 教師巡視。 引導匯報: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畫面,廬山的云霧是不是和我們畫的一樣呢? 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置身于廬山的云霧中,我也想來讀一讀。(師范讀) 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遠不止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的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具體描述了云霧在四個不同位置所呈現的不同姿態,突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這一特點。 回想一下我們剛剛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 第三自然段。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2、引導交流: 過渡:廬山給云霧籠罩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你們還愿回去嗎?是啊,真是舍不得離去。真令人——留連忘返。 第四自然段。 讀到這,你想對廬山說什么? 1、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用手中的畫筆把廬山的云霧畫下來。 2、喜歡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一背廬山的古詩。 3、課后讀拓展閱讀上的相關文章。 欣賞錄象,感受云霧之美。 學生談感受。 學生:“十分秀麗” 學生自由讀并找句子,思考喜歡的原因。 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學生回答:特別 學生回答:變幻無常 指名讀,齊讀。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自由練讀,做動作,指名學生一人讀,一人表演。 學生閉眼想象。 學生伸出手來感受身邊的云霧。 指名學生讀,體會騰云駕霧的感覺。 學生體會云霧的多。 學生自讀,畫出中心句并交流:云霧的千姿百態。 學生找句子。(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巨大的天幕。) 學生尋找答案交流。 自讀課文,兩人合作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各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學生交流自己所畫內容。 學生欣賞課件。 學生認真傾聽,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和神奇。 根據提綱自學。 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學生回答:瞬息萬變。 變化又多又快。 學生再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學生思考。 學生想象交流。 學生自由練說,指名說。 學生產生流連忘返的感覺。 齊讀第四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問題: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好它,并想想為什么喜歡? a、“尤其”可以換成什么詞? b、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 問題: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2小節。想想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直線畫下來。 2、哪些語句告訴我們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的呢?用波浪線畫下來。 3、這里介紹了哪些位置的云霧,它們各是什么樣的? 4、再讀課文,畫出云霧的姿態。 問題: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什么是“瞬息萬變”呢?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語句。 (4)“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你能象他一樣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云霧的瞬息萬變嗎?還會變成什么? 板書設計 3廬山的云霧 1: 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3: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4: 流連忘返。 教學流程圖(必填):(流程設計以需完成的任務或需解決的問題為線索,是在教學詳案基礎上的高度提煉和歸納,文科以目標導引下的“任務驅動”為主,理科以目標導引下的“問題引領”為主,可手繪) 一、簡介廬山的云霧 二、感知廬山云霧的特點 問題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好它,并想想為什么喜歡?a、“尤其”可以換成什么詞? b、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 問題2: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直線畫下來。 2、哪些語句告訴我們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的呢?用波浪線畫下來。 3、這里介紹了哪些位置的云霧,它們各是什么樣的? 4、再讀課文,畫出云霧的姿態。 問題3: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什么是“瞬息萬變”呢?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語句。 4、“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你能象他一樣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云霧的瞬息萬變嗎?還會變成什么? 三、總結 前置學習設計(選填): 課內練習設計(選填): 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設計(選填): 教師教學方式(必填):(教師如何教得簡潔,約需占用時間,為了讓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學習,你將做什么?怎么做?) 1、指導書寫,練習用鋼筆字書寫生字。注意字的整體結構,把字寫工整,美觀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時,著重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用想象、語言、形體或書面等表達出自身的體會感悟,再結合適當的引導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學生學習方式(必填):(為了達成你期望的學習目標和效果,學生需要做什么?如何做?)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彩筆描繪,訓練朗讀。 2、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寫法寫出廬山云霧的綺麗。 教后反思(至少按以下四個問題中的兩個作深度反思和記錄): 1、你覺得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了嗎?達成的面和度怎樣?你是怎樣知道的? 2、課堂上的哪些情況與你的預設是有差異的?當出現這種差異時,你又是如何應對和調整的?效果怎樣? 3、如果有機會你對類似的班級上一次相同的課,你的教學會作出哪些調整?為什么? 4、這節課有你印象特別深刻的細節嗎?還有其它想記錄和反思的嗎?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12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這段話是圍繞 來寫的,突出了句子中“ ”這個詞語。
2、文中運用了好多打比方的方法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 的特點。
如句子:“ ”,句子中把 比作 。
3、這一小節重點寫了廬山云霧的四種姿態,即 ( )、( )、( )和( )。
4、仿照這樣的方法,你也來寫寫。
傍晚,西邊的天空出現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13
一、說教材:
。ㄒ唬、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寫景課文。本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二)、課時安排: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準備:相關資料,圖片。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因為本班學生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2、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趯W生對修辭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帶著學生學習理解第二小節,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三小節,這樣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讀,男女生讀,分組讀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導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耄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回顧舊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二)、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自瀆課文,找出中心句。
、、齊讀中心句,默讀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③、輕聲讀文,聯系情境,說說“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哪些語句寫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
、堋⒃僮x課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體地寫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
、、齊讀第一句,引讀分述部分,點出“總分”結構寫法。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凇z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指導用“留連忘返”造句。
4、總結全文
、佟⑴錁防首x全文
、、小結:總分的寫法突出了廬山云霧的三個特點——多、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③、引導學生逐段背誦課文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四、說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完成《評價手冊》
五、說教學評價:
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附:板書)
千姿百態
廬山的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廬山的云霧》評課 篇14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ㄒ唬┣榫碃恳胄抡n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ǘ┱w感知,領會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三)課件輔助,感悟精髓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