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不僅要以教材為例子,學習規范的語言,而且要以教材為例子,充分挖掘、發揮教材內容的育人功能,讓教材中善的、美的、真的內容去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滋養學生善的、美的心靈。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德育功能的體現,絕不是脫離語言形式理解的架空分析和直接灌輸,而是語言形式和人文內涵水乳交融的體味和感悟。
預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術臺當成陣地,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做手術的經過,感受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國際主義精神。
流程預設:
一、揭題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簡介白求恩。從國籍這個角度看,他是我們的客人嗎?
3、打開書,快速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說的哪些話跟題目有關系?
出示句子:(齊讀)
手術臺是醫生是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
師:讀了剛才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發現嗎?(反問句)你是眼睛真亮,誰能把藏在這個問號里的意思讀出來。
師:你讀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說的是什么意思嗎?
生轉換句式。
4、師: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陣地應該是個怎樣的地方?(炮火紛飛,硝煙彌漫,要流血和犧牲的地方)
師:你說的真好,那你們覺得白求恩的手術臺旁有沒有危險呢?(有)
二、潛心會文,感受“危險”,感動“堅守”
感受“危險”
1、過渡:是嗎,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讓你有這樣的體會?請你默讀課文的2-4自然段,畫出有關的句子。并讀一讀。
交流:
突然,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硝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
敵機不斷地在上空吼叫,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
“一連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周圍,廟的一角落下了許多瓦片。掛在門口的布簾燒著了,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
師:讀著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廟是多么的危險呀,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選擇其中之一進進行行重點朗讀。
師:再讀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發現?(情況越來越危險)
感動“堅守”
2、過渡:是呀,小廟已經搖搖愈墜,小廟已經岌岌可危,在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險,在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來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險。撤離迫在眉睫,撤離刻不容緩。可是,身處險境的白求恩撤離了嗎?(沒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地再讀讀課文的2-4自然段,畫出有關的句子,從畫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白求恩,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
重點交流以下句子:
白求恩仍然鎮定地站在手術臺旁。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敏捷地從傷員的腹腔里取出一塊彈片,扔在盤子里。
從白求恩的動作當中,你感受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白求恩?(鎮定自若,臨危不懼,毫不慌張)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你能讀出這份鎮定自若嗎?
白求恩說:“謝謝師長的關心。可是,手術臺是醫生是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部長同志,請您轉告師長,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
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會用怎樣的語氣說這幾句話?(毫不猶豫,堅定,對工作極端負責)那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讀著,讀著,白求恩那鮮活的形象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隨機指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師長讓你離開,你為什么還不離開呢?
火快燒到手術臺了,小廟也快要倒塌了,請您離開吧?
白求恩同志,這里有生命危險,難道你不怕嗎?
白求恩同志,您是外國人,我們要為你的安全負責,讓您離開是師長對您的關心呀!
師:聽著同學們的回答,老師真是感動,覺得你們真正走進了白求恩的心里。同時,我們也不禁對他肅然起敬。讓我們再次讀讀這句話,
白求恩仍然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
你感受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白求恩呢?(不知疲倦,不顧個人安危)
讀出你的感受來。
3、過渡:齊會戰斗進行了三天三夜,勝利結束了。而,出示:
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工作了六十九個小時。
師:同學們,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時?想象一下,還有三小時白求恩在干什么?
師:是呀,戰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沒有休息,堅守住了手術臺這個陣地,同學們,這該是怎樣的六十九個小時?
三、延伸拓展,感嘆“精神”
1、白求恩在是國只待了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卻留下了無數讓人感動的故事。出示資料: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1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領的醫療小分隊冒著漫天飛雪,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們來到雁北(山西北部)靈丘縣河浙村九旅后方衛生部。進了屋,白求恩一邊脫雨衣,一邊對古部長說:“走,我們到病房看一看。”“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長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嚴肅地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傷員在等著我們呢。”醫護人員見他很堅決,只好和他一起走進了病房。白求恩不顧白天行軍的勞累,一口氣檢查了三十多個傷員,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動手術。白求恩飯也顧不上吃,就開始做手術。
有一個叫許慶成的戰士,他在戰斗中右手受傷,流血不止,處于昏迷狀態。他躺在擔架上嘴里還斷斷續續地叫著:“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覺。大家急得不知怎么辦才好。醫生走到他跟前,掀開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慘狀驚呆了!擔架上流了一大攤血,右胳臂斷了,只有筋肉還連結著,上面全是泥土。憑著他的經驗,這傷員已危在旦夕。
就在這時,白求恩從幾十里之外匆匆趕來了,嘴里說著:“孩子,我來了!”說完迅速檢查傷情,立即進行手術。這時,傷員體溫很高,生命已經很危險了,馬上輸血,傷員的生命還能救活!在場的醫護人員紛紛要求獻血,白求恩堅定地說:“我是o型血,萬能輸血者,快點準備吧!”大家堅決不同意。“別耽誤時間了,救傷員要緊。’油求恩微笑著說。
鮮血,白求恩大夫的300毫升鮮血,緩緩地流進中國戰士的血管里。傷員得救了,白求恩高興地說:“能救活一個戰士,就等于消滅許多敵人。”
同學們,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搶救傷員時,不慎刺破手指,感染上病毒,高燒、嘔吐不止。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白求恩忍受著巨大的病痛;安排好了如何組織手術隊支援前線,并給上級寫下了最后的遺囑,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時20分,白求恩因治療無效,犧牲在一戶農家的土炕上。
你們讀了以后,覺得,他是我們的客人嗎?(討論)
白求恩犧牲了,他倒在了自己工作的崗位上,他倒在了異國的土地上,但他堅守住了自己的陣地,他用自己的生命鏗鏘有力說:
“手術臺是醫生是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無私地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看成自己的事業。毛澤東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中贊揚道,白求恩同志是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是一個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所有人學習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就是國際主義精神!同學們,讓我們學習白求恩的這種精神,讓他的話永遠響在我們耳畔:
“手術臺是醫生是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
最后,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讀余年峰這首紀念白求恩的詩歌,一起來緬懷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白求恩(解讀<紀念白求恩>)
余年峰
是誰?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是誰?不畏強暴,幫助抗戰
是誰?不顧年邁,毫不利己
是誰?不圖安逸(yì),專門利人
是誰?不分晝夜,救死扶傷
是誰?不喜自吹,滿腔熱忱(chén)
是誰?不忘溝壑(hè),迎風斗雪
是誰?不幸殉(xùn)職,精神傳誦
是誰?是誰?是誰?
他就是白求恩!
四、堅守自己的“陣地”
同學們,白求恩說: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那么
( )是教師的陣地。
( )是學生的陣地。
( )是工人的陣地。
( )是農民的陣地。
……
師結:人生是一個舞臺,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塊陣地。我們應該如何堅守自己的陣地?我相信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會有所感悟……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
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自學能力。繼續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培養讀的能力。練習默讀課文,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在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說的能力。借助思考議答,使思維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描寫危險環境和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環境中怎樣堅持手術臺這塊陣地,為傷員做手術的語句,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二)難點
結合具體內容理解為什么手術臺就是陣地。
(三)解決辦法
1.重點解決辦法。
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小廟周圍越來越緊張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神態、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解決辦法。
以思考練習2題為憑借,同時結合上下文,找出有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讀讀,議一議,說一說。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結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二)結合課后思考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三)結合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五、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詞的卡片。
2.寫有課后練習1、2題字幕投影片,課文插圖投影片。
3.制作配合課文內容爆炸等場面的錄音。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為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臺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復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于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相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么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了解戰斗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斗形勢。)
2.簡介齊會戰斗。
3.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投影出示課后思考練習1的(1)(2)(3)小題,指讀,思考:
這三道小題是根據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來的?2—4自然段。(意在培養學生依課后題理解課文的習慣。)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練習1(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樣搶救傷員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么?(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于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
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么?(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的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練習1(1)題。
(5)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6)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繼續出示投影練習1(2):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白求恩是怎樣對待傷員,對待自己的?
2.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么?(聯系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 繼續手術)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臺就是打仗的陣地。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臺。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讀懂每句話是本冊閱讀訓練重點,為讀懂自然段訓練做準備。)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5.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引導聯系第二段試著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著出示課后練習1(3):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著,火苗向手術臺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 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
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第三課時
(一)檢查提問。
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并出示上節課板書。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么?
2.出示插圖投影,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四)完成課后練習3、4題。
1.第三題。
(1)投影出示文中3個句子,說一說各自的意思。
(2)比較為什么不能調換。
(3)進一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試著用這三個詞做選詞填空的練習。
2.第四題。
(1)學生獨立分析字形、抄寫。教師巡回指導檢查。
(2)用“不斷”“迅速”造句。
(五)總結擴展。
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收獲?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22課《我的弟弟小蘿卜頭》。要求通過查字典,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并把課文中描寫“小蘿卜頭”刻苦學習的句子劃下來,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1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領的醫療小分隊冒著漫天飛雪,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們來到雁北(山西北部)靈丘縣河浙村九旅后方衛生部。進了屋,白求恩一邊脫雨衣,一邊對古部長說:“走,我們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長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嚴肅地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傷員在等著我們呢。”
醫護人員見他很堅決,只好和他一起走進了病房。白求恩不顧白天行軍的勞累,一口氣檢查了三十多個傷員,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動手術。白求恩飯也顧不上吃,就開始做手術。
戰地手術室,條件很簡陋,當中掛著一盞汽燈,室內正中放著一張石頭制成的手術臺。一個叫蕭天平的戰士已躺在手術臺上,他臉色慘白,左大腿滿是膿血的繃帶,傷口里散發著一股腥臭味,繃帶處還露出一根長骨頭。白求恩知道,這是由于沒有及時上夾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鉗扔在桌上,滿臉怒色地說:“為什么不上夾板?因為傷口惡化,左腿要鋸掉呀!”
古部長小聲地說:“這實在是因為條件太差了,夾板不夠用……”
直到深夜12點,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術后才草草地吃了飯。
還有一個叫許慶成的戰士,他在戰斗中右手受傷,流血不止,處于昏迷狀態。他躺在擔架上嘴里還斷斷續續地叫著:“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覺。大家急得不知怎么辦才好。醫生走到他跟前,掀開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慘狀驚呆了!擔架上流了一大攤血,右胳臂斷了,只有筋肉還連結著,上面全是泥土。憑著他的經驗,這傷員已危在旦夕。
就在這時,白求恩從幾十里之外匆匆趕來了,嘴里說著:“孩子,我來了!”說完迅速檢查傷情,立即進行手術。這時,傷員體溫很高,生命已經很危險了,馬上輸血,傷員的生命還能救活!在場的醫護人員紛紛要求獻血,白求恩堅定地說:“我是O型血,萬能輸血者,快點準備吧!”大家堅決不同意。“別耽誤時間了,救傷員要緊。’油求恩微笑著說。
鮮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鮮血,緩緩地流進中國戰士的血管里。
傷員得救了,白求恩高興地說:“能救活一個戰士,就等于消滅許多敵人。”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3
之一
佚名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
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自學能力。繼續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培養讀的能力。練習默讀課文,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在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說的能力。借助思考議答,使思維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描寫危險環境和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環境中怎樣堅持手術臺這塊陣地,為傷員做手術的語句,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二)難點
結合具體內容理解為什么手術臺就是陣地。
(三)解決辦法
1.重點解決辦法。
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小廟周圍越來越緊張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神態、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解決辦法。
以思考練習2題為憑借,同時結合上下文,找出有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讀讀,議一議,說一說。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結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二)結合課后思考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三)結合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五、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詞的卡片。
2.寫有課后練習1、2題字幕投影片,課文插圖投影片。
3.制作配合課文內容爆炸等場面的錄音。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為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臺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復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于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相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么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了解戰斗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斗形勢。)
2.簡介齊會戰斗。
3.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投影出示課后思考練習1的(1)(2)(3)小題,指讀,思考:
這三道小題是根據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來的?2—4自然段。(意在培養學生依課后題理解課文的習慣。)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練習1(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樣搶救傷員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么?(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于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
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么?(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的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練習1(1)題。
(5)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6)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繼續出示投影練習1(2):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白求恩是怎樣對待傷員,對待自己的?
2.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么?(聯系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 繼續手術)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臺就是打仗的陣地。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臺。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讀懂每句話是本冊閱讀訓練重點,為讀懂自然段訓練做準備。)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5.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引導聯系第二段試著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著出示課后練習1(3):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著,火苗向手術臺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 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
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第三課時
(一)檢查提問。
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并出示上節課板書。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么?
2.出示插圖投影,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四)完成課后練習3、4題。
1.第三題。
(1)投影出示文中3個句子,說一說各自的意思。
(2)比較為什么不能調換。
(3)進一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試著用這三個詞做選詞填空的練習。
2.第四題。
(1)學生獨立分析字形、抄寫。教師巡回指導檢查。
(2)用“不斷”“迅速”造句。
(五)總結擴展。
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收獲?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22課《我的弟弟小蘿卜頭》。要求通過查字典,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并把課文中描寫“小蘿卜頭”刻苦學習的句子劃下來,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及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
2、默讀朗讀課文,完成并借助填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手術臺就是陣地”的意思。
3、體會“陸續”、“連續”、“繼續”等不同意思,并練習正確運用;了解反問句加強語氣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手術臺就是陣地”的意思,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
2、能借助填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后,你想從課文中了解哪些內容?(“手術臺”指什么?“陣地”指什么?誰把手術臺當作陣地?為什么他說“手術臺就是陣地”?他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是怎樣把手術臺當作陣地的?……)
3、過渡: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讀課文。
二、初悟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字詞。(重點理解:連續、陸續、繼續,完成詞句活動室1)
2、默讀課文,口頭完成填空,了解課文大意。
出示填空:
年春,著名的 戰斗打響了。在 , 正在 。他已經 沒有休息了,眼睛里 。戰斗越來越激烈,師衛生部長懇求他撤離,可他認為 不肯離開,繼續 。就這樣,他 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一連工作了 ,直到戰斗結束。
3、交流學習字詞情況。交流填空。教師簡介資料:“齊會戰斗”、“白求恩”。
4、讀了課文,白求恩大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簡單說說理由。
三、再悟課文。
1、過渡:白求恩大夫的事跡十分感人,課文2—4節詳細記敘了他不愿撤離前線,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做手術的情景。下面我們就著重學習這一部分內容。
2、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2—4節,邊思考“白求恩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堅持做手術的?他是怎么表現的?”分別用“ ”和“ ”劃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3、交流討論,教師適時歸納點撥,并進行朗讀指導。
(1)“當時情況”主要抓住三方面,著重進行朗讀指導。
①白求恩身體十分勞累,已經兩天兩夜沒有休息了,眼睛里布滿了紅絲。朗讀時注意重讀“兩天兩夜”、“布滿紅絲”。
②三次環境描寫。比較前后3次環境描寫,抓住“彈片紛飛”、“淹沒”、“不斷……不斷……”、“一連幾發”、“向手術臺撲過來”等詞語,真切體會當時戰斗形勢緊張,一次比一次危急—— 炮彈數量在增加,持續時間在延長,爆炸范圍在擴大,方位距離在縮短……。指導有感情朗讀,要讀出當時的形勢緊張、危急,讓人猶如身臨其境。小組讀,齊讀。
③師衛生部長懇求白求恩撤離。注意讀出部長懇切的語氣。
(2)白求恩的表現充分體現他崇高的品質,教師引導學生用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品味字詞。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白求恩品質的一些關鍵詞要重讀。個別讀。齊讀。
②第3節: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白求恩大夫對師衛生部長的2次對話。
a、第1次對話:個別讀。齊讀。
b、第2次對話:體會有三層意思:感謝師長的關心;“我”不能離開手術臺;“我”是戰士,不是客人。說明白求恩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堅守陣地,堅守自己的崗位。
理解白求恩不肯離開手術臺的原因。指導朗讀。齊讀。
理解白求恩為什么說自己不是客人。(引導學生體會“是……不是……”這句選擇句的作用,進一步強調了白求恩大夫不愿撤離的原因。)指名讀。小組讀。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白求恩和師衛生部長的2次對話,注意讀出白求恩堅決不肯離開的語氣。
c、白求恩低下頭,繼續給傷員做手術。(抓住“繼續”理解句子含義,這是描寫人物動作的語句,說明白求恩用行動堅持不離開手術臺,態度堅決。)個別讀。齊讀。 ③第4節:抓住關鍵詞“仍然”、“爭分奪秒”、“做了一個又一個”。
這句話是描寫人物動作的語句,說明白求恩大夫連續不斷地為傷員做了手術,堅持不離開手術臺,對工作的極端負責的精神。
4、剛才我們通過學習第2—4節課文,發現課文除了直接描寫人物言行外,還分別對幾次的戰斗環境進行了細致描寫,這樣把戰斗越來越激烈的環境描寫和白求恩大夫堅持做手術的描寫兩方面結合在一起,更能突出表現白求恩大夫堅守崗位,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
5、小結:我們通過“劃句子、找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體會理解了句子的含義。下面我們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組成通順的句子,用概括的語言完成課后填表的練習。
6、交流練習情況。
四、積累拓展。
1、學了課文,我們深切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的品質和國際主義精神。讓我們有感情地再來讀讀課文。
2、再讀讀課文第2—4節,挑選自己最感動或最喜歡的一節多讀幾遍,試著把它背出來。
1、 齊會戰斗結束了,如果你是曾經受過白求恩大夫醫治的傷員,當你再次見到他時,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白求恩大夫,我想對您說 。
4、課后延伸:
學習了課文后,我們對這位白求恩大夫有了一些了解,其實要寫好一個人,我們可以從具體的事例中人物具體的表現入手,把他的特點、思想品質等反映給讀者。如果你還想深入了解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想一想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查找人物生平資料、讀讀有關他寫的文章或寫他的其他文章、也可以查閱有關他的電影、書籍、圖片等)
教學后記:
在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篇課文的第二教時時,抓住白求恩說的三句話,學生直接進入文章的2、3、4自然段進行分析,不僅突出了文章的重點內容,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以往慣例我會把課后的表格作為重點進行逐句分析。但仔細閱讀課文后不難發現這些內容學生在書上輕而易舉地找得到。只要教師讓學生通過朗讀就能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險,但白求恩仍然堅持做手術,看出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白求恩三句話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直接圍繞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自己學著提問如:白求恩沉思什么?為什么不肯離開手術臺?為什么說自己不是客人?通過這些問題聯系上下文,進入角色,體驗蘊含在話中的思想境界。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進行指導,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還要的反復嘗試這種方法,使語文課堂教學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堅守陣地,連續三天三夜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動手術的事跡,教育學生學習白求恩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先找出重點段再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先找出重點段再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三、教學用具:白求恩說的話(第三自然段中)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生字新詞。讀熟課文。提煉出主要問題。
教學過程:
一、解題并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手術臺就是陣地》。同學們看了課題后想說點什么?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師出示生字,學生讀。
3、記字形。說說哪些字最難記,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記字形的同時,說一說字詞義
5、讀詞。
三、讀熟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盡量做到正確。
2、聽老師的范讀,查自己是否有錯。
3、再自讀課文,盡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讀互查。
四、默讀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讀,自己畫。
2、小組討論,幫助解疑。
3、全班討論,篩選重點問題。
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為什么把手術臺當作陣地?說明了什么?
明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什么叫陣地?手術臺是什么樣的地方?再理解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就要理解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樣說的是怎樣做的。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解決重點問題,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回顧重點問題。
上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不少問題,還有一個問題要在這節課來解決。問題是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為什么把手術臺當作陣地?說明了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二、解決重點問題,有語氣地朗讀。
1、什么叫陣地?(陣地就是軍隊為了戰斗而占據的地方,通常設有工事)(手術臺就是外科醫生做手術用的臺子。)了解了詞語后再理解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①默讀課文的有關段落,畫出描寫白求恩在小廟里做手術時,都發生了什么情況?
②讀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談一談自己對這些句子體會。
第二自然段:戰斗在激烈地進行著。離火線不遠的一座小廟里……突然,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黑煙滾滾,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說明:敵人的火力已經接近小廟,白求恩做手術的地方已經很不安全。
第三自然段:敵機不斷地在上空盤旋,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說明:形式更加危險了,隨時都有可能被炸毀。
第四自然段:一連幾發炮彈落在小廟的周圍。廟的一角落下了許多瓦片,門口掛的布簾燒著了,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說明:情況更加危險了情況越來越危急險些燒到白求恩大夫。
③體會后有語氣地朗讀。
2、再看看白求恩在這種情況下是怎樣做的?
①默讀課文有關段落,畫出描寫白求恩是怎樣做的。
②讀一讀自己畫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二自然段:他已經兩天兩夜沒有休息了,眼睛布滿了血絲。說明白求恩處處為傷員著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十分鎮定地站在手術臺旁。……敏捷地取出一塊彈片……白求恩做手術的地方很不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鎮定地給傷員做手術,說明白求恩既沒有把形勢的危險放在心上,也沒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詞既表現了白求恩的醫術高明,也說明他十分鎮定。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同意撤走部分傷員。至于我個人,要和戰士們在一起,不能離開。”表明白求恩對傷員的關心和自己堅守崗位的決心。白求恩說的三句話。第一點是感謝師長的關心。第二點是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這是比喻的說法,說明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看作是打仗,把手術臺看作是打仗的陣地。戰士們戰沒有打完,據不能離開陣地。疏疏石頭醫生的陣地,醫生怎么能不顧自己的傷員而自己離開呢?第三點是說師部應該把我當作一名八路軍戰士,我和戰士們一樣,決不能離開陣地,我不是客人,不必優待我,照顧我。這四句話體現了白求恩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對工作極端熱忱。
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情況越來越危急,白求恩進一步加快了手術的速度,再次體現了他把傷員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堅守陣地無私忘我的高尚品質。
③體會后,有語氣地朗讀。
三、給課文分段。
1、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講白求恩把手術臺當作陣地的?
3、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4自然段。第三段:5自然段。)
4、小結重點訓練項目:先找出重點段再分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完成課后練習
一、選詞填空。
1、出示詞并理解詞語的意思。
這三個詞都含有接連不斷的意思。
“陸續”表示有先有后,不是同時發生,也不是一下子就結束,它使用時可重疊。
“連續”表示一個接一個,不間斷的。
“繼續”必須在前面已交代進行什么事以后才能夠用,表示事情連下去。
2、選詞填空。
二、造句。
1、敏捷
①理解詞義。(動作等)迅速而靈敏。
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思維靈敏、動作靈敏、嗅覺靈敏等。
③范句:小狗的嗅覺真靈敏,只要聞一聞壞人的東西的味道,就能跟蹤并找到他。
④自己造句。
2、爭分奪秒
①理解詞義: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
②范圍:比賽、做作業、手術、救火、試驗、搶險等。
③范句:大堤上,解放軍叔叔爭分奪秒地運送著沙袋,使洪水不再漫過大堤,保住人民的生命財產。
④造句。
三、默讀課文照樣子填空。
1、學生讀例句。
2、自己填寫。
作業:語文課堂訓練。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3、手術臺就是陣地
當時情況 怎樣做的
黑煙滾滾 彈片紛飛 鎮定 敏捷
敵機盤旋 炮彈爆炸 陣地 繼續
燒著布簾 火苗撲來 爭分奪秒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
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自學能力。繼續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培養讀的能力。練習默讀課文,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在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說的能力。借助思考議答,使思維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描寫危險環境和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環境中怎樣堅持手術臺這塊陣地,為傷員做手術的語句,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二)難點
結合具體內容理解為什么手術臺就是陣地。
(三)解決辦法
1.重點解決辦法。
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小廟周圍越來越緊張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神態、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解決辦法。
以思考練習2題為憑借,同時結合上下文,找出有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讀讀,議一議,說一說。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結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二)結合課后思考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三)結合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五、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詞的卡片。
2.寫有課后練習1、2題字幕投影片,課文插圖投影片。
3.制作配合課文內容爆炸等場面的錄音。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為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臺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復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于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相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么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了解戰斗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斗形勢。)
2.簡介齊會戰斗。
3.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投影出示課后思考練習1的(1)(2)(3)小題,指讀,思考:
這三道小題是根據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來的?2—4自然段。(意在培養學生依課后題理解課文的習慣。)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練習1(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樣搶救傷員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么?(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于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
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么?(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的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練習1(1)題。
(5)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6)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繼續出示投影練習1(2):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白求恩是怎樣對待傷員,對待自己的?
2.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么?(聯系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 繼續手術)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臺就是打仗的陣地。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臺。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讀懂每句話是本冊閱讀訓練重點,為讀懂自然段訓練做準備。)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5.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引導聯系第二段試著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著出示課后練習1(3):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著,火苗向手術臺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 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
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第三課時
(一)檢查提問。
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并出示上節課板書。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么?
2.出示插圖投影,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四)完成課后練習3、4題。
1.第三題。
(1)投影出示文中3個句子,說一說各自的意思。
(2)比較為什么不能調換。
(3)進一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試著用這三個詞做選詞填空的練習。
2.第四題。
(1)學生獨立分析字形、抄寫。教師巡回指導檢查。
(2)用“不斷”“迅速”造句。
(五)總結擴展。
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收獲?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22課《我的弟弟小蘿卜頭》。要求通過查字典,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并把課文中描寫“小蘿卜頭”刻苦學習的句子劃下來,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1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領的醫療小分隊冒著漫天飛雪,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們來到雁北(山西北部)靈丘縣河浙村九旅后方衛生部。進了屋,白求恩一邊脫雨衣,一邊對古部長說:“走,我們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長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嚴肅地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傷員在等著我們呢。”
醫護人員見他很堅決,只好和他一起走進了病房。白求恩不顧白天行軍的勞累,一口氣檢查了三十多個傷員,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動手術。白求恩飯也顧不上吃,就開始做手術。
戰地手術室,條件很簡陋,當中掛著一盞汽燈,室內正中放著一張石頭制成的手術臺。一個叫蕭天平的戰士已躺在手術臺上,他臉色慘白,左大腿滿是膿血的繃帶,傷口里散發著一股腥臭味,繃帶處還露出一根長骨頭。白求恩知道,這是由于沒有及時上夾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鉗扔在桌上,滿臉怒色地說:“為什么不上夾板?因為傷口惡化,左腿要鋸掉呀!”
古部長小聲地說:“這實在是因為條件太差了,夾板不夠用……”
直到深夜12點,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術后才草草地吃了飯。
還有一個叫許慶成的戰士,他在戰斗中右手受傷,流血不止,處于昏迷狀態。他躺在擔架上嘴里還斷斷續續地叫著:“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覺。大家急得不知怎么辦才好。醫生走到他跟前,掀開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慘狀驚呆了!擔架上流了一大攤血,右胳臂斷了,只有筋肉還連結著,上面全是泥土。憑著他的經驗,這傷員已危在旦夕。
就在這時,白求恩從幾十里之外匆匆趕來了,嘴里說著:“孩子,我來了!”說完迅速檢查傷情,立即進行手術。這時,傷員體溫很高,生命已經很危險了,馬上輸血,傷員的生命還能救活!在場的醫護人員紛紛要求獻血,白求恩堅定地說:“我是o型血,萬能輸血者,快點準備吧!”大家堅決不同意。“別耽誤時間了,救傷員要緊。’油求恩微笑著說。
鮮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鮮血,緩緩地流進中國戰士的血管里。
傷員得救了,白求恩高興地說:“能救活一個戰士,就等于消滅許多敵人。”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詞。體會“陸續、連續、繼續”的不同意思,并練習正確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手術臺就是陣地”的意思。
3、學習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情的高尚品質和國際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點:
1、使學生從白求恩大夫堅守崗位、救死扶傷的事跡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2、學習作者用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思想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鼓勵學生質疑:
什么是“陣地”?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是誰的陣地?
二、指名說說通過預習,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交流對白求恩的了解,師可補充介紹:
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胸外科醫生,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受加拿大共產黨員的派遣,率領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于1938年三、四月間到達延安,以精湛的醫療技術為中國的抗日軍民服務,并培養了大批醫務干部,后因搶救傷員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縣逝世,毛主席曾寫《紀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讀課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動的句子,注意以下詞語讀音:
氣焰囂張 當頭一棒 幾發炮彈 淹沒 仍然 敏捷 迅速 爭分奪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 大 血 發 彈 空 沒
五、自己再讀課文,找出使人感動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說說為什么?
六、作業:讀熟課文,繼續了解背景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回顧課文大意。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標出句子,體會每句話的意思。
2、交流讀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囂張”,聯系上下文理解“當頭一棒”。
三、引導學習課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導學習第二段。
1、默讀,看自己能讀懂哪些問題?
2、交流討論:
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戰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處的環境怎樣?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白求恩是怎樣做的?你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談談感受,小結:
白求恩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交流讀懂了什么?
情況萬分危急,白求恩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安危。
3、重點理解白求恩說的話,思考、討論:
說了幾句話?每句話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手術臺就是醫生的陣地”的?
怎樣理解“不是你們的客人”?
4、指導分角色朗讀,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三)自學第四自然段,小組交流。
四、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課文。
2、討論:“三天三夜”與工作了“69個小時”,你體會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鞏固提高。
1、分組朗讀描寫“環境”和白求恩“表現”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談談你的體會和感想。
六、積累和運用。
找出課文中帶有“陸續、繼續、連續”的句子,想想三個詞語能不能調換,再用這幾個詞語各說一句話。
七、課外擴展。
引導學生課外收集周圍先進人物、勞動模范的感人事跡,模仿課文,以“——就是陣地”為主題交流并進行練筆。
第三課時(練習課)
一、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陸續—— 迅速—— 關心—— 鎮定——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結束—— 同意—— 迅速—— 敏捷——
三、按照課文原文填空。
1、突然,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 )上,硝煙滾滾,( ),小廟被煙霧( )了。白求恩仍然( )地站在手術臺旁。
2、敵機( )地在( )吼叫,炮彈( )地在周圍爆炸。
3、一連幾發炮彈落在小廟的周圍。廟的一角落下了許多瓦片。掛在( )的布簾燒著了,火苗向( )撲過來。白求恩仍然( )的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
四、課文中的三次戰斗環境和氣氛的描寫,充分表現出了白求恩的( )、( )的崇高品質。
五、讀下面的一段話,聯系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彈片紛飛,小廟被煙霧淹沒了。白求恩仍然鎮定地站在手術臺旁。他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鑷子,敏捷地從傷員的腹腔里取出一塊彈片,仍在盤子里。
1、從哪里看出白求恩的“鎮定”?
2、白求恩為什么能這樣鎮定?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
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自學能力。繼續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培養讀的能力。練習默讀課文,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在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說的能力。借助思考議答,使思維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描寫危險環境和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環境中怎樣堅持手術臺這塊陣地,為傷員做手術的語句,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二)難點
結合具體內容理解為什么手術臺就是陣地。
(三)解決辦法
1.重點解決辦法。
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小廟周圍越來越緊張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神態、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解決辦法。
以思考練習2題為憑借,同時結合上下文,找出有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讀讀,議一議,說一說。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結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二)結合課后思考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三)結合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五、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詞的卡片。
2.寫有課后練習1、2題字幕投影片,課文插圖投影片。
3.制作配合課文內容爆炸等場面的錄音。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為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臺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復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 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于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相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么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了解戰斗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斗形勢。)
2.簡介齊會戰斗。
3.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投影出示課后思考練習1的(1)(2)(3)小題,指讀,思考:
這三道小題是根據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來的?2—4自然段。(意在培養學生依課后題理解課文的習慣。)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練習1(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樣搶救傷員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么?(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于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
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么?(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的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練習1(1)題。
(5)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6)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繼續出示投影練習1(2):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白求恩是怎樣對待傷員,對待自己的?
2.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么?(聯系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 繼續手術)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臺就是打仗的陣地。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臺。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讀懂每句話是本冊閱讀訓練重點,為讀懂自然段訓練做準備。)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5.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引導聯系第二段試著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著出示課后練習1(3):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著,火苗向手術臺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 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
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第三課時
(一)檢查提問。
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并出示上節課板書。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么?
2.出示插圖投影,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四)完成課后練習3、4題。
1.第三題。
(1)投影出示文中3個句子,說一說各自的意思。
(2)比較為什么不能調換。
(3)進一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試著用這三個詞做選詞填空的練習。
2.第四題。
(1)學生獨立分析字形、抄寫。教師巡回指導檢查。
(2)用“不斷”“迅速”造句。
(五)總結擴展。
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收獲?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22課《我的弟弟小蘿卜頭》。要求通過查字典,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并把課文中描寫“小蘿卜頭”刻苦學習的句子劃下來,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1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領的醫療小分隊冒著漫天飛雪,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們來到雁北(山西北部)靈丘縣河浙村九旅后方衛生部。進了屋,白求恩一邊脫雨衣,一邊對古部長說:“走,我們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長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嚴肅地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傷員在等著我們呢。”
醫護人員見他很堅決,只好和他一起走進了病房。白求恩不顧白天行軍的勞累,一口氣檢查了三十多個傷員,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動手術。白求恩飯也顧不上吃,就開始做手術。
戰地手術室,條件很簡陋,當中掛著一盞汽燈,室內正中放著一張石頭制成的手術臺。一個叫蕭天平的戰士已躺在手術臺上,他臉色慘白,左大腿滿是膿血的繃帶,傷口里散發著一股腥臭味,繃帶處還露出一根長骨頭。白求恩知道,這是由于沒有及時上夾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鉗扔在桌上,滿臉怒色地說:“為什么不上夾板?因為傷口惡化,左腿要鋸掉呀!”
古部長小聲地說:“這實在是因為條件太差了,夾板不夠用……”
直到深夜12點,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術后才草草地吃了飯。
還有一個叫許慶成的戰士,他在戰斗中右手受傷,流血不止,處于昏迷狀態。他躺在擔架上嘴里還斷斷續續地叫著:“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覺。大家急得不知怎么辦才好。醫生走到他跟前,掀開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慘狀驚呆了!擔架上流了一大攤血,右胳臂斷了,只有筋肉還連結著,上面全是泥土。憑著他的經驗,這傷員已危在旦夕。
就在這時,白求恩從幾十里之外匆匆趕來了,嘴里說著:“孩子,我來了!”說完迅速檢查傷情,立即進行手術。這時,傷員體溫很高,生命已經很危險了,馬上輸血,傷員的生命還能救活!在場的醫護人員紛紛要求獻血,白求恩堅定地說:“我是O型血,萬能輸血者,快點準備吧!”大家堅決不同意。“別耽誤時間了,救傷員要緊。’油求恩微笑著說。
鮮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鮮血,緩緩地流進中國戰士的血管里。
傷員得救了,白求恩高興地說:“能救活一個戰士,就等于消滅許多敵人。”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9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成一種負擔。有經驗的老師往往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的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從疑入手,一開始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疑問“手術臺怎么會是陣地?”“誰把手術臺當做陣地?”“他在這個陣地上干什么?”學生通過質疑,對課文產生了懸念,激起了學習的興趣。接著,又從疑入手,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學習過程中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白求恩大夫在給傷員作手術是面臨著怎樣危險的環境?“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白求恩“是不是我們的客人”?讓學生主要圍繞白求恩與師衛生部長的對話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討論前一個問題時,提出兩個疑問:“‘手術臺’和‘陣地’是一回事嗎?”“既然不是一回事,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 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經過積極思維,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著生命危險堅守手術臺這塊陣地,不把自己當做客人,視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自己的事業的行為,是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的表現。
這節課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我始終把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放在首位:一是在討論和爭論中解疑,為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環境,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使激發起來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二是老師啟發、點撥解疑,引導學生將疑點逐步擊破,使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升華為積極思維的興趣。這種“以疑激趣”的結果,是學生對疑問的解決和對課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學生思維能力也在解疑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不足之處,設計的問題有些零散,面對三年級的孩子有些頗深,存在著老師牽者學生走的跡象,還應該把閱讀放在主體位置,適當進行些分析即可。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為段的訓練做準備。
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自學能力。繼續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培養讀的能力。練習默讀課文,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在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說的能力。借助思考議答,使思維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描寫危險環境和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環境中怎樣堅持手術臺這塊陣地,為傷員做手術的語句,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二)難點
結合具體內容理解為什么手術臺就是陣地。
(三)解決辦法
1.重點解決辦法。
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小廟周圍越來越緊張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神態、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解決辦法。
以思考練習2題為憑借,同時結合上下文,找出有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讀讀,議一議,說一說。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詞,用畫出不懂的詞句,結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二)結合課后思考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三)結合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五、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詞的卡片。
2.寫有課后練習1、2題字幕投*,課文插圖投*。
3.制作配合課文內容爆炸等場面的錄音。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為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臺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復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于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相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么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了解戰斗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斗形勢。)
2.簡介齊會戰斗。
3.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投影出示課后思考練習1的(1)(2)(3)小題,指讀,思考:
這三道小題是根據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來的?2—4自然段。(意在培養學生依課后題理解課文的習慣。)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練習1(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樣搶救傷員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么?(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于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
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么?(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的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練習1(1)題。
(5)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6)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繼續出示投影練習1(2):炮彈不斷地在周圍爆炸,白求恩是怎樣對待傷員,對待自己的?
2.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么?(聯系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繼續手術)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臺就是打仗的陣地。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臺。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讀懂每句話是本冊閱讀訓練重點,為讀懂自然段訓練做準備。)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5.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引導聯系第二段試著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著出示課后練習1(3):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著,火苗向手術臺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
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第三課時
(一)檢查提問。
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并出示上節課板書。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么?
2.出示插圖投影,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四)完成課后練習3、4題。
1.第三題。
(1)投影出示文中3個句子,說一說各自的意思。
(2)比較為什么不能調換。
(3)進一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試著用這三個詞做選詞填空的練習。
2.第四題。
(1)學生獨立分析字形、抄寫。教師巡回指導檢查。
(2)用“不斷”“迅速”造句。
(五)總結擴展。
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收獲?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先找出重點段再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使學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堅守陣地,連續三天三夜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動手術的事跡,教育學生學習白求恩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環境描寫及與之相對應的三次人物描寫,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白求恩對衛生部長所講的話的含義,尤其是理解“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課件。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目標。
1.師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27課:手術臺就是陣地。請同學齊讀課題。(師板書課題:27、手術臺就是陣地)
2.師口述并用投影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二、通讀課文,理清思路。
1.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時間在什么情況下誰做了什么事?
2.默讀課文,思考:哪幾個自然段是講白求恩堅持在火線上搶救傷員的事的?
3.師歸納總結:課文2-4自然段集中講述了白求恩以手術臺為陣地,堅持在前線搶救傷員的經過,可以合并成為一段,這就是課文的中心內容,也就是課文的重點段。
4.指讀課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這兩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5.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板書: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
6.請學生回憶分段的方法,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如下:
(1)通過自讀課文,明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找出課文中表現主要內容的段落,即重點段。
(3)思考其它自然段各講了什么,給課文分段。
7.師總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種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板書:先找出重點再分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
指名一人讀第一段,其他人思考:通過讀這一段,你了解什么?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事跡,體會白求恩的偉大精神。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節:用“______”劃出描寫戰斗情況的句子,用“----”劃出描寫白求恩表現的句子。思考:你從中懂得了什么?(板書?情況表現)
(2)集體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板書:讀句子抓詞語談體會
①抓住“幾發炮彈、小廟前、彈片、煙霧”等詞語,體會出戰斗形勢很緊張。
板書:幾發炮彈小廟前彈片煙霧
②抓住“敏捷、十分鎮定”等詞理解白求恩醫術高明、臨危不懼、不考慮個人安危的崇高品質。
板書:敏捷十分鎮定
(3)教師歸納總結:戰斗形勢這樣緊張,白求恩時刻處于危險之中,但他心中只有傷員,堅守在手術臺前是那樣鎮定從容。
(4)指導朗讀。
(5)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男*分角色讀。
(6)打出投影,總結學法。
一讀了解內容
二找重點詞語
三議深入理解
四讀體會感情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采用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形式學習。
①學習這自然段主要抓下語句:
情況:敵機不斷吼叫炮彈不斷在周圍爆炸
表現:低下頭繼續做手術
板書以上語句。
②重點指導學習理解白求恩說的四句話。
指名學習角色讀衛生部長與白求恩的話。理解:上級命令,甚至懇求白求恩撤走,白求恩完全可以服從命令,但他為了給傷員做手術,堅決不走。
默讀、指名讀、齊讀、反復讀白求恩說的四句話,思考:白求恩為什么不肯走?
引導學生體會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事業的偉大的精神。
③指導學習讀這一自然段。
(2)第四自然段自學后討論交流。
抓以詞語并板書:
情況:一連幾發、落下瓦片、布簾燒著
表現:仍然、爭分奪秒、一個又一個
3.整體感知全段內容。
指讀第二大段,思考:二、三、四自然段是怎樣連起來的,說明了什么?
板書:對工作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
五、學習課文第三段。
齊讀這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六、師總結全文,生帶著對白求恩的崇敬之情,再次朗讀全文。
對工作極端負責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我做得比較好,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帶著學生有步驟地學習,后來總結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可以按照方法,自學往后的課文。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要求
1.學習白求恩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高尚品質。
2.掌握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氣焰囂張”、“鎮定”、“敏捷”、“沉思”及“陸續”“繼續”“連續”等詞語的意思;理解句子,了解課文內容;能用“不斷”、“迅速”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白求恩說的話。
課前準備
有條件可組織學生觀看故事片《白求恩大夫》。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白求恩,揭示課題。
1.提問:你們聽說過白求恩大夫嗎?
簡介白求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外科醫生,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1937年率領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到中國解放區。后因搶救傷員感染中毒,1939年11月不幸逝世。
2.今天我們學習關于他的一個故事,題目叫《手術臺就是陣地》。
3.解題。“手術臺”是什么?(醫生用來給病人做手術的臺子。)“陣地”是什么?(軍隊為戰斗而占據的地方。)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呢?聽老師把這個故事讀一遍。
(二)范讀課文。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提醒學生注意“仍”的讀音。
氣焰囂張:形容兇狠放肆的樣子。
陸續:表示前前后后,時斷時續。
繼續:接著做下去,沒有間斷。
連續:本課指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鎮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亂。
敏捷:既靈敏又迅速。
沉思:深深地思索。
迅速:形容非常快。
爭分奪秒:抓緊每分每秒的時間。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默讀,查出表示時間、地點和作戰雙方的詞,理解“氣焰囂張”,思考:這么囂張的日軍剛到齊會,就被我軍消滅了500人,這說明了什么?想象敵人會怎樣做?
2.交流各自的理解。
3.朗讀第一自然段。
(五)作業:
寫生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在第二—四自然段中畫出表示情況越來越危急的語句。
2.教學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②這一自然段寫的是齊會戰斗中哪一天的情景?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寫的是齊會戰斗中哪一天的情景,從“他已經兩天兩夜沒休息了”中可以看出來。)
③這時出現了什么情況?想象“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的情景,說說有什么危險。
④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怎樣工作的?找出有關詞語(“仍然”“鎮定”)。“仍然”換個說法可用什么詞?課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白求恩大夫很“鎮定”?
⑤齊讀第二自然段。
3.教學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②與第二自然段相比,情況變得怎樣?(更危急了)為什么說更危急了?(比較“幾發”與“不斷”,“空地上”與“周圍”。)
③在這樣的情況下,白求恩大夫是怎樣對待傷員,對待自己的呢?齊讀白求恩大夫的兩段話。
④說說白求恩大夫這兩段話的意思。
⑤分角色朗讀衛生部長與白求恩大夫的對話。
4.教學第四自然段。
①默讀第四自然段。
②齊讀前三句話,想象并描述當時萬分危急的情景。
③在這樣的情況下,白求恩大夫又是怎樣工作的呢?齊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仍然”“爭分奪秒”表現了什么?
④齊讀第四自然段。讀到這兒,你有什么想法?
5.朗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6.小結:白求恩大夫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連續三天,堅守在手術臺旁為傷員動手術。
第三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指名朗讀第一~四自然段。
(二)教學第五自然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連續工作69個小時,表現出白求恩大夫什么樣的精神?
(三)總結課文。
1.課文為什么要以《手術臺就是陣地》為題?(戰場是戰士們的陣地,白求恩把手術臺看作是醫生作戰的陣地。戰士們堅守戰斗崗位,醫生也應堅守自己的崗位。題目表明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看成他自己的事業,體現了他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課文描寫當時情況越來越危急與表現白求恩大夫的精神有什么關系?
(四)課堂練習。
1.比較“陸續”“繼續”“連續”的詞義。
①找出課文中帶有這三個詞的句子。
②理解這三個詞的意思。三個詞都有“不斷”的意思。“陸續”,時斷時續,中間有間隔,戰士受傷不可能沒有一點間隔。“繼續”,接著做原來的。白求恩表示決不離開后,接著做手術。這里用“繼續”最合適。“連續”指不間斷地做。白求恩在69個小時里,沒有休息,接連不斷地工作,所以,這里應該用“連續”。
③填充:
大會結束了,人們( )離開會場。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不能滿足,應該( )努力。
張明( )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2.造句。
①不斷
②迅速
3.作業:造句。朗讀課文。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13
課前談話:圍繞課前唱的歌曲展開
一、讀課題目
檢查預習的情況
1、這些詞語誰會讀。
誰來再讀一遍。注意了詞語的停頓,我們聽起來非常清楚,我們現在再來讀一讀。(齊讀)
填空。連續、陸續、繼續
試著自己填一填。誰再來讀一遍。知道自己錯了,及時調整,很好!
黑煙滾滾、彈片紛飛、敵機盤旋、爆炸、燒著
(詞語讀能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出來,誰來再讀一下。)
怎么讀才能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出來,這就叫讀出情鏡
還有點冷靜,再來讀。好多了,咱們來給他鼓鼓掌。咱們來讀。
2、現在王老師把詞語放在句子中,你還會讀嗎?放開聲音來讀,用心體會那個情境。
指名。更緊急了,再指名;更危險了,再指名。
第三組詞語,又還是描寫什么的呢
3、鎮定、敏捷、沉思、爭分奪秒
這些詞語是寫誰的呢/(白求恩)他是什么人啊?他是一個醫生,你能從課題中的哪個詞語中可看出白求恩是個怎么樣的人?(加拿大人)
看圖片——這是白求恩的故居,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仍然可以看出是一個精致的房子。
再看另一張圖片——你有什么問題?白求恩為什么跑到中國來呢?
二、導入背景介紹:
請看錄象:
到底是在什么情況下,為什么而來到中國呢?說這段話的是諾爾曼。白求恩,在中國最苦難的時刻,他成為了我們中的一員。
誰來回答?(在中國人民最苦難的時候,1937年)
那個時候我們是什么樣子的呢?(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刻來的,和我們生活戰斗在一起。)
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他和我們生活工作的事情。
如果說他是個醫生,他是一個什么樣的醫生?如果說他是一個戰士,他又是一個怎樣的戰士呢?請你用筆將白求恩的品質在文章的空白處寫出來。
(感悟:王老師的課真的是扎實的語文課,短短的幾分鐘,她用大量的語言訓練告訴我們語文就應該是這樣的,從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為了一個詞語的理解,她不惜大量的時間進行反復的練習,這跟我們平時的急功近利的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她每一個課堂環節都設計得恰到好處,教學無痕,真的很難讓我分辨清楚到底該進行到什么環節了,仔細地品味和體會后,才發現她課堂教學的匠心所在。)
三、整體把握
1、把你認為白求恩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幾個詞語概括出來寫在空白處。
叫幾個同學上黑板來寫自己的詞語,其他同學則大聲地讀自己寫的詞語。
剛才同學們寫出了這么多的形容白求恩的詞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2、你們都是從哪兒體會到,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有關的文字?
四、交流并讀書
學生讀
1、什么叫鎮定啊?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張。還有那些詞語和鎮定的意思相近?
白求恩憑借著什么就能如此鎮定呢?
憑借著醫術高超。還緣于什么呢?緣于他的一種正義感。
我要和戰士們在一起,這是憑借著什么?(職業的堅守,醫生信念)
戰士們都沒有離開,我也不會離開,這句話又體現了憑借了什么?(憑著勇敢)
讀得很流利,但變化不明顯,突然,該怎么讀?一起來,再來。就這樣,才能讀出當時環境太惡劣了,情況太緊急了。
別著急,一著急了就不鎮定了,扔在盤子里。這樣讀就讀出了文章的情意。
3、你又從哪里體會到的,誰來讀給大家聽?
最打動人的是這69個小時,感受到“恪盡職守”。
什么叫沉思呢?白求恩到底在想什么呢?
要是我離開了戰士們該怎么辦呢?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怎么能離開陣地呢?
老師告訴大家,把醫院建到前沿的地方,就是白求恩提的建議。那你們說,白求恩此刻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白求恩僅僅是醫生嗎?更是一個精神的指揮家,當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需要他的時候,所以說是恪盡職守這段話該怎樣讀呢?自己練習,放開聲音來讀。
不能這樣來讀,這不能體現敵機來了,想象著當時的情境來讀。
白求恩怎么說這段話啊?誰來讀?很好,誰還能讀?一起來讀。
4、另外一段話
你在讀文章中的語言的時候,不能認為是你在讀,而是你在替文章中的作者來讀。
白求恩認為他不是我們客人,你認為他是嗎?
他沒有把自己當作客人,而是當作了什么?當作了自己人,一家人。
4、看圖片并讀白求恩的一段日記,學生一起讀。(學生和老師一起讀)
(感悟:恰當地引入了這個圖片和這段文字,不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了人物形象,而且拓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
誰都勸過他呢?白求恩就是這樣默默地為我們奉獻著一切。
爭分奪秒,什么意思?和時間爭奪一樣,想要更快!從這個詞語的哪些字可以看出跟時間有關系。
(感悟:把詞語放在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重視對詞語的分析,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素養)
他都和誰爭?和敵人爭、跟死神爭。
回過頭來看第二段,他也在跟自己爭,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他已經兩天兩夜都沒有睡覺了,兩眼不滿了血絲。)
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忠誠的人,你認為對誰忠誠?對信念,對我們忠誠,對和平忠誠。
再回到課文中,你還能讀好這些文字嗎?誰能把緊急的情況讀出來,誰能把白求恩的忠誠和鎮定讀出來,自己練。
5、指名讀“一連幾發炮彈。。。。。。”
72個小時,僅剩下的三個小時,你希望他做些什么呢?休息、喝水
五、拓展延伸
1、信。白求恩在中國只工作八個月,后來因為手術感染,而永遠離開了我們,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聶榮臻將軍,我們來看一下,上面都寫些什么呢?
配樂師朗誦這封信件。
同學們當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風風光光地離去,人們想把他葬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那可能也是你們想說的話。
2、照片。有些人有些事情是我們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讓我們在看一下白求恩生前給我們留下的照片。
而你們現在看到的是他的遺像,你覺得他有多大年齡?這有些不切實際。他看上去格外蒼老。
我跟你們想的都不一樣:因為他花白的頭發,也可能想到他的精神,也可能你以往的經驗就教會你們。他在去世的時候才四十九歲。為什么看上去那么蒼老呢?
六、小練筆
我們不能忘記——————
不能忘記————————
我們還不能忘記——————
更不能忘記————————
要說真話。
《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設計 篇14
啟發思考:
1、默讀第三自然段(重點段),思考:當時的戰斗情況怎樣?
2、在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講了幾次話?畫出來,讀一讀。
3、引讀。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說——,白求恩說——。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講的兩段話。齊讀。思考:這兩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這兩段話的主要意思是講白求恩不肯撤離陣地。
生:白求恩認為手術臺就是陣地,他不能離開陣地,他要爭分奪秒地搶救傷員。
師:“手術臺”和“陣地”是一回事嗎?
生:“手術臺”是醫生給病人做手術的工作臺,“陣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師:既然不是一回事,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而且課題也說“手術臺就是陣地”?
生:這是比喻句,把手術臺比做陣地。
生:這里的陣地就是崗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工人叔叔的崗位在工廠,農民伯伯的崗位在田野,老師的崗位在課堂,醫生的崗位在手術臺,所以說手術臺就是陣地。
生:陣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丟失的。解放軍叔叔打仗時“人在陣地在”。白求恩決心不離開手術臺,冒著生命危險給傷員做手術,所以說手術臺就是陣地。
師:也就是說,白求恩把動手術搶救傷病員看成和打仗一樣重要,他要像戰士堅守陣地一樣堅守手術臺,所以說——
生:(齊)手術臺就是陣地!
展開想象。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齊會戰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連續工作了六十九個小時。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時?
生:三天三夜共有七十二個小時。
師:想象一下,還有三小時白求恩在干什么?
生:白求恩可能利用這短短的時間喝點水,啃一點干糧,又接著做手術。
生:這三個小時里白求恩探望傷病員,看手術后他們的病情怎樣。
生:白求恩在給手術刀、鑷子、盤子等進行消毒,為新的手術做準備工作。
生:白求恩利用這短暫的時間組織已經動過手術的傷員安全轉移。
師:戰斗進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沒有休息,堅守住了手術臺這個陣地,多么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教學反思:
我從疑入手,把解決“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們的客人”這兩個疑問做為重點,讓學生主要圍繞白求恩與師衛生部長的對話進行討論和爭論,我運用質疑的方式層層逼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討論前一個問題時,提出兩個疑問:“‘手術臺’和‘陣地’是一回事嗎?”“既然不是一回事,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討論后一個問題,又提出兩個疑問:“你們說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誰是一家人?”
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我始終把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放在首位:一是在討論和爭論中解疑,為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環境,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使激發起來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二是老師啟發、點撥解疑,引導學生將疑點逐步擊破,使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升華為積極思維的興趣。這種“以疑激趣”的結果,是學生對疑問的解決和對課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學生思維能力也在解疑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