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
•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 采用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簡單復述。
•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 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
第一環節:
o 創設情境、由鮮明意象導入 新課(這個環節分為兩個小點)
• 教師借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導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為后續的教學做鋪墊。
• 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么結果呢?
第二環節:
借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1、 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借助字典、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伙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 以“摘蘋果”、“抓鬮認字”、組詞等游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讀讀畫畫,了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為8個小點)
o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òl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o 再次默讀課文,并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ū居柧氈荚谧寣W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 想法 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o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o 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學生交流時側重于兩個訓練點:
(1)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2)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因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才會感到“難以招架”、“緊張危急”,才會產生發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里,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5、 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么聯系,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 學生讀了課文后,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最大?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后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 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o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边@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后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o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o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為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 設計:(1)抄寫生字、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用事實說明道理,語言簡潔清楚。教學時,緊緊圍繞“優勢對接的思想方法”主題,按照“研讀解悟第1~4段(理解什么是優勢對接的思想方法),適度放大第5段(感受由“集合”思想帶來的新成果),拓展提升第6段(學會優勢對接的思想方法)”的思路,以“互文性”解讀,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用教材教”的新課程操作要求,幫助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文本意義,在自讀自悟中有更實在更豐富的收獲。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在語言轉換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詞語。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并能據此提高閱讀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合觀察和復讀等手段,解悟發明家的思想方法
看屏幕,邊看畫面邊快速瀏覽全文,通過這個畫面你能讀懂課文的哪些內容?特別是能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
1、交流。如:
、拧∶投艿拈L處(進攻、自衛)等關于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⑵ 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于坦克的詞語;
、恰±斫狻坝挈c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劃出來---仿佛這三個詞就寫在畫面上,讀出來──插上一對翅膀,一對想象的翅膀,讀著讀著,畫面就看“活”了;
⑷ 盡管這只是一場朋友間的比賽,但是依然十分緊張。
把注意力集中到發明家的表情,你能發現更重要的內容嗎?(緊張、危急、計上心來、急中生智等)
2、發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用心讀讀課文1~4節。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把問題讀懂。
讀完后,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 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著這樣的理解,一起讀題目。
二、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
1、課件出示坦克圖片,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5節,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你的聲音表現你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什么意思?聯系第5節課文說說大顯神威的情景?(隨機出示屏幕閱讀補充材料1),這是一段對戰斗場面更具體的記錄,鼓勵優秀學生加大難度從短文中再找找“大顯神威”的情景。
4、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著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么?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棒、好、妙極了等)。
啟發:仿佛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說什么?(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集合是一種解決難題的方法。 假如你在生活學習的時候碰到了難題,你會對自己怎么說?
5、小結:感受著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著智慧。
三、用講授和舉例等途徑,理解課文告訴大家的道理
1、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能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許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項目,都包含著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自行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等。
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停ā 。┑募
引導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2、其實,學習也包含了許多集合的過程。只要是優秀的、積極向上的,別人會了和懂了,我也想努力會努力懂,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
看故事《胡服騎射》(學生默讀,相互幫助理解)。
議一議:聯系課文最后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系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
3、有時,為了把事情辦好,或者辦得更好,人們常常用合作的辦法。把大家擁有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一起想,共同做。
閱讀《優勢互補》,
議一議:聯系最后一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勵聯系自己的體驗,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善于“強強聯手”。在強強聯手中,我們還會懂得“揚長避短”的方法。
總結: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于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記住“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蹦憔蜁找娼K身。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前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有關發明家的發明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圖,圖上發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范寫“矛”與“盾”)
矛 進攻
盾 自衛
3、學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寫成“予”字,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矛”就無法進攻了,“盾”的外側是兩筆,第二筆是豎撇。
4、師:如果我們把矛和盾的這兩種相對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5、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呢?根據學生反饋板書問題要點。
如:矛和盾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結果怎么樣?
設計意圖:課堂沒有直接完整的呈現課題,而是借課文插圖展開教學,逐步呈現課題,讓學生在“說、寫、猜”的活動中輕松有趣的走進文本。“矛”和“盾”這兩個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這兩個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難度,意思也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通過看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語境中掌握“矛”和 “盾”,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教師的板書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難點。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師:矛和盾這兩種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結果會怎樣?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故事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讀錯認錯的字詞。
(2) 想辦法記一記要求會寫的生字。
。3)組長安排組員分段朗讀,讀通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播放媒體資源課件中的范讀動畫,糾正發音。
。5)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能自行解決黑板上的哪些問題,先在小組里討論,還不懂的留著全班討論。
學生默讀課文,小組討論問題。
設計意圖:“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師:同學們,通過預習課文,你能自行解決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解決一個,擦去黑板上的有關問題。
2、課件出示詞語:先由學生領讀到搶讀到憶讀競賽,重點糾正要強調讀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讀的新詞有:
集合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長處 首次 勝利者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亂作一團 龐然大物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3、運用練習
(1)選用上面合適的四字詞語填空。
a .中國乒乓球的國手們在奧運會上( )。對方隊員面對強有力的進攻,雖然( ),但最終( ),敗下陣來。
b .當獵狗這個( )出現在受傷的小鳥面前是,小鳥嚇壞了。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說句子。
設計意圖: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厚積才能薄發。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學生的語言會變得生動、具體。對于新詞,不僅需要理解,更需要學會靈活的運用。此外,根據學生學習注意力時間分配的特點,適時組織學生搶記詞語能消除大腦疲勞,以便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四、指導書寫,完成作業
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1、認讀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按結構歸為一類讀,可以選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讀,也可以組詞讀。
2、本課生字以左右結構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點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難點落在“集”上,右上四橫,上部要寫得緊湊。
3、練習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注意寫字姿勢。
五、課外延伸,閱讀資料
坦克:又名戰車。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力和堅強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乘坐3~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駕駛等任務。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最早使用坦克參加戰役。其實,坦克是一名戰地隨軍記者發明的。
設計意圖: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天地就有多大。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把課外資料引進課內,使精讀與略讀在課內得到有機結合,使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得到提升,適時讓學生感到課本之外還有精彩處,開卷有益!
六、作業
1、我會寫
máo bān dùn
。1)敵人的( )如雨點( )向他的( )刺來。
chí shén
。2)她手( )( )奇的七色花向我走來。
tǎn zhàn gōng tuì
。3)我方的( )克沖上( )場向敵軍發動進( ),很快打( )了敵人的進攻。
2、搜集發明家發明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聽寫句子,引入文本
1、師: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樣?
聽寫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反饋:打開書本,校對、訂正。
設計意圖: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于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它的內涵和中心,把握全文。這個句子是本課的重點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仔細分析句子,用詞也很有意思,既有反義詞,也有能解釋課題的四字詞語。這個句子在課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1、出示聽寫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這句話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一個詞。
學生讀句子,回答。提示:自衛—— 進攻;盾——矛 ; 合二為一。
2、 師:把“矛”和“盾”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處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2~4自然段,讀完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反饋
(1)怎么集合?
指名回答。
提示: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具體做法是: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師出示坦克的圖片,簡單介紹。
。2)這樣的集合有什么好處呢?
學生回答。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實際上是自衛和進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衛,又能更好的進攻,這可是“大顯神威”。
3、指導學生理解“大顯神威”的含義,讀第5自然段,請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明。
學生讀課文、回答。
提示: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你能把大顯神威的感覺讀出來嗎?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會“首次、嚇得哇哇直叫、亂作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學生回答,如:“神舟”五號太空飛船、海洋館的大神龜、我國奧運健兒……
4、師:發明家從“矛”和“盾”中得到啟示,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點什么呢?
引導學生初步領悟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設計意圖:明理是一個過程。小悟得小道理,大悟得大道理,多悟多得,說不定哪天恍然大悟、大徹大悟,還真有什么大啟發。因此,明理不可急功近利,教學是要體現層次,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悟!
三、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1、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與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師:請同學們反復朗讀這句話,想一想從中可以受到什么啟發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教師可適當提示:充氣雨衣、地下多功能車庫、雙層公交車、節能型馬桶、鉆井工人的帽子、帶橡皮頭的鉛筆、一個優秀的人……
3、師: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事物還有哪些你覺得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可以怎樣改進,使之更有利于人們的生活呢?
學生發揮想象,暢所欲言。教師鼓勵有創意的想法。
4、小結
師:同學們,社會在迅速的發展,人類時時刻刻在創造,在創造中發明,也許正在勤奮學習的你就是將來的創造者呢!
設計意圖:教學不僅要舉一反三,更要融十為一。緊扣教材,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和訓練的切入點,將閱讀的理解、語言的感悟、明理的過程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抄寫句子: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與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記下自己或身邊的人留心周圍事物、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事例。
設計意圖:作業內容的開放,實際是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能從課本中尋找答案,還會在生活中有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矛——進攻——槍口或炮口
集合——坦克
盾——防守——鐵 屋 子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設計意圖:板書的功能在于理清文脈,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要簡介、明了。這個板書能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而為一的過程展示出來了。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中盡情思維;讓學生從“誰善于把別人的優點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啟發,自覺產生一些“奇思妙想”,讓學生的思維和心靈一起飛翔。
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解決新詞。
2、讀懂課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優點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重、難點:
1、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2、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優點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讀課題,引入新授
2、聽課文錄音,欣賞畫面,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讀)(出示:課文匹配的動畫)
3、文章的哪一個自然段寫的是這件事告訴我們道理的?
4、齊讀最后一段。
5. 師小結過渡。
二、學習1—4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
。ǔ鍪菊n件:出示思考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的?
小結過渡。
2、快速瀏覽1—4自然段
出示帶有“忽然、固然、當然”的句子(課件出示)
⊙這三個“然”字詞是什么意思?
3. 指名說意思
(課件出示:)
小結: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中了解到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產生想法——完善想法——延伸想法,發明家正是由于有了這樣正確的思維方法,并且善于發現、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善于應用,這才發明了坦克。請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說一說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嗎?
4.派代表說
小結:說得好,不但用上三個帶“然”字的詞語,運用了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說得清清楚楚,也就是把盾和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說得清楚明白。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ǔ鍪荆禾箍藞D片)
1大家來指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從文中哪些語句知道?(生找、生讀)齊讀
⊙出示課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坦克首次上戰場情形錄像資料)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
(讀出德國兵逃跑的慘敗)齊讀
⊙出示“當時坦克首次上戰場,德軍慘敗的具體描寫”文字資料
⊙課文描繪與課件出示的文字資料相對比
小結:文章主要寫“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結合起來發明坦克的事,坦克在戰爭中使用的效果是次要的”。所以文章圍繞題目詳寫“發明坦克的過程”,略寫坦克在戰爭中的效果。在今后的習作中,我們要學習作者這種詳略得當、突出主題的表達方法。
四、學習第六段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誰”可以指哪些?舉例子說明
3、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其他物體優點的產物?(討論)
派出代表說
4小結:
。R讀)
總結:至此,我們已經細細地讀了一遍課文,文章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運用→朋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述簡潔清楚,在今后習作中你可以學習借鑒。
五、聯系實際 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也是“矛和盾的集合” 產物?
2.你想發明哪些 “矛和盾的集合”的物品?
。ò鍟哼^程 應用 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指導學習第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同學了解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再用自己的話把說一說這個發明過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使學生了解本文所要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我所用。
但是,在理解方面學生對于一些詞語把握不準確。比如最后一自段,學生很自覺地歸納總結為取長補短。可是如何現實相結合,學生不知如何說,我就給了他們一些提示:鉛筆、兩用空調等物品是如何發明的,學生從中也可以領悟到集合優點所得。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現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在教學《矛和盾的集合》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課件出示兩幅圖,矛和盾,問:“你們認識這兩幅圖上的東西嗎?”學生們都很積極,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內容。之后,我們總結出:矛是用來進攻的,盾是用來自衛的。接著,我說:“矛和盾是兩種對峙的開口,如果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上充滿了濃濃地學習氣氛。學生們總結出:矛和盾是古代兩種不同用處的武器。矛用來攻擊敵人,盾用來保護自己。兩者完美結合,就是坦克。只有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最后,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完了本課的課文。
第三節,我趁熱打鐵繼續學習本課來寫生字,并把本課所學的知識用上。我很認真地講解了上次的作業情況:一是書寫認真的;二是生字、詞全寫對的。聯系本節課,我要求學生把“認真”與“正確”集于一身(即作業本上),像書中的發明家一樣,成為一名勝利者。學生們寫得都很認真,可以說是鴉雀無聲。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名集兩者優點于一體的勝利者。本次作業結束時,只有6名學生出錯,學生們書寫都很認真。最后,我向學生宣布:他們都成了勝利者。當時,我看到學生都很高興。課下,我寫下了幾句話:一、課文是最好的教育資料;二、要善于發現每篇課文帶給我們的任何一個“機會”;三、一定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案例簡述:……(學了課文1――5自然段之后的教學片斷)
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生,誰就會是勝利者!
師: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么?
生:我們要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變得更優秀。
師:對,這是從做人方面來說的。也就是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還有其它的例子么?
生:我們用的空調就是吸收了風扇制冷和電熱器升溫的長處,可調節溫度。
生:帶橡皮擦的鉛筆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擦字。
師:孩子們說的真好。是啊,發明家們善于觀察,善于集中事物的長處,發明新的事物,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種“優點組裝法”可讓許多新產品不斷問世。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事物不如人意,你能當個小小發明家,集中事物的長處,把它加以改進么?
生:我想在鑰匙上裝一個小燈,這樣在黑暗中我們也能找到門眼。
生:我想發明一種聲控門,只要你把家里人的聲音錄在里面,通過聲波,它就能識別家里人的聲音,你說“開”它就開,你說“關”它就關。如果壞蛋來了它就報警。
生:我想發明一種保護視力的筆。這種筆的頂上有一個半圓形的小燈,里面有感應器。當你的坐姿不正確的時候,小燈就會閃光發出警告
案例評析: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外的聯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均衡發展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學生對于這個道理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怎樣攻破這個難點呢?我想:教材只是閱讀的文本,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價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哪些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的有價值的問題挖掘出來。所以我設計了以上的教學流程。其凸顯的優勢有三:
其一,這種設計聯系了生活實際,使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了“文本、學生、生活”三位一體的大整合,在讓學生思維得以拓展的同時,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得到飛躍。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倍鴮W生的想像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確是讓人震撼。
其二,這種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為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搭建了展示平臺和提供了寬松的空間,學生暢所欲言,準確、清楚、流暢地表達了自己的設想和見解?梢哉f學生口語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發展,是在健康豐富的對話活動中完成的,沒有任何刻意追求的痕跡。
其三,這種設計產生了創新模式,學生在思維的交流與碰撞中,從文本出發,由漸悟到頓悟,產生了新的創新模式,例如:“缺點彌補法”中的“帶燈的鑰匙”;仿生字聯想法中的“聲控門”與“保護視力筆”等,就大大超出文本提供的思維方式,這是學生在創新思維方式上的拓展與突破。我深深地感覺到孩子們的思維空間是多么廣闊,想像力是多么豐富。使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會把地球撬起來!蔽矣X得,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為孩子創造想像的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矛、盾、持、蝸、般、坦”六個生字,會寫“矛、盾、集,般、持、架、龜、攻、炮、坦、戰、神、兵、退”14個生字。能理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矛盾、大顯神威”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學習難點: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矛、盾、持、蝸、般、坦”六個生字,會寫“矛、盾、集、架、般、持、龜、攻、炮、坦、戰、神、兵、退”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矛盾、大顯神威”等詞語。
2我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要熟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習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物品,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我要把課文認真讀一遍,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般(bān bāi ) 坦(dān tǎn ) 兵(bīng bīn )龜(ɡūn ɡūi )
2.我要畫出帶有生字的詞,把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
我會用下列詞語造句
左抵右擋 ——
大顯神威 ——
龐然大物 ——
3.我要仔細地看老師范寫生字,我還要把本課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要熟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1.我要和同桌比賽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我還要評價同桌的優點和不足的地方,我還要和同桌相互改進,把課文讀熟、讀通。
2給加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解釋,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持:①拿著,握著 ②遵守不變
、盼覉猿置刻戾憻捝眢w。( )
、瓢l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
固:①結實,牢靠 ②本,原來 ③堅硬
、沁@橋墩無比堅固。( )
、劝压腆w膠借給我用一用。( )
、晒倘徊皇悄愕腻e,你也要給他道歉,因為事情因你而起。
四.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ㄐ√崾荆何乙J真地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知道這篇課文講發明家把( )和( )合二為一,發明了( ),告訴人們( )。
2.課文應該如何分層
我能按照“發明坦克——坦克的實際運用——從中悟出的道理”把這篇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自然段;第二部分是( )自然段;第三部分是( )自然段。
五.達標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máo dùn dào tuì jí hé jiān chí zhāo jià jìn gōng
( ) ( ) ( )( )( ) ( )
shì bīng yì bān pào kǒu tǎn kè zhàn chǎng shén xiān
( ) ( ) ( ) ( ) ( ) ( )
2. 我能區分下列形近字,并組詞。
龜( ) 戰( ) 架( )般( ) 炮( ) 退( )
角( ) 站( ) 駕( )船( ) 跑( ) 腿 ( )
3.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左( )右( ) 難以( )( ) 大顯( )( )
。 )( )大物 ( )( )一團 合( )為(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品讀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2.學習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學習難點: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讀懂了課文內容,現在我給大家說一說課文講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填空
、倜投転槭裁匆Y合呢?發明家手持—————,于是突發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的集合。從這里可以看出發明家—————。
②矛和盾是怎樣結合的呢?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把盾做成——、在鐵屋子上開一個小洞,從洞里面伸出進攻的——、再給鐵屋子裝上——、安上______。
2.我能用“——”畫出文中表現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句子,大聲讀一讀,體會矛和盾合二為一的優勢。
3.我能用“~~~”畫出文中點明中心的句子。并聯系課文想一想這句話的含義,再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4.“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我很大啟發?我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
例如:①城市里坐公共汽車的人很多,太擁擠,就制造了————。
、谖覀儗戝e字了再找橡皮,于是就有了————鉛筆。
、蹫榱俗x書寫字時保持正確姿勢發明了————。
三.考考我,我最棒
1..我要積累好詞語
課文里有不少的好的詞語,如“左抵右擋、大顯神威”我要把它們抄下來。
—————,—————,—————,——————,——————。
2..模仿秀
、抛x一讀,說一說,寫一寫
哇哇 嘩嘩 ———、———、———、
、莆視䦟
①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 如 …… 般……
、诳墒沁@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蛘邽觚敗
固然———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7
圍繞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專題展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較為全面地思考問題。《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4段)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識字量比較大,教學先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在自讀課文的時候,標出不認識的字,憑借字典,讀準字音,感知字義。文中有一些詞語較難理解,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弄懂詞語,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再指導學習和討論,著重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部分。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了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五、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課件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鄉鎮意見個人意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3.
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ㄟ@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1)默讀思考后同桌互相說-指名說,教師隨機歸納概括板書:矛-進攻-槍或炮口;盾-自衛-鐵屋子;
。2)概括成一句話,提供詞語:自衛 進攻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教學中要著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并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演示這7 個字的布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說明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詞,下面老師這兒有一些字詞,你們能讀準字音嗎?
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首次 長處
大顯神威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勝利者
二、學習新課:
。ㄒ唬┏鍪咎箍说膱D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導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多厲害的坦克啊。
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
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優秀品質。)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再讀讀2——4自然段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ā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會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內因。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學習本文的情境,為后面深入領悟文章的內容、情感打下基礎。)
3、
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坦克的發明本源于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怎么樣呢?你能找到有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嗎?
4、 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雨點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雨點嗎,如春雨般溫柔嗎?是疾風驟雨啊,雨點又大又密集。請學生好好讀一讀
(2)在引導學生讀這段話的過程中,理解“左抵右擋”的意思。
。ㄔ谶@里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
(3)自己比劃比劃什么是“左抵右擋”,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么激烈啊。你能把當時的場面通過讀再現出來嗎?
。5)自由讀,指讀。
。ㄒ龑W生聯系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在理解“難以招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
。ㄈ昙墝W生,在教學中還是要培養學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接受性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怎么樣做呢?
。ㄟ@里設計的目的是發散思維,說一說大家的想法,這樣更能體會出發明家思維的活躍。)
發明家此時卻是突發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關的內容進行默讀。邊讀邊思考,思考發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給出提綱:
1.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_________________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6、交流討論。
(1)誰先來說說,他想到了什么辦法?
這個辦法好嗎?怎么好呢?用書上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做(自衛)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這是他先想到的,后來他又想到了什么辦法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
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于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據他想的內容,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如果在鐵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補充這句話.(補充出兩句完整的話.)
那么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又可進攻)
(3)發明家先想到了自衛,又想到了進攻,他就是這樣經過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這樣成熟的想法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里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4)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7、 提問: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打仗的時候,自衛重要還是進攻重要?(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
8、老師小結:看來,自衛和進攻都是很重要的,應該把它們合而為一。
。ㄈ⿲W習第六自然段
1.現在你再想想看,科學家集合的是矛與盾的什么呢?(它們的長處)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里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點,因此,使得自己優勢倍增。坦克的發明,在后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課外資料的引入,進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長處后的優勢。
三、總結全文
1發明家將矛盾的好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極具戰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或是聽說過這樣的事?
在這里是處理課文中黃泡泡提出的問題,這是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 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采納別人的優點等等,如:孔子拜師。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嗎?
3 齊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資料:
坦克的出現
1916年9月15日,英國和德國軍隊在索姆河上進行著大規模的戰斗,雙方都堅守著自己的陣地,誰也沒有突破對方陣地。索姆河岸到處是沼澤地,炮彈不時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拋上天空,濃煙籠罩著河岸。
突然,從英軍陣地上傳來隆隆的巨大響聲,一群鋼鐵碉堡似的怪物,沖出陣地,向德軍陣地壓去。德軍士兵見到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擊,用炮轟擊,可是那怪物刀槍不入,還打機槍打炮,一邊還擊一邊照樣隆隆朝前壓來。德國士兵一看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餅,嚇得抱頭鼠竄,只好躲在戰壕里求上帝保佑。這些鋼鐵怪物輕而易舉地進入德國地的縱深,給德軍帶來極大的威脅。
這巨大的活動鋼鐵壘,就是英國首次發明并投入戰場的陸地巡洋艦--坦克。它有28噸重,乘員8人,側外呈棱形,在兩側炮塔上共裝有兩門口徑為75毫米的大炮的幾挺機槍,采用過頂的重金屬履帶,剛性懸掛,最大速度為6000米/小時。沒有什么通信設備,帶有幾只信鴿,必要時就靠信鴿去聯絡。
這次參戰用的59輛坦克是在極其秘密情況下運到前線的。有10輛因有機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預備隊,有32輛進入戰斗出發地,其中14輛按時出發,9輛晚了一些時間,有5輛陷入泥潭內難以自拔,只有9輛沖進德軍陣地,向縱深突進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壯觀威風的場面給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過去攻不動的德軍陣地一片混亂,被英軍輕而易舉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軍士氣得到極大的鼓舞。從此,坦克在戰場上的價值被軍事家承認了,各國都紛紛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陸戰主兵器。
英國人發明的坦克,為什么第一批稱為陸地巡洋艦呢?據說有這樣幾個原因。當時英國在世界稱雄是靠海軍,海軍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艦。坦克一問世,就好比威力強大的巡洋艦,因此就叫陸地巡洋艦;另一個原因,當時坦克上應用的炮和機槍都是從巡洋艦上拆下來裝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陸地,因此把坦克稱為陸地巡洋?quot;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為什么又叫坦克呢?據說英國人為了保密,在將這批坦克運往前線時,所有包裝箱上都寫水桶的名稱,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來人們都把陸地巡洋艦稱為坦克。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8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大家已經初讀了課文《矛和盾的集合》,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而且也讀通了課文,了解了大意,提出并解決了一些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與課文中的詞語寶寶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詞語
2、如果把課文比喻成一個湖的話,上節課大家還只是在湖面上觀光游覽,吹吹風,看看水波什么的,還沒有潛入水里去看個究竟。這節課,大家該做什么呢?
3、我們從哪里鉆到課文這個湖里去研究呢?
師:其實呀,“鉆進”課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從題目鉆下去,也可以從插圖鉆下去,還可以從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鉆下去。今天,我們就從課文的題目“鉆下去”吧!請讀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4、課題中強調的是哪個詞?“集合”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過渡:矛和盾的這一次交鋒,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把它們的優點集中在了一起。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了呢?矛和盾的集合,厲害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部分回答了這兩個問題。
2、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碰撞出了“坦克”這一新鮮事物。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點?請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話來解答這個問題。
3、課件出示坦克圖片和課文中的句子?粗@幅圖片,說一說: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4、你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嗎?匯報收集的資料。
5、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說說“合二為一”的意思。
6、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寫了坦克的“大顯神威”? 用筆畫出課文中的句子,再讀讀!出示課文片段
師: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哦。你是從德國兵的害怕和失敗看出來的。你能讀出德國兵的害怕嗎?
師:聽你朗讀,我感受到了德國兵的一點害怕。誰來朗讀,讓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德國兵的害怕?
師:讀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國兵逃跑的場面,坦克的確是“大顯神威”呀!來,我們一起讀讀。
。◤摹褒嬋淮笪铩边@個詞語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哦。你從坦克本身的龐大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你能讀出坦克“龐然大物”的那種氣勢嗎?
(從“首次”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首次”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一個詞語是“第一次”的意思?
師:坦克第一次上戰場就這么厲害,當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神威”。 誰來讀出坦克第一次就這么厲害?
師:讀得不錯!大家都想讀?那自由練習練習吧。
7、同學們,當時的情境的確如此,張老師從當時的一份報紙中看到這樣一段更為詳細的報道,請自由讀一讀。課件出示
師:大家讀了這段話,都在笑,笑什么?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這一段話寫得很具體、生動、形象!我也這樣認為。可是,為什么課文不這樣寫,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個字來寫?
師:大家看看課文的題目,再想一想。
師:你體會得真好!的確,文章什么時候該詳,什么時候該略,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大家才上三年級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不簡單。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過渡:坦克一出現在戰場上,就顯示出強大的威力。發明家是怎樣想到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請大家默讀1-4自然段,一邊默默地讀,一邊細細地想,一邊輕輕地畫,思考這個問題。
1、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個問題。其余同學注意傾聽,想一想他說得怎么樣?
2、剛才這位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一個帶“然”字的詞語——忽然,這一點很關鍵!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帶“然”字的詞語,把它畫出來。出示有“忽然、固然、當然”的句子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這三個帶有“然”字的詞在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師:從“忽然”這個詞語,我們知道了發明家產生想法的情形。板書:產生想法
師:“固”是本來的意思!叭弧蹦?
師:那,我告訴大家吧,“然”是“這樣”的意思。“固然”就是本來這樣的意思。但是在這里“固然”重點不是說明鐵屋子好,而是要說什么?
師:“固然”和“卻”連在一起,重點是在講“卻”后面的意思——“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敗!痹趺崔k呢?
師:大家真能干,從一個“固然”讀出了發明家修正想法的過程板書:修正想法
師:從“當然”我們知道了,安上輪子和履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發明家想法的延伸。板書:延伸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語,說說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嗎?請和同桌相互說說。出示:忽然……固然……當然……
師:說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個帶“然”字的詞語,還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課文1-4自然段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這些內容都是圍繞課文的題目來寫的。
師:那,我們再一起讀讀課文的題目吧!
四、學習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維
過渡: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請齊讀——課件出示:
1、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師: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
2、“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纯瓷磉,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別人優點的產物?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
3、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4、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于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5、至此,我們從題目“鉆進” 課文,細細地把課文研讀了一遍。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題目,看看這篇課文題目強調的是什么呢?(集合)
6、同學們,其實“集合”,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也是一門學問,大家到了高年級,還會在數學中學到許許多多關于集合的知識(板書“?”);“集合”,不僅僅是一個道理,也是我們生活中永遠也離不開的法寶,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了“集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你看,我們學習的教室,生活的城市,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集合的產物(板書“!”);“集合”,也不光限于相互融洽的事物,有些事物,盡管看似矛盾的,但也可以如矛和盾一樣,可以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東西(板書“!保。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帶著這樣三個標點符號(?!。),到生活中去尋找集合的學問、集合的法寶,創造出更多新生事物來。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從課文的題目鉆進課文中去研究,又回到課文題目中來,讀得深透,讀出了滋味,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因為我和聰明的你們“集合”在這里,學了一篇關于“集合”的課文,懂得了“集合”的道理,讓“集合”成為智慧的種子,伴隨我們去開創美好的未來吧!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25、矛和盾的集合
產生想法 ?
修正想法 !
延伸想法 。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弄清楚發明坦克的過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趣味數學題:
出示:橡皮+鉛筆=( ) 電風扇+取暖器=( )
電視+電話=( ) ( )+椅子= 輪椅
【將數學中的加法融進了語文課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游戲般輕松的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別人優點將會成為勝利者這一主題。】
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
看《自相矛盾》視頻。
【動畫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看動畫片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成語,感知到了矛與盾的特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上課】
一、導入新課。
1.知道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是叫什么名字嗎?
2.提到的兩種兵器是什么?
3.指導書寫“矛”和“盾”(田字格書寫“矛”和“盾”。)
矛:矛字橫撇點橫鉤,豎鉤加撇把筆收,打仗用它來進攻,如果用盾是自衛。
盾:短撇長撇連十目,萬箭飛來能擋住。
【這里進行的是字理教學,將學生的生字書寫指導和生字識記變得更有趣,學生的記憶也會更深刻,同時在念兒歌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矛和盾的作用,為后面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書:進攻、防守)
5.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有點兒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感覺,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書寫“集”。)
【一個進攻,一個防守,這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
⑴出示詞語,認讀:
自衛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進攻 龐然大物 大顯神威
【精心選取的這6個詞既是課文的核心詞匯,又是值得積累的好詞語,同時,這些詞語還含有課后要求掌握的幾個生字。】
、瓢言~語填進這段話中,指名讀。
比賽中,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樣設計一方面訓練了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再次鞏固本課所學的11個生字,同時,讀通了這段話,學生也就了解了課文大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打開課文,默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令人緊張的畫面,千萬不要讓這個畫面在你眼前一晃而過,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
、胖该x句子。
、普l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什么感受?
、浅鍪揪渥樱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大家看這個“刺”字,“木字中間口不嚴,一把大刀立右邊;刺字見誰把誰戳,誰人見了都膽寒。”更何況這矛是怎樣刺來的?(指名讀。)
【將文字讀成畫面,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學讓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深入的感受!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緊張!讀——一生讀。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x——一生讀。
師:看到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讀——
【引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情感來,特別是讓學生觸摸著自己的心跳來讀,學生會深有感觸,讀出情感來!
、让鎸θ缬挈c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只能是——(學生:左抵右擋),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擋”嗎?(生說。)
⑸師:我這里就有一根鋒利的矛,拿出你的盾來,我可要刺過來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誓闶裁锤杏X?(難以招架。)
、私涍^一場激戰,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擋”?(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護自己。)
【面對學生對“左抵右擋”可能會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師通過與學生模擬比賽的情境,在教師不斷的“刺”與學生不斷的“擋”中,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正確的理解,方法巧妙,學生一定會記憶終身!
、處煟杭幢闶沁@樣左抵右擋,發明家依然是難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僮约鹤x讀這兩句話,不要放過每一個標點,你有什么發現?
②從這兩個感嘆號,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此刻怎樣的心情?誰來試著讀一讀?(生讀。)師:不夠急切,再讀!
、蹘熞x: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緊張極了,此刻他產生了一個萬分迫切的想法——(個別讀)
發明家難以招架,在這危急關頭,他在內心深處急切的呼喊——(個別讀)
生死攸關哪,發明家甚至想大聲呼喊——(齊讀)
讓我們一起幫著發明家喊出內心深處這萬分迫切的想法吧——(齊讀)
【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不應該忽視每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書中發現兩個感嘆號的運用,進而通過引讀激發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到這兩個引號的妙用,應該說學生達到了既得言又得意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4、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庞袀鐵屋子就行了嗎?請同學們默讀第3、4兩個自然段?纯窗l明家又想到什么辦法了,能像老師這樣寫一寫嗎?
。▽W生拿出練習紙練習)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盾太小
鐵屋子
⑵集體交流。
預設:引號的特殊含義,履帶的圖片解釋。
5、創設情境,復述過程。
、磐瑢W們,這位發明家通過詳細周密的思考,一步步發明了坦克,F在你們就是這位發明家,你能把發明的過程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嗎?介紹時也可以學著運用一些連接詞使語句更連貫。(出示句式)
、苹咏涣鳎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他遇到了第一個問題: 。于是想到: ?墒,又出現了第二個問題: 。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 。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三、結合板書小結
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課題:齊讀)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呢?這又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我們下節課一起體驗。下課!
板書: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問題 想到怎樣解決
矛太小 鐵屋子
不能進攻 鐵屋子開個小洞
伸出“矛”——槍口、炮口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10
……
師:我們班的同學很了不起,數學學得很不錯!那我接著考,行嗎?
生:沒問題。
師:你的優點是什么?
生:我畫兒畫畫得好。
師:你呢?
生:我寫作文寫得好。
師:如果說我集合了你們倆的優點,我的優點是——
生:你不僅畫畫好,而且文章寫得好。
師:我們快速搶答,怎么樣?答得好有獎品喲!(出示)
橡皮+鉛筆 ?
生:橡皮鉛筆。
師:真不錯,接著看:(出示)
輪子+椅子 ?
生:輪椅。
師:很了不起,接著:(出示)
樓房+( ) 雙層汽車
生:樓房+汽車等于雙層汽車。
師:同學們的表現很不錯!王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教師播放《自相矛盾》視頻。)
師: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生:好。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齊: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嗎?
生:矛和盾。
生:不對,是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師:很好。故事中提到了兩種兵器,知道是什么嗎?
生:矛和盾。
師:你們看這個“矛”字,(課件出示)矛字橫撇點橫鉤,豎鉤加撇把筆收,打仗用它來進攻,如果用盾是自衛。來,拿出手,跟老師一起寫一寫“矛”字。
教師書寫,學生書空。
師:再來看這個“盾”字,短撇長撇連十目,萬箭飛來能擋住。跟老師一起寫一寫“盾”字。
教師書寫,學生書空。
師:知道“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嗎?
生:矛可以進攻,盾可以自衛。
教師板書:進攻、自衛
師: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有點兒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感覺,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
教師將課題寫完整。
師:同學們請注意:這個“集”字右上是四橫,不要少寫一橫,下面的“木”橫要長一些,托住上面,“木”字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些。(教師書寫,學生書空。)
師: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生字詞語會讀了嗎?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生:敢。
師:大家看,會讀第一組詞語嗎?誰來試試?
生:自衛、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學生“左抵右擋”讀得不準確,教師領讀,正音。
師:來看看第二行詞語,試試看!
生:進攻、龐然大物、大顯神威。
學生“龐然大物”讀得不準確,教師領讀,正音。
師: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好,詞語讀得很好,接下來的挑戰難度更大,有沒有信心?
生:有!
師:還是這些詞語,想請同學們根據預習課文時的印象,把這些詞語填進下面這段話里,試試看。
自衛、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進攻、龐然大物、大顯神威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賽,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學生自己練習、準備。
生: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賽,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進攻 )和盾的( 自衛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龐然大物)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非常好!老師要表揚你,讀通了這段話,你就了解了課文大意;而且這段話里暗藏了本課的11個生字,你全都讀準了,非常好!誰再來試試?
一生再讀,全班齊讀。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默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令人緊張的畫面,千萬不要讓這個畫面在你眼前一晃而過,把它用波浪線劃下來。
學生默讀課文,劃句子,教師巡視。
師:誰來讀讀自己劃的句子?
生: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非常好,誰也找到了這個句子?我們一起來看。ù笃聊怀鍪揪渥。)大家看這個“刺”字,“木字中間口不嚴,一把大刀立右邊;刺字見誰把誰戳,誰人見了都膽寒!笔裁锤惺?
生:很緊張。
生:很害怕。
師:誰來讀一讀?
一生讀句子。
師:是的,看到這個刺字,我們已經感覺到了緊張、害怕,請同學們再看看,這矛是怎樣刺來的?
生:如雨點般刺來。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緊張啊!讀——
一生讀。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讀——
一生讀。
師:看到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心跳得很快。
生:我的心跳得很厲害,很緊張。
師:是的,就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面對如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只能是——
生:左抵右擋。
師: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擋”嗎?
生:就是左邊擋一下,右邊擋一下。
師:這是你的理解,不錯。老師這里有一根鋒利的矛(老師伸出右手食指),拿出你的盾來,有嗎?
學生紛紛伸出手掌或拿出課本。
(待續)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 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制作ftp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緊抓,學字疑題。
1.師課件出示兩個手持矛和盾的人,詢問學生:他們在干嘛?
生:———
2.師再讓學生從圖片中得知矛與盾的圖象,可問:他們手持的是什么兵器?(課件出示矛、盾)
3.聽學生回答后再讓學生看師書寫“矛”與“盾”。
邊寫邊指導記憶:
矛:(最后一筆撇,好鋒利呀!)
盾:開始兩撇,真像是勇敢的小衛士。
4.緊接著再讓學生仔細看圖,矛和盾分別有什么作用?(課件演示)攻擊、防守(進攻、自衛)
5.師激疑:矛和盾誰厲害?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之我們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它們是相對立的兩種兵器,現在有人要把它們團結在一起,用我們文中的新詞來說,就是——集合。(課件出示詞語),這集是生字,我們看,有那么多的筆畫,好團結呀,跟老師書寫一次!凹备昂稀币馑际且粯拥模麄兘M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個詞)
6.師激疑: 似乎是像敵人的矛和盾現在被集合在一起,你們不覺得奇怪嗎?誰來把自己的疑問告訴老師?
生: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呢?
矛和盾集合,厲害嗎?(課件顯示)
二.初讀課文,質疑尋疑。
1.師:a.這兩個問題,我們都可以從課文中學到,來,齊讀一次課題。
b.這篇課文有很多的詞語要我們積累,老師先把一部分詞帶來,跟同學們見個面,會讀它們嗎?
c.哪個詞不順口?(課件出示:指名讀、齊讀)
2.師:現在老師放心你們去讀課文啦!讓我們帶著剛才的?去讀課文吧!(再次出現剛才的問題)
3.初步理解課文。
1)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呢?——坦克
2)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嗎?
三.深讀課文,解疑生情。
。ㄒ唬⿲W習第5自然段。
1.課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說說對坦克的認識嗎?
3.我們課文是怎么展現坦克的風采?請同學們朗讀第5自然段。
1)學生朗讀。
2)用“~~~”劃出坦克厲害,神威的句子。
3)讓學生讀。(評:a.句子是找出來了,但坦克的神威在你的口中沒有展現。b.你不光找得好,還把我們帶到了坦克的威猛中。)
4)你覺得哪幾個詞讓我們充分感受坦克的神威。
5)適當點評并進行多種方式進行課文朗讀。
6)師:學到這兒,我們不得不對那個發明坦克的人致敬。能夸夸發明坦克的人嗎?
生:聰明,會思考……
。ǘ.學習課文1—4自然段。
師:同學們真會夸,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發明家是如何想到發明坦克的?
1)看錄相(資料)師:老師讓你們靜靜地欣賞一段錄相。
2)默讀1—4自然段。
3)用——劃出發明家的具體想法。
4)讓學生讀出發明家的想法。可指導學生用上“先……再……接著……然后……最后……”來說。
5)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發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6)課件展現發明家的想法。(運用坦克圖片加以解說)
師:我們看,發明家就這樣集合了矛和盾,發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懂得了什么?
生:……
四.課外延伸,易于悟理。
師:是呀,課文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精典,跟同學們說得差不多。
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齊讀。理解這句嗎?之后,(課件點擊“善于、集于、勝利”)
2)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事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變成新的事物。讓人耳目一新,同學們能想到嗎?
3)師:同學們,剛才同學們舉的事例,讓老師想到了這么幾個詞。
“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博采眾長” (課件出示)
4)齊讀最后一節。
五.課外延伸,易于悟理。
1.你能不能想一個合二為一的妙計改變你身邊的小物品。(課件)
2.把你的想法寫在本子上,交給我們喜歡人的手里。(課件)
六.深情小結,躍于實踐。
同學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敢于實
踐,一定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第二課時
一.再學習1--4自然段。感受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二.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1.要求學生細讀1—4自然段,大膽放飛自己的想像。
2.在班內交流,點評誰想得奇說得清。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情境理解“集合”、“自衛”、“進攻”、“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了解發明家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過程,初步感受發明家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圖文結合,讀寫課題
1、出示生字“矛”、“盾”,讀讀認認。
2、出示圖片“矛”、“盾”,利用實物的特點指導書寫。
3、說說“矛”、“盾”各自的作用。
4、揭示課題,齊讀課題,練習書寫“集合”。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找出一個能解釋課題的句子。
2、交流句子,齊讀句子,理解“集合”和“合二為一”。
3、根據重點句質疑,提出本節課的閱讀目標。(怎樣合二為一?怎樣大顯神威?)
三、學習“合二為一”,梳理發明過程
1、再現比賽場景,感受緊張危急。
a、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結合“雨點般”、“刺”等詞語的理解感受矛進攻時的厲害。
c、朗讀體會。
2、緊扣“如果……就”,感悟發明家的思維過程
a、在這樣緊張危急的時候,發明家怎樣想,都想些什么?用心讀讀課文2——4自然段,劃出句子。
b、運用句式練習,由扶到放,感悟思維。
★想法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明家想到了什么?抓住“如果……就”一詞進行點撥,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簡筆畫。
注意兩個感嘆號,一起讀好這句話。
★想法二: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從哪些詞你感受到了發明家自己覺得不是很滿意?
用“如果……就”把發明家修正自己的想法補充完整。
★想法三: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用“如果……就”揣摩一下發明家后面的想法,寫在作業紙上,交流。
c 、復述整個發明過程
根據提示,同桌互說。
指名一兩個學生復述。
3、出示坦克圖片,找回“矛”、“盾”蹤影。
四、讀第五自然段,領略“大顯神威”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a、小結“合二為一”,思考劃出坦克“大顯神威”的語句!
b、出示句子:1961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抓住“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等詞語隨機指導朗讀,領略坦克的“大顯神威”。
五、抄寫詞語,積累詞語
磨課體會
公開課不再讓“寫”缺席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的課既中看又中用,少一份浮夸,多一份樸實,少一些煽情,多一些扎實。然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又何其艱難!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幾近完美的預案,等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于是,就這樣,我被痛苦地折磨著。
然而,我又是幸運的,因為在我身邊,總有一些可敬之人在不斷地給予我很多無私的幫助。于是,那份留存心底的感動促使我在充分準備與巧妙設計的流程中成長著,進步著。
2008年11月13日上午第一節杭州西湖教育集團(文新)小學
臨陣磨槍——增強效率意識
參加“領雁”培訓已經整整三個禮拜,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下午,田巧玲老師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診斷”時,欣喜地鼓勵:今天上課干脆利索,內容充實但學生學習情緒極佳。一個語文老師能擁有數學老師的干練,非常難得。這樣的意識非常正確,這也是走向語文有效教學有力的一步。
但同時田老師也誠懇地指出:1、教學沒有詳略,在每一個環節都不由自主地花足了力氣,這樣的課堂老師和學生,包括下面聽課的老師都會有不輕松的感覺。2、整個教學以板塊為主,有些零碎,缺乏整體性。
田老師這樣的“對癥下藥”,讓我有了再上的膽量和再磨的沖動。于是,我欣然接受我們小組交給的“艱巨”任務,在最后幾天的領雁培訓中上一節展示課。
“提高教學效率,讓語文課有自己的特色”!睹投艿募稀罚屛以谶@樣的主題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2008年11月21日下午第3節杭州勝利小學
初出茅廬——保證書寫質量
因為心中有了“學生”,因為有了清晰的“效率”意識,在這次的教改之星的評比課上,我決定挑戰一下自己——在公開課中,增加練習的時間,加強書寫的質量。我把寫字安排切割成3次,課一開始,我就逐步呈現課題,通過看圖,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在語境中掌握“矛”“盾”,同時,老師的板書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難點,并落實當堂及時書寫鞏固。初讀課文時,讓學生運用給定的詞語,寫寫課文的主要內容。到課的最后,在積累詞語這個環節中,讀讀、抄抄、記記。
這樣的書寫,有單個字的指導,也有在具體語境中的練習,學生個體活動的時間非常充分。而且在一堂課的下課之前所有學生都比較高質量地書寫了,還建議學生把自己寫得好的字打上五角星,對自己應當修改的部分進行自我評價。教學效率比較高,字詞的教學比較到位,應當說是這是我這堂課的重要勝利。
但這樣的設計專家并不看好,也許是認為中段教學有低段化的傾向,也許是因為自己從未從根本上改變老師“牽”的過多的課堂現象……其實我根本就沒弄明白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因為自己上的是最后一節課,還沒等我回過神來,我們的專家已經急匆匆地走了。我白白丟失了一次請教專家的機會!之后,我把自己的教學設計原封不動地發給倪宗紅老師,請她在百忙中給我“診斷”。在倪宗紅老師不留情面地“實話實說”后,我漸漸明白自己還有太多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于是,在痛苦得都想請病假放棄上展示課的時候,我根據倪老師的指點,調整了必須“悔改”之處:
1、課要符合年級段,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特點,既不可拔高,也不可放低要求。這堂課的設計在字詞的教學上花足了力氣,相對來說在閱讀感悟上的時間就略顯不足了。
2、整個教學設計沒有一條很好的主線串聯起來,明顯瑣碎了些。
就這樣,倪老師的“三言兩語”驚醒了還在夢中痛苦的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語文教學。那一天,我們小組“兄弟姐妹”你一言我一語,在他們對我設計與實踐的否定與肯定中,我的課堂教學思路終于在“整頓”和“斂容”中變得清晰起來。
2008年11月25日(星期日)上午第2節臨安晨曦小學
再次試教——激發學文情緒
自己深深知道,上這樣的說明文,一不小心就容易缺乏整體感,比較瑣碎,容易孤立無趣。但吸引低段孩子聽課學習的恰恰是一個“趣”字。要讓孩子課堂上有積極的、愉悅的情緒,要確保孩子課堂學習的質量,我必須在富有個性的教學情境和跟學生的對話語言設計上動一番腦筋……
帶著已經“重整河山”的興奮,也懷揣著要在學校領導和富陽三小老師面前獻丑的忐忑,我和我們班的學生認真“演繹”著新版本的《矛和盾》。
今天的上課,我抓住了課文中一個舉足輕重的句子——坦克把矛的進攻、盾的自衛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串聯起了整堂課的教學。
我以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方式,讓字詞完全在一定的語境中,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對課文中字詞的理解,同時又讓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感悟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今天的課確實是目標中的幾個緯度都結合得比較好的。整堂課,都讓孩子在揣摩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的同時,有一種情感的投入。整堂課,在欣賞圖片的時候,在復述發明過程的時候,在領略坦克大顯神威的時候,無論是整體的朗讀還是字詞的理解,學生都是帶著感情去的。
在校長和老師的表揚聲中,我終于找到了一些上課的樂趣。原先的那些痛苦也隨著掌聲和喝彩聲煙消云散——我又有了要上好展示課的信心和勇氣……
2008年11月26日下午第1節 杭州西湖教育集團(文新)小學
三思再行——留足個體時間
在幾位導師的悉心引領下,“向課堂要質量”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清晰!懊恳晃焕蠋熋恳惶谜n要保證每一個學生自己讀書、思考、說話、提問、做作業的時間!痹谡n堂中實踐導師的這句話,就是要留足學生個體學習的時間。
首先,我必須讓自己的導語指令性更清晰明白。在服從課堂教學的主目標下,在無非是為了增加一點情趣的環節上安排緊湊。我不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揣摩教師導語的意思上,也不再朗讀一些讓聽課老師感動的自戀語言,更不再用教學導語炫耀自己的語文功底。
其次,給孩子充分的個體讀的時間。這樣一是保護兒童的個性,二是讓孩子自主練習的時空增大,這是提高質量的重要前提。我又抓住中年級孩子模仿語言的能力特別強,讓學生在個體讀的時候,把老師示范讀的效益擴張到了最大,這樣的指導朗讀非常有效,學生朗讀每一遍都有新的變化,一遍一遍趨向白熱化。
再次,在說理的指導上不平均使力。根據第一句想法中“如果……就”的精確指導,由扶到放,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在思辨中由淺入深,學習正確科學的思考方法,讓思維想深度和溫度發展。
2008年12月1日上午第2 杭州求是競州小學
最終定稿—— 愿師生幸福成長
無論這一天上的怎樣我都應該欣喜:這樣的磨課給了我很多的啟迪,給我在教學思想上以強烈的沖擊。我想,讓自己的公開課真正起到引領、研討的作用,也應該成為我不懈的努力。
幾位老師對我的高度評價,讓我受寵若驚。原來在自己學校上課時講究的是磨,一直想著怎樣磨得更好,接受過無數次的“批斗”,我已久違了贊賞。這一次上課,收獲著的何止是課堂上學習的學生!還有我,我是最大的獲益者。這一次的《矛和盾》,無疑,我已經朝著自己理想的課堂教學在奮進了,這是可喜的,不待人夸,我自己已經感到成功的愉悅了。
我們校長曾給我一個評價——原生態中比較優秀的。我清楚自己:一直不愿意學習我最頭痛的教育理論,也一直在安慰自己:只要我所做之事,能讓我和學生自得其樂,就足夠了,我不需要搞什么復雜的科研。殊不知,正是這樣的自以為“純情高尚”,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更談不上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幫助。這一次,因導師的提醒,我開始嘗試著對自己的語文教學進行理性思考,不斷地追問自己:在這樣的課堂中,孩子的實際需要是什么?我這樣的設計到底有多少價值?自己的語文教學應如何以孩子的需要為基礎,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帶著困惑走進課堂,又帶著思考走出課堂!边@是我在領雁培訓的這段時間,在這一次次的磨課中感觸最深的。
“有痛更有累——并且快樂著。”雖然在這兒的磨課僅僅是我理性琢磨課堂的開始,雖然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還說不上個所以然,無論是現在的理論定位還是實際操作,都還是那樣的膚淺,那樣需要深入思考,但我愿意:在實踐中琢磨教學、體會教學、享受教學——讓33的生命依然煥發靚麗的色彩!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大顯神威”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弄清楚發明坦克的過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
快速搶答:
出示:橡皮+鉛筆 =( )
樓房+汽車=( )
車子+椅子=( )
。 )+( )=( )
【將數學中的加法融進了語文課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游戲般輕松的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別人優點將會成為勝利者這一主題。】
同學們的表現很不錯!王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看《自相矛盾》視頻。
【動畫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看動畫片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成語,感知到了矛與盾的特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上課。
一、導入新課。
1. 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知道這是什么故事嗎?
2.提到的兩種兵器是什么?
3.指導書寫“矛”和“盾”(田字格書寫“矛”和“盾”。)
矛:矛字橫撇點橫鉤,豎鉤加撇把筆收,打仗用它來進攻,如果用盾是自衛。
盾:短撇長撇連十目,萬箭飛來能擋住。
【這里進行的是字理教學,將學生的生字書寫指導和生字識記變得更有趣,學生的記憶也會更深刻,同時在念兒歌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矛和盾的作用,為后面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4. “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書:進攻、防守)
5. 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有點兒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感覺,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書寫“集”。)
【一個進攻,一個防守,這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
、懦鍪驹~語,認讀:
自衛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進攻 龐然大物 大顯神威
【精心選取的這6個詞既是課文的核心詞匯,又是值得積累的好詞語,同時,這些詞語還含有課后要求掌握的幾個生字!
、瓢言~語填進這段話中,指名讀。
比賽中,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樣設計一方面訓練了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再次鞏固本課所學的11個生字,同時,讀通了這段話,學生也就了解了課文大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打開課文,默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令人緊張的畫面,千萬不要讓這個畫面在你眼前一晃而過,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
⑴指名讀句子。
、普l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大家看這個“刺”字,“木字中間口不嚴,一把大刀立右邊;刺字見誰把誰戳,誰人見了都膽寒!备螞r這矛是怎樣刺來的?(指名讀。)
【將文字讀成畫面,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按獭弊值淖掷斫虒W讓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深入的感受!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緊張啊!讀——
一生讀。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讀——
一生讀。
師:看到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讀——
【引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情感來,特別是讓學生觸摸著自己的心跳來讀,學生會深有感觸,讀出情感來!
⑷面對如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只能是——(學生:左抵右擋),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擋”嗎?(生說。)
、蓭煟何疫@里就有一根鋒利的矛,拿出你的盾來,我可要刺過來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誓闶裁锤杏X?(難以招架。)
、私涍^一場激戰,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擋”?(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護自己。)
【面對學生對“左抵右擋”可能會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師通過與學生模擬比賽的情境,在教師不斷的“刺”與學生不斷的“擋”中,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正確的理解,方法巧妙,學生一定會記憶終身。】
⑻師:即便是這樣左抵右擋,發明家依然是難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讀讀這兩句話,不要放過每一個標點,你有什么發現?
、趶倪@兩個感嘆號,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此刻怎樣的心情?誰來試著讀一讀?(生讀。)師:不夠急切,再讀!
、蹘熞x: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緊張極了,此刻他產生了一個萬分迫切的想法——(個別讀)
發明家難以招架,在這危急關頭,他在內心深處急切的呼喊——(個別讀)
生死攸關哪,發明家甚至想大聲呼喊——(齊讀)
讓我們一起幫著發明家喊出內心深處這萬分迫切的想法吧——(齊讀)
【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不應該忽視每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書中發現兩個感嘆號的運用,進而通過引讀激發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到這兩個引號的妙用,應該說學生達到了既得言又得意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年級語文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簡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課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矛和盾的集合重點、難點。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矛和盾的集合》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坦克、左抵右擋”等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同學們好!上課!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矛和盾你們認識嗎?能在圖中找到它們嗎?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呢?那么集合這個詞你們了解嗎?誰來說說?
二、初讀感知:
1、矛、盾它們是簡單的集合在一起嗎?讀了課題你們還想了解些什么?
2、學生提問,教師歸納。帶著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
3、出示生詞:檢驗:指名讀、齊讀?
4、再讀課文:熟悉文本,
5、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深入感受。
1、回顧問題:了解發明家是發明坦克的過程。
2、出示自學交流要求:(讀,畫、話,)
3、生生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1)交流比賽場景。
在讀與情境中理解: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感受當時的緊張場面。
。2)交流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在讀中理清發明家的思路:盾太小——鐵屋子——想進攻——開小洞——裝輪子——成坦克。
。3)交流坦克的大顯神威,體會發明家智慧的力量。
在讀中烘托坦克的威力,進而體會集合的力量。引出道理。
。4)收獲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四、課堂拓展:
1、回顧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思考:( )和( )集合成( )
2、綜合實踐作業: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類似"矛"+"盾"的發明呢?
五、總結課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發明家。只要我們遇到問題,去想、去做。想的不一樣做的就不一樣,最后的結果就不一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發明家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坦克
長處 集于一身 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