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最喜歡的鈴兒(精選9篇)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親人之間要互相關愛的道理,激發學生懂得感恩,關心身邊的人。
3、培養學生自主感悟.合作學習.感情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能聯想自身體驗感受親情的可貴和溫情。
難點:學生自主地.個性化地感悟,在感悟中升華情感。
教學過程:
一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盛載著濃濃親情的文章,題目是《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請用飽含深情的聲音朗讀一遍.
二 還記得文章的大意嗎?誰來說說.
三 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親人的呼喚.你們在文章中聆聽到這么悅耳的聲音嗎?那么一定有一些文字撥動著你心中的親情之弦.請把最感動你的句子劃出來,多讀幾遍,并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出示要求.
匯報.
四從你們的朗讀聲中,我感受到親情在血液中流動.愛是互動的,奶奶緊緊地摟著艾比,深愛著艾比,艾比也同樣用愛回報著奶奶,摟著奶奶.在課外,我們班的同學們閱讀了大量親情故事和親情格言.用心底的一句話來結束課文,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創作的話.
你們讀過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嗎?誰來跟我們一起分享.
我們的生活中總離不開親人的牽掛和關愛,你與長輩之間一定發生過許多真摯的關愛故事。請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回來的親情故事.
故事讓我們感動,名言伴我們同行.這些故事可以變成我們筆下流淌的文字嗎?同學們,請拿起你們手中的筆,把你剛才的故事或片段寫下來,可以嗎?
五 學生自己創作.
六 積累親情并不在于轟轟烈烈,回報長輩要有一顆孝心.關愛長輩要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去愛我們的親人,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2、認字6個,寫字7個。理解“看望”、“問候”、“收藏”、“喜歡”、“美好”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學習怎樣簡單地對人物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教學難點:理解奶奶為什么最喜歡那只門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和奶奶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為什么有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發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間有趣的事。
二、學習生字。
1、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認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每個生字讀兩次。老師適機提醒“抹”、“撒”、“漆”的讀音。
3、師生一起將生字補充為課文中的詞語再齊讀兩次。4、抽生讀生詞。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用三角形作上標記。
2、師生一起解惑。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每個組員都讀準了字音。
4、小組匯報結果。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2、生匯報。
第二課時
一以問題導入,學習課文。
1、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做上標記。
2、她為什么最喜歡這一支?
生:奶奶很孤獨,她想冬冬來陪她。
生:只要聽到那只門鈴響她就可以見到冬冬。
3、奶奶為什么這么愛冬冬?
請自讀課文1、2自然段,在課文中找找答案。
生:冬冬每個星期六都會去看奶奶。
生:他會陪奶奶說話,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
生:他會幫奶奶做衛生。
4、找一找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愛冬冬。
生: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為冬冬烤面包。
師:同桌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再仔細體會體會還有哪些話能看出這一點。
匯報品讀10、13自然段,體會冬冬與奶奶間濃濃的親情。
二、仿寫13段。
1、讀讀第13段,看看前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后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
(動作、語言)
2.寫動作用了哪些詞語?“攬在”和“摟著”。
3、請學生說一說有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4、把這些句子在語文天地中寫下來。
三、說一說
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關心孝敬我們的父母。
四、總結全文
大家說的都對!我們盡管還小。但也不能做愛的消費者,還應該主動做愛的生產者,傳播員,。我們能做的大事不多,但能身體力行的小事很多。給父母、爺爺奶奶倒杯水、捶捶背……哪怕只怕他們說說話。大家一起來吧,像冬冬一樣把愛獻給別人吧!
教學反思: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奶奶與孫女之間的感人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濃濃的愛意,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范文。文章在奶奶和冬冬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將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確處處流淌著“愛”。
當孩子們提筆寫和家人之間的小故事時,孩子們記錄的那一件件平時生活中“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習以為常”的小事竟感動了我。“親情需要用心經營”這是作家鮑爾吉.原野說的,確實!就是在這一件件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的累積下,讓那濃濃的親情不斷的流淌。雖然有些同學在描述的時候語言還不夠精煉、遣詞造句還不夠精美簡練,但孩子們是真正的融入了文本,在和文本文本對話后,產生了對人生的獨特認識和感受,是一種真情的流露。內在的情感無需包裝,孩子們將心中的“親情”直接展露出來——誠摯而美麗,讓愛在課堂流淌。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3
我讀了《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文章,深受感動。
文章中講述了冬冬每個星期六的早晨都要去看望奶奶,并幫奶奶清掃收藏品——“鈴兒”。有一天當冬冬問奶奶最喜歡哪個鈴時,奶奶眼睛忽然一亮,讓她猜。冬冬左猜右猜,幾乎把奶奶柜子里收藏的鈴兒猜了一遍也沒猜對,最后奶奶緊緊地摟著她說:“我最喜歡每個星期六早晨聽見你按響的門鈴。”只有這樣每星期就可以見到冬冬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老人不圖什么回報,他們對子孫們沒有過多的要求,就是希望子孫們能有時間常陪伴他們,常回家看看,他們就會很高興,很滿足。
通過這個故事,我也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不管天氣多么寒冷、多么炎熱,每天早晨都按時送我到學校,每天下午早早地就站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每天都給我做美味可口的飯菜。我喜歡我的奶奶!長大后,我會經常看望我的奶奶,陪伴奶奶。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2、認字6個,寫字7個。理解“看望”、“問候”、“收藏”、“喜歡”、“美好”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學習怎樣簡單地對人物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敬。
教學難點:
理解奶奶為什么最喜歡那只門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你和奶奶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為什么有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發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間有趣的事。
二、學習生字。 1、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認讀生字。2、小老師教讀每個生字讀兩次。老師適機提醒“抹”、“撒”、“漆”的讀音。3、師生一起將生字補充為課文中的詞語再齊讀兩次。4、抽生讀生詞。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1、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用三角形作上標記。2、師生一起解惑。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每個組員都讀準了字音。4、小組匯報結果。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2、生匯報。
第二課時
一、以問題導入,學習課文。
1、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做上標記。
2、她為什么最喜歡這一支?
生:奶奶很孤獨,她想冬冬來陪她。
生:只要聽到那只門鈴響她就可以見到冬冬。
3、奶奶為什么這么愛冬冬?請自讀課文1、2自然段,在課文中找找答案。
生:冬冬每個星期六都會去看奶奶。
生:他會陪奶奶說話,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
生:他會幫奶奶做衛生。
4、找一找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愛冬冬。
生: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為冬冬烤面包。
師:同桌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再仔細體會體會還有哪些話能看出這一點。
匯報品讀10、13自然段,體會冬冬與奶奶間濃濃的親情。
二、仿寫13段。
1、讀讀第13段,看看前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后一句在寫奶奶的什么。
(動作、語言)
2.寫動作用了哪些詞語?“攬在”和“摟著”。
3、請學生說一說有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4、把這些句子在語文天地中寫下來。
三說一說
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關心孝敬我們的父母。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學習多音字“抹”。
2 讀懂課文,在充分朗讀中體會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順。
3、完成“日積月累”第三題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注重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奶奶與冬冬之間濃濃的親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
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查找有關歌頌“親情”的故事或詩歌,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資料。
1 學生交流資料。
2 學生提到或是引導《游子吟》一詩。
結合圖,讀讀詩。
想象詩中是怎樣寫母親對孩子的愛?
讀一讀,背一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親情”的文章。板書課題《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本生字。
1 自己讀課文,想辦法認識生字。
2 知名度課文,檢查生字認識情況。
3 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三、再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 仔細讀課文,將課文讀懂讀順。
2 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
3 奶奶喜歡的鈴是什么,為什么?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奶奶與冬冬的對話的語句,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體會親情的偉大和無私。
4 師小結。
四、作業: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課
今天,我們來帶著問題細讀課文,再次感受親情的偉大。
二、細讀、深思、再悟。
1 帶著課后的第一個思考題,細讀課文。
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為什么?
結合上下文,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進行推理。(師隨即可教學生簡單的推理方法)
2 此刻,你們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與延伸
1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想想,我們給如何回報他們的愛?
2 讀一讀《奶奶最喜歡的鈴兒》,說說文中冬冬是怎樣做的?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注意“險”、“摘”的右半邊的寫法。
五、作業:寫生字
教學后記:
課文短小,字里行間卻流動著濃濃的親情。本節課我重點放在朗讀上,特別是重點朗讀冬冬和奶奶的對話部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學習學生們更進一步體會到了親情的幸福和怎樣去關愛自己的親人。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6
教學目的:
一、正確、流利、有情感地誦讀課文,曉得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順。
二、認字六個,寫字七個。理解“探望”、“問候”、“保藏”、“喜好”、“美妙”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三、學習怎么樣簡單地對人物進行描述。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情感地誦讀課文,感受奶奶對冬冬的關愛以及冬冬對奶奶的孝順。
教學難點:理解奶奶為何最喜歡那只門鈴。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1、 導入。你和奶奶之間產生過哪些風趣的事?為何風趣?今日咱們要學習的就是產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間風趣的事。
2、 學習生字。 一、用自己學過的法子認讀生字。二、小教師教讀每一個生字讀兩次。教師適機提示“抹”、“撒”、“漆”的讀音。三、師生一塊兒將生字補充為課文中的詞語再齊讀兩次。四、抽生讀生詞。
3、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一、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用三角形作上標記。二、師生一塊兒解惑。三、小組分角色誦讀課文,搜檢是不是每一個組員都讀準了字音。四、小組匯報效果。
4、 再讀課文,認識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自讀課文,思索:文中講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二、生匯報。
第二課時
1、 以題目導入,學習課文。
一、奶奶最喜歡哪只鈴兒?在課文中找出謎底并做上標記。
二、她為何最喜歡這一支?
生:奶奶很孤傲,她想冬冬來陪她。
生:只要聽到那只門鈴響她就可以見到冬冬。
三、奶奶為何這么愛冬冬?請自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在課文中找找謎底。
生:冬冬每一個星期六都市去看奶奶。
生:他會陪奶奶語言,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
生:他會幫奶奶做衛生。
四、找一找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愛冬冬。
生:第二自然段中奶奶為冬冬烤面包。
師:同桌分角色誦讀他們的對話,再細心領會領會還有哪些話能看出這一點。
匯報品讀10、13自然段,領會冬冬與奶奶間濃濃的親情。
2、仿寫13段。
一、讀讀第13段,看看前一句在寫奶奶的甚么,后一句在寫奶奶的甚么。
(動作、說話)
2.寫動作用了哪些詞語?“攬在”和“摟著”。
三、請門生說一說有動作和說話的句子。
四、把這些句子在語文寰宇中寫下來。
三說一說
咱們在生活中應怎么樣關切孝順咱們的怙恃。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7
每星期六早晨,冬冬都要去看望奶奶,陪奶奶說話,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
奶奶總是先給他烤一片熱乎乎的奶油面包,還給她那片面包撒上砂糖,肉桂什么的。然后,冬冬就拿起抹布,幫奶奶把她收藏的鈴兒擦一遍。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冬冬問:“奶奶,那只鈴兒您最喜歡?”
奶奶眼睛一亮:“你猜呢?”
“是不是您當老師時用的那只手搖的鈴兒?”
“不是。”奶奶說,“不過它確實讓我想起許多美好的時光。”
“是不是這只珍珠鈴兒?”
“不是。”奶奶說,“再猜猜看。”
“是不是那串馬脖子上戴的小圓鈴兒?”
奶奶笑了:“也不是,那串鈴兒雖說聲音好聽,還是比不上我最喜歡的鈴兒。”
冬冬把奶奶那柜子里的鈴兒全都看了一遍,里面有大鈴兒和小鈴兒,發亮的鈴兒和古舊的鈴兒,上了漆的鈴兒和沒上漆的鈴兒。
“太難猜了。”冬冬說,“快告訴我吧,您最喜歡那只鈴兒?”
奶奶把冬冬一把攬在懷里,緊緊地摟著她說:“我最喜歡的是每個星期六早晨聽見你按響的那只門鈴。”
冬冬笑了,她也緊緊地抱了一下奶奶 ,說 :“那也是我最喜歡的鈴兒!”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8
1.比一比,再組詞。
鈴( ) 遍( ) 摟( ) 玲( ) 編( ) 樓( ) 2. “奶奶把冬冬一把攬在懷里,緊緊地摟著她說:‘我最喜歡的是每個星期六早晨聽見你按響的那只門鈴。’”奶奶表面上是喜歡聽門鈴聲,實際上是想和冬冬團聚,想得到冬冬的愛。請留線,去線上的字3.冬冬笑了,為什么“她也緊緊地抱了一下奶奶”?請加兩條線4.你最喜歡奶奶的什么?請說說理由。請加兩條線答案奶奶最喜歡的鈴兒2.喜歡聽門鈴聲 想和冬冬團聚,想得到冬冬的愛。 3冬冬喜歡鈴兒,實際也是想得到奶奶的關懷,與奶奶同樂。
①奶奶愛艾比,艾比愛奶奶。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呢? “每個禮拜六早晨,艾比都要去看望奶奶。”(艾比每個禮拜六都去看望奶奶,說明她心中有奶奶,愛奶奶。)“奶奶總是先給她烤一片熱乎乎的奶油面包,還給她那片面包撒上砂糖、肉桂什么的。”(奶奶多愛艾比啊,給艾比烤面包,而且不是普通的面包,是艾比最喜歡吃的。)“奶奶把艾比一把攬進懷里,緊緊地摟著她說:‘我最喜歡的是每個禮拜六早晨聽見你按響的那只門鈴。’”(奶奶表面上是喜歡聽門鈴聲,實際上是想和艾比團聚,想得到艾比的愛。)“艾比笑了,她也緊緊地抱了一下奶奶,說:‘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鈴兒。’”(艾比喜歡鈴兒,實際也是想得到奶奶的關懷,與奶奶同樂。)②小結:是啊,愛是相互的,付出愛才能收獲愛!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篇9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教學反思
“親情需要推動與構建,像用一磚一瓦蓋一座房子。親情需要用心經營。”——鮑爾吉.原野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奶奶與孫女之間的感人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濃濃的愛意,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范文。文章在奶奶和冬冬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將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確處處流淌著“愛”。
當孩子們提筆寫和家人之間的小故事時,孩子們記錄的那一件件平時生活中“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習以為常”的小事竟感動了我。“親情需要用心經營”這是作家鮑爾吉.原野說的,確實!就是在這一件件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的累積下,讓那濃濃的親情不斷的流淌。雖然有些同學在描述的時候語言還不夠精煉、遣詞造句還不夠精美簡練,但孩子們是真正的融入了文本,在和文本文本對話后,產生了對人生的獨特認識和感受,是一種真情的流露。內在的情感無需包裝,孩子們將心中的“親情”直接展露出來——誠摯而美麗,讓愛在課堂流淌。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教學反思
本期,學校非常強調“3+1”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老師不光要講,還要給學生充分練的時間。結合本期教研員對本冊教學的要求,語文學科不僅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說,而且還應落實到筆頭上,完成由說到寫的轉變。
為此,從開學以來,我一直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以《奶奶最喜歡的鈴兒》一課為例,在講授新課時,我結合日積月累的第三題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仿寫這個句子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在一個句子中寫出人物的動作與語言,而前面的動作描寫與后面的語言描寫都為了表達同一情感,從而使句子更生動。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好的掌握這個句式,我在讓學生充分朗讀例句的前提下,我先出示敘述動作或敘述語言的句子,讓學生補寫另一半,以此來扶學生一把;然后再提供了一些語言環境拓寬學生的思路;接著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個句式;最后在學生充分練習說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動筆寫下來。由于有了這種階梯式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個句式。
但在這個由說到寫的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一是雖然老師考慮到了由淺入深的練習,但是拿到一個句式時首先應讓學生學會去觀察這個句式的特點,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盲目地讓學生去朗讀句子;二是時間掌控上還不到位。由于前面說得較多,導致后來留給學生練習寫的時間太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奶奶與孫女之間的感人的故事。課文主要寫了每星期六冬冬都要去奶奶家,捎去爸爸媽媽的問候,并幫助奶奶做些家務,當冬冬問起奶奶最喜歡的鈴兒是那只時,通過祖孫倆的對話一步步揭示了這只鈴兒的真正所指,表達了祖孫之間互敬互愛,尊老愛幼這一中華傳統美德。文章語言樸實,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濃濃的愛意。文章在奶奶和冬冬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將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卻處處流淌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