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精選16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以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侗贝蠡牡那锾臁肥且黄獙懢暗奈恼拢髡邽槲覀兠枥L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聽聽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著,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么說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伙子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說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三、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么還要叫“北大荒”呢?接著,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后,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四、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游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后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感受美。于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接著,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看著“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于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凈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備注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指名讀課文。
2、簡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廣大地區。過去那里是一片荒蕪,解放后,經過建設者的開墾,荒地已變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找出能概括課文的絳紫透明波紋燃燒山嶺蕩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見底幾縷
自由讀。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紫是平舌音,燒、澈是翹舌音,嶺、縷是邊音,紋是前鼻音,嶺是后鼻音,荒、絳是三拼音)指名讀,齊讀。
2、讀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3、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讀。
師生共同評議。
4、回答問題。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文中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三、理清課文脈絡: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
四、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組詞: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嶺紋
3、朗讀課文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備注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地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地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總領全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北大荒的秋天》。
師: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啊?
師:出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指導:北大荒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你從什么字看出來?
“真”字,對呀,只要我們注意了這個字,就能讀好這句話。
師: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什么地方?
交流板書:天空、小河、原野
二、天空美
師: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樣?
出示:一碧如洗,什么是碧?碧就是碧藍。
一碧如洗就是?(天空碧藍碧藍的,像是用清水洗過一樣。)
朗讀體會天空的一碧如洗。
師:北大荒的天空,只有在傍晚時分,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怎么樣呢?請你輕輕地讀這個句子。
出示流云的句子
師:你覺得這些流云怎么樣呢?從哪兒看出來?
講讀兩個重點:
。ㄒ唬┮坏楞y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
要求讀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想象顏色的鮮艷和美麗。
這四個詞組連在一起的時候,要有起伏。
(二)錦緞
師:作者把這些流云比作錦緞,真美。
1、什么叫錦緞?色彩很鮮艷、上面有花紋的很漂亮的綢緞。
2、這錦緞上面有什么?
指揮齊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
錦緞上就這些顏色嗎?其實何止這些呢?也許還有……也許還有……(金黃、茄紫、杏黃、玫瑰紅……)
這么多的顏色既多又美,就叫做“五彩斑斕”
師:多美的錦緞呀!齊讀,體會。
3、這錦緞是誰的?(美麗的仙女)
師:那更是無與倫比,再讀。
4、這錦緞在仙女的手里還在不停地……?(抖動)
師:多么輕盈、多么飄逸、多么瑰麗、多么神奇,再讀
5、怪不得人們忍不住贊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總結:這北大荒的天空白天天空一碧如洗,到了傍晚,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瑰麗的畫卷!拿起書,齊讀第二小節,音樂起(班得瑞的仙境)
三、小河美
師:在這美麗的天空下流淌著一條小河。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趕快把描寫小河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師:指名讀,你覺得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出示
交流點出清澈見底,藍綢子
理解藍綢子,看,書上,就是這條藍綢子,光光的,滑滑的,長長的,他就是小河。這小河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看,它多么像一幅畫,誰來讀小河,讀得清清的,誰來讀小河,讀得靜靜的。
師:這時,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引讀,兩遍。
師:如果剛才的藍綢子是一種靜態美,那么現在的漾起波紋則是一種動態美。小魚的出現讓小河顯得更有生氣。
四、原野美
師:北大荒的'天空、小河是一種自然風光美,那么北大荒的原野又是一種獨特的美。
師:瞧!原野熱鬧非凡,對比讀熱鬧、熱鬧非凡,理解非凡,就是不同尋常,超出一般的。熱鬧非凡就不同尋常的熱鬧。
師:圍繞了熱鬧非凡,作者寫了那些景物?在書上把這些景物圈出來。
交流板書:大豆、高粱、榛樹葉子
師:大豆怎么樣?出示大豆,誰來讀。
點撥:誰來讀得更開懷一些,放聲大笑的感覺。他們什么笑?(豐收)原來這是因為豐收的喜悅的笑。誰再來讀。
師:高粱怎么樣?,出示高粱,誰來讀?
點撥:他們在唱什么?師:這是豐收的歌聲
總結以上兩樣景物:大豆會笑,高粱會唱,這些都是把植物當成人來寫,這叫做擬人的手法,如果,我們運用在作文中就會讓顯得生動、有趣。
師:(引讀)榛樹葉子怎么樣呢?燃燒了人們一顆怎樣的心?
(因為豐收而激動、喜悅的心……)
深化:明明是嘩啦拉的豆莢聲,為什么會笑?
明明是高粱,為什么會唱?
明明是火紅的榛樹葉子,為什么會點燃人們火熱的心?交流總結:其實,不是豆莢在笑,高粱在唱,而是人們在笑,人們在唱。
師:同學們,在原野上有很多熱鬧的聲音,聽,到處是歌聲、笑聲;你們看到了嗎?有大豆的金黃金黃,有高粱的黑紅黑紅,有榛樹葉子的火紅火紅,他們都在向人們展示著成熟的美;你們感受到了嗎?人們因為原野豐收而一片歡欣鼓舞、喜氣洋洋的景象。齊讀,體會。
師:這里大豆、高粱、榛樹葉子都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那這一句就是中心句。
出示填空,指導背誦
深化:原野這么熱鬧,他的美不同于天空、小河,你覺得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美?(勞動創造的美)
五,總結板書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見底美
原野熱鬧非凡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通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三:教法、學法:
直觀演示法、引讀法、音樂陶冶等。
四:教時: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板書:秋天)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豐收的喜悅。但是在建國前,我國黑龍江部分地區的秋天曾經是一片荒蕪,人們稱為“北大荒”。(板書:北大荒)
(2)齊讀課題:北大荒的秋天
過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2. 初讀課文。
。1)將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讀讀,注意它們的音和形。
(2)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生字的字音。
3. 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分節讀課文。
4.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課文第一段告訴我們北大荒秋天到來的時間。9月,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樣?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內容。
。2)出示燈片:指導觀察看圖說說,課文那些語句寫了圖的內容?理解“一碧如洗”。(板書)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綺麗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邊的天上會有什么?讀——
《2》這些流云是怎樣變化的?讀——
《3》(看燈片)這樣美的景色,課文怎樣用文字來描述的?指名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來寫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現在我們來欣賞這些優美的語句,小聲跟配樂錄音讀,注意邊讀邊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達出來。
5.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有時什么樣兒呢?(小河)
(1)聽老師讀,看有幾句話,每句講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給你什么印象?讀——
。ò鍟呵宄阂姷祝┎樽值淅斫狻俺骸。
(3)印示燈片,指導看圖后提問:為什么把他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用“因為------所以------”說話。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表達此時的心情?指名讀——
。5)男女生分讀后齊讀本自然段。
6.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此時,那兒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節,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
(1)自由輕聲讀課文,動筆畫出有那些景物,有幾句話。
。2)齊讀第一句:什么地方熱鬧非凡?(板書)
這句話具體嗎?再讀一讀課文,找找哪幾句是用來寫原野熱鬧的?
。3)學習第二、三句內容。
《1》投影片覆蓋出豆莢圖片:課文文中是怎樣描寫豆莢的?指名讀——
大豆真的會笑嗎?齊讀本句。
《2》覆蓋出高粱圖片:“黑紅”的高粱說明他們怎么樣了?高粱會演唱嗎?為什么這樣寫?指名讀,齊讀。
《3》火紅的榛樹葉子出現在哪兒?紅的怎樣?讀——
《4》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那兒的人們把過去荒蕪的草地開辟成了豐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決心,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富強。
。4)齊讀本自然段。你們讀了以后,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樣?(板書:熱鬧非凡)作者怎樣把他寫具體?(指名讀)
《1》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
《2》齊讀概括句,男、女生分讀具體描寫的句子(交換讀)。
。5)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請在課后用你的筆來寫一寫家鄉的秋天。
7. 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讀出喜愛之情。
8. 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詞語。
。2)分析字型,指導描紅。
荒:上中下結構,“亡”不能帶點,與“流”比較區別。
紫:上中下結構,與“緊”比較區別。
(3)作業:按筆順在習字車上描紅。
9. 課外作業。
片段練習:家鄉的秋天真美呀!
板書: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見底 美
原野 熱鬧非凡
反思:
簡介北大荒后,讓學生帶著“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這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使學生邊讀邊思考,從整體上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學習2-4自然段時,以“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為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從而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指導背誦時,一邊背,一邊在頭腦里“過電影”。這樣不僅背的快,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映照 燃燒 頓時 一碧如洗
贊美 臉龐 挺拔 熱鬧非凡
2、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師: 同學們,通過對上節課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這篇課文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用書中出現的一句話說。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師: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北大荒細細地感受它、欣賞它。(師板書課題:北大荒的秋天)
二、學習課文,感知大意。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讀能力0
2、組織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學生1: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
學生2:美在清澈見底的小河。
學生3:美在熱鬧非凡的原野。
3、自主朗讀。
師:你覺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讀哪里。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品味天空的美。
1、指名學生朗讀。
2、思考交流:天空美嗎?美在哪里?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天空的美。(生:一碧如洗,并結合圖片和文字讓生理解一碧如洗的含義,使學生能從直觀上理解,加深理解)
3、感知北大荒秋天的多姿多彩。
過渡:北大荒不僅沒在天空的一碧如洗,它還多姿多彩。它的多姿多彩體現在了哪里?
生1:體現在了傍晚時西邊天上的流云。
生2:體現在了流云的顏色上。(師對這位學生進行及時的點評)
生3:流云的顏色很多。
師:你們說得都很棒,書中說到的流云的顏色都有哪些?
生: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絳紫。
師:除了書中所說到的流云的顏色,想一下流云還會有哪些顏色呢?
生各抒己見。
師:顏色好多呀!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色彩之多?(生回答:色彩斑斕、五光十色、色色俱全、五顏六色……)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詞匯量)
師:顏色不僅多,而且變化也很快,從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
生:轉眼間。
4、體會比喻句在這里的作用,并理解詞語“抖動”。
5、有感情地朗讀段落
天空的景色真美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四、品味小河的美
1、看圖,進行說話訓練:
師: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
生看圖進行說話。
2、結合小河圖片,理解詞語“清澈見底”。
3、思考: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小河很安靜?
生:靜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看,安靜、清澈的小河把誰吸引來了?
生:小魚。
師:小魚在水里游的很快活。
師:讓我們也像小魚一樣,暢游在這歡樂的小河里吧,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這一段。
五、品味原野的美
1、了解原野的特點——熱鬧非凡。
2、理解“熱鬧非凡”——非同一般的熱鬧,就是很熱鬧。思考:生活中哪些場景可以用這個詞?
生交流:廣場、電影院、旅游勝地……
3、思考:
原野上是怎樣熱鬧非凡的?畫出相關句子并進行交流。
生集體朗讀和描寫原野熱鬧非凡有關的句子,再次體會原野的熱鬧以及農民豐收的喜悅。
六、品味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富。(師板書:物產豐富),請同學們齊讀第5段。
1、生齊讀第5段。
2、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這句話的意思。
秋天莊稼成熟了,風吹大豆發出的響聲像鈴鐺一樣,地里一片金黃,預示著收獲的季節到了。
3、想想說說: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什么寶物來?(生想象,交流)
七、齊讀最后一段。
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富,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師引讀)
八、總結:
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這篇課文。
九、課后作業
仿照第四段寫一段話
1、課間的操場上熱鬧非凡——————————
2、節日的大街上熱鬧非凡——————————
十、板書設計: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美
原野 熱鬧非凡
【教學總結】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以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侗贝蠡牡那锾臁肥且黄獙懢暗奈恼拢髡邽槲覀兠枥L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聽聽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著,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么說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伙子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說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三、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么還要叫“北大荒”呢?接著,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后,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四、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游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后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感受美。于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接著,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看著“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于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凈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5
倪蓮芬老師在我執教的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一課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讓我受益非淺。
1.一堂成功的課,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教學過程。
2.教師的語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懾力量,每說一句話都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的注意力。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要具有親和力。如:當一個學生正在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時,作為教師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這位學生身上,而忽略了班里其他的同學,這樣會導致這部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維脫離了課堂(有的學生趴在桌上,有的學生東張西望,還有的學生無所事事的隨意的做著小動作……)當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時,就顯得微弱了許多,這樣就大大地減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4.對于課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詞未能很好的把握,沒有完全讓學生深入地去體會感受。如:一碧如洗、抖動、燃燒……當講到“一碧如洗”這個詞時,不僅需要讓學生明白這個詞語的意思(天空好象被水洗過一樣,非常美麗),更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到,天空被水洗過后的那一種干凈、明亮。我們不能把重點放在“洗”這個字上面,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干凈”這一個詞上。說到“燃燒”這一詞時,教師沒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應該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北大荒的人們那一種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沒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原野的“熱鬧非凡”。在這兒,可采取一種對比的方法,先出現一小片大豆,再出現一大片的大豆,讓學生在視覺上有一個真切的感受:大豆的多,笑聲也就多,進而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下面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高粱”和“榛樹葉子”這兩塊內容。用這種方法就更能讓學生體會“熱鬧非凡”,然后朗讀的時候也就更有感情了。
5.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錯誤的回答應教師應該及時做糾正。,如:在教學到“沉甸甸的寶物”時,我提了一個問題:除了大豆豐收了,還有些什么呢?學生中有人回答“蘋果”、“香蕉”……這些都是南方的水果,這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課文中講的是北大荒的秋天,而非我們這里的秋天,北大荒的秋天盛產的是大豆、高粱、小麥、山查……一些農作物。
經過倪老師的細心指導,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更要虛心學習,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把一個全新的我展現在大家面前。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6
1、讀讀詞語
映照 頓時 臉龐 一碧如洗 燃燒 贊美 挺拔 熱鬧非凡
2、說說下面的詞各表示什么顏色。每讀一個詞你聯想到什么?你能再找幾個這種類型的詞嗎?
銀灰 血紅 橘黃 金黃
3、默讀第四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7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我們組見證了李敏老師一課三議的艱辛,也見證了李老師的快速成長。她的這三課,花了很多心血。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在講課、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李老師采用的以讀為經、以悟為緯的教學方法,十分適合本篇課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上,老師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同時也比較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和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的詞語、句子,采取“抽絲剝繭”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接著指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學生接受。
二、課堂結構清晰,條理分明,層層遞進,以一條主線“作者介紹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哪里最美?”貫穿課堂,重點突出,脫繁就簡。
三、課堂上,老師十分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及課本與生活的聯系,如“無字詞典”在本節課的運用,以及對“熱鬧非凡”一詞的理解,不生搬硬套,符合新課標“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
四、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寫“原野“一段的課文時,老師的引導多了一些情感體驗,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較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老師,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提出來,僅供參考:
教師的問題頗為多了一點,在理解第小河、天空時,問題針對性不強,引導有些牽強,學生說不出時可以由老師過度過去,不用老是在問“你還感受到什么”。課上讀得還是比較少,沒有讓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豐富內涵,可讓學生由表及里,聯系體會人們的心情,穿透兩層,以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背“秋”,談“秋”,揭題質疑
1、上課前,老師想同學背誦《古詩兩首》。(齊備)這兩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秋季)
2、你們喜歡秋天嗎?秋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涼爽、舒適、豐收的季節)
3、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中國東北的一個地方“北大荒”,一起去看看那里的秋天。(板書:北大荒的秋天,提醒“荒”是生字,請同學們拿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不能多一點)
4.師:北大荒在哪?有同學知道嗎?ppt呈現地圖,介紹北大荒:在地圖上,北大荒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以及三江平原內的廣大地區。從前的北大荒一片荒蕪,現在的北大荒已經成為了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被人們稱為“北大倉”。
5、昨天在預習的時候,“荒”組的什么詞?(荒涼、荒蕪、荒島)這些詞語給你什么感覺?那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6、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帶著這些問題大聲自由的朗讀課文。讀課文前,老師有2個要求:ppt呈現①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②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詞(帶拼音讀)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銀灰 橘黃 血紅 絳紫 五彩斑斕
大豆 豆莢 挺拔 臉龐 燃燒
抖動 波紋 搖鈴 山嶺 茫茫
轉眼間 錦緞 明鏡 頓時 演唱
師:這課的詞語比較多且難讀,請同學們自己先大聲讀一讀。
2、誰來讀?指名分別讀每行詞語。請你讀第一行……
3、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容易讀錯?請你帶著大家讀一遍。(提醒:鈴 嶺 茫都是后鼻音,要讀準。還有一個多音字“轉”,強調兩種讀音,分別組詞,旋轉、轉動)
4、去掉拼音你能讀準嗎?(開火車讀)
5、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了哪個詞語的意思?
6、指導長句朗讀
請同學們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指明答)(銀灰、橘黃、血紅 、絳紫、五彩斑斕)你知道他們分別表示什么顏色嗎?每讀一個詞你聯想到了什么?
(“銀灰”聯想到銀子,“血紅”表示紅色,聯想到鮮血;“橘黃”表示黃色,聯想到橘子;“金黃”表示黃色,聯想到金子。,ppt呈現圖片,理解絳紫是暗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課文中有一段也出現了這些詞語?(第2段)誰來讀這句話?
2、ppt呈現: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模仿再讀。
7、讀了這句話,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在落日映照下的流云嗎?(五彩斑斕)
8、這些長句同學們能讀通順了,相信同學們課文一定能讀正確,流利。請同學們挑出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你的同桌聽。
9、檢查課文朗讀
你喜歡第幾節?還有同學喜歡這一節嗎?(請你們站起來齊讀這一節)
三、初步感知課文 理清文脈
1、 讀完了課文,誰能告訴老師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板書:美)
2、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嗎?(ppt呈現: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請同學們帶著你的感受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3、 師: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呢?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北大荒的景色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在文中畫一畫。(指明答,板書:天空、小河、原野)
4、 作者是怎樣描寫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請同學看本課的生字詞。
四、指導書寫 生字描紅
1、ppt出示生字,齊讀。(荒 茫 灰 豆 抖 紋 燃 燒 鈴 嶺 )
。ò唇Y構把生字分為上下、獨體、左右三類,便于學生掌握每種結構字的書寫特點。)
2、 我們今天學得生字中左右結構的字最多,請你觀察一下這些字,提醒大家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這節課,老師想指導大家寫兩個字,分別是“燃”“燒”。
3.師范寫“燃”,生書空,提醒最后一點不能少。生描紅,師巡視,提醒坐姿。
“燒”,生書空,提醒“燒”最后不能多一點。生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布置
1、補充習題第一、二、三題。
2、課后朗讀課文。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9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與豐收的喜悅;
2、掌握生字詞,體會一些比喻句、擬人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時節了?(秋天)說到秋天,你會想到什么?(葉子變黃,掉下來;莊稼成熟了;……)想不想來一次不出門就能領略到千里之外風光的秋游呢?(想)
板書:5、北大荒的秋天
二、檢查預習
1、生字詞的正確朗讀
北大荒是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先去領略一下那里美麗的字詞吧!
出示生字詞語:
北大荒 茫茫 搖鈴 山嶺
一碧如洗 熱鬧非凡 清澈見底
銀灰 橘黃 血紅 絳紫 五彩斑斕
透明 波紋 豆莢 挺拔 燃燒
轉眼間 旋轉 明鏡 漾起
個人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指名朗讀→齊讀
2、這么多的生字,得想些好方法才能把他們記住
。1)給生字找朋友,小組完成
絳(絳紫)/降(降落) 紋(波紋)/蚊(蚊子) 茫(茫茫)/芒(芒果)
燒(燃燒)/ 澆(澆水)/ 繞(環繞) 鈴(鈴鐺)/ 嶺(山嶺)/ 玲(玲瓏)
(2)重點講解幾個難寫的生字
橘—— 左邊一塊木,右上一根“矛”,右下“商”缺立
荒—— 草木死亡,水流枯竭,上“草”下“川”中間“亡”
燃燒——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師指導書寫,生用手空寫。
。3)鋼筆描紅,邊朗讀邊描寫。
三、初讀感知,走近北大荒
1、師范讀,生找出優美的句子畫下來
聽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說一說。(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流云五彩斑斕;原野熱鬧非凡…)
2、把畫下來的優美句子自己再仔細讀一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與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把你喜愛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四、走進北大荒,看看天空、流云和小河
1、研究課題,了解北大荒
。1)翻開中國地圖,找一找北大荒大概位置——處在中國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
。2)北大荒離我們江蘇如此遙遠,我們不妨借著錄像去那里看瞧上一瞧。ǚ乓粝褓Y料——(3)我們已經對北大荒這片土地有了個初步了解,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北大荒的秋天看個究竟。
2、學習1—3自然段
(1)齊讀第一小節,從中你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天來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片樹葉落地——一葉知秋)
。2)秋天來了,帶來了哪些美景呢?
a. 小組朗讀第2自然段,找出最喜愛的字、詞、句,說說為什么?
b. 小組交流
出示:天空——一碧如洗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c. 畫畫——說說——感悟之后再讀,說說為什么你認為他們是美的?
(用“轉眼間”,“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彩斑斕的錦緞”來說明流云的美。這是一個比喻句,用各種色彩變幻的流云比作五彩斑斕的錦緞)
d. 同樣的方法把第3自然段的內容畫出來 ——介紹你畫的內容——反復讀,說出句子的美。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這句話,你是怎樣畫的?(畫出水中的魚、水草說明河水的清澈可看到底下,整條小河狹長而幽藍,水緩緩地流動著,看上去像條藍色的絲綢一般。小河很平靜,像個熟睡了的小寶寶安逸而貪婪地躺在大地媽媽的懷抱中。)
e. 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
五、課外作業
1、完成課后的鋼筆描紅,并認真抄寫生字詞語
2、找秋天——觀察當地的秋天美景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經來了。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美麗的字詞吧!
1、出示詞語: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斕 熱鬧非凡 銀灰 橘黃
血紅 絳紫 挺拔 燃燒
小組自由朗讀,指名讀
2、你能說說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點嗎?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斕 ;小河:清澈見底)
3、齊讀課文1—3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深入原野
除了絢麗多彩的流云、富有情趣的小魚、湛藍清澈的天空外,原野更是吸引人。今天,就讓我們步入北大荒的原野,去親身體驗那里的風情吧!
1、自由朗讀,找找、畫畫你喜愛的句子或詞語
a. 品讀: 大豆 嘩啦啦 笑
高粱 樂呵呵 演唱
榛樹葉 全都紅了 燃燒
小組讀——指名讀——全體讀
b. 讀與演,把大豆、高粱與榛樹葉子的形象表演出來,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演?
c. 總結:你感受到了原野是怎樣的呢?(熱鬧非凡)
給它換個詞怎么樣?(格外熱鬧、特別歡騰)
d. 告訴學生,這一段都是圍繞第一句話寫的,向學生滲透構段方式。
e. 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樹或其他農作物,你會對人們說什么呢?小組議一議,指名說一說(我是大豆,我要為人類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把大豆磨成豆漿、做豆腐、豆腐干……,我是高粱,看我多神氣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好高興!……我是……)
f. 齊讀第5自然段
2、豐收的喜悅掛在了大豆、高粱、榛樹葉子的臉上,人們歡呼雀躍,涼爽的秋風吹起來了,大豆搖啊搖——農作物豐收了,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一下——
“大豆搖鈴千里金”
a. 討論:這句話說了什么?(大豆成熟了,在秋風的吹拂下,搖擺起來,熟透了的豆子從豆莢里彈下來,和其他農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滿地金黃,像一地的黃金亮閃閃的。)
b. 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重點朗讀“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里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 (說明豐收的喜悅遍布了整個原野,到處是豐收的壯觀景象)
c.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 蓖瑢W們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
滲透文章的結構為“總—分—總”。
總結:北大荒是塊荒地嗎?(不荒)
那你能給題目換個詞嗎?(北大倉)說說理由
三、欣賞佳句,指導背誦
1、出示句子: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
想一想, 什么像火?(紅紅的榛樹葉子像火) 什么地方相似呢?(都是紅的)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紅紅的榛樹葉比作火)
質疑:榛樹葉子真的能把人們的心燃燒起來嗎?(不能,紅紅的榛樹枝頭上掛滿了果實,興奮極了,榛樹葉恨不能馬上把成熟的喜悅也告訴人們,讓人們也一起分享快樂)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讀一讀——說說美在哪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背誦文中美麗的詞句。
小組齊讀——邊說邊想——自然成誦
4、你最喜歡北大荒秋天怎樣的美景?
指名說——指名背誦章節
四、找找秋天
1、與秋天有關的詩、文章
小組交流(如:《山行》、《楓橋夜泊》…)
2、聯系身邊的秋天,說說美在哪里?
五、課外作業
1、搜集與秋天有關的詞、句、詩、文等。
2、把你觀察到的秋天畫下來,把它寫成一段話。
朱玉蘭 發表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第5課《北大荒的秋天》。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情感目標: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標;能從網上查閱關于北大荒的資料,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powerpiont電子幻燈片。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教學難點: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見底、“熱鬧非凡”等詞語。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光從字面上很難感受到那種“大豆搖鈴千里金”的景象,幫助他們從網上搜集資料,結合圖片或錄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讀之中。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網絡、錄像、powerpiont電子幻燈。
教學準備:
1、有關北大荒秋天的錄像。
2、備查網址。
id=97
教學流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導入。
1、欣賞《北大荒》歌曲。
2、聽過此歌嗎?想去北大荒秋游嗎?
3、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通過認真讀課文,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秋游,領略一下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
二、明確目標,自學課文。
1、明確目標:在網上查找一些有關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的一些圖片、文字資料。邊讀邊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
2、邊讀邊找邊看邊思。
三、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ㄒ唬┖喗楸贝蠡。
1、過渡:剛才同學們上網盡情地去北大荒秋游了一番。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播放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圖片和豐收景象的圖片,教師加以文字簡介。
(二)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
1、你最喜歡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還是豐收景象?自己先讀讀,再讀給4人小組的同學聽,讀完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學給他評議評議。
2、生讀后交流,教學2-5節。
。1)自然風光包括天空、小河、原野。請學生暢談觀賞到自然風光后的感受。
a、多媒體出示天空的美景和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文字資料,體會文章的用詞優美。配樂朗讀第2自然段,讀出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麗。
b、過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好美呀!那里的小河也挺不錯的。
借助多媒體,邊欣賞小河的美麗,邊朗讀第3自然段。
啟發學生想象:家鄉的小河,給你留下了什么?能說說嗎?
c、過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那么北大荒秋天的原野景色又怎樣呢?
網上搜索,帶大家去原野看看。
在老師指導下,根據學生找到的圖片重點理解:熱鬧非凡、嘩啦啦的笑聲、黑紅黑紅的臉龐、燃燒。這里,采用擬人手法,可以看出人們非?鞓,是豐收給北大荒人帶來了喜悅。
圖文對照,把熱鬧、喜悅的景象讀出來。(齊讀第4自然段)
。2)通過寫天空、小河、原野,表現了秋天的北大荒景色優美,那么,北大荒的物產豐富表現在哪里呢?
a、圖片欣賞: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
b、學習播音,把秋天的北大荒豐富的物產一一介紹。
c、明確“大豆搖鈴千里金”的意思。
(三)嘗試創作,自制電子作品。
1、總結;一天的北大荒秋游結束了,你最想說什么?(北大荒那么可愛迷人、美麗富饒,是北大荒建設者們的功勞。)
2、觀看錄象《北大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3、媒體制作:四人小組合作,根據查得的圖片、文字資料,制作一張北大荒秋天的幻燈片,力求圖文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紹北大荒的秋天。
四、教師輔導學生完成電子作業。
1、根據學生查找得到的圖片、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powerpiont電子幻燈制作。
2、用windows98“畫圖”窗口畫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幅北大荒圖片。
多元評價:
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重點、難點,化難為易,高效學習。
1、要領會語言文字的美,必須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語言的情境之中,通過視聽教材和語言文字的有機結合,把學生帶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體驗文字的美。課文中讓學生緊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凈美,通過“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漾起”感受北大荒的小河是多么的“清澈見底”,從而明確小河的清美。
2、理解“熱鬧非凡”時,結合圖片。
出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圖,讓學生觀察后,說說從哪幾個方面可看出“熱鬧非凡”的情景,體會出秋天氣氛的熱烈、人們情緒的高漲。
3、教學中,學生在自學課文的基礎上精讀了課文,應該讓學生活記樂背。利用查得的圖片、文字資料制作一張電子幻燈片,力求圖文并茂,向人們介紹北大荒秋天的美麗富饒。
師生合作電子幻燈作品展示。
教學流程圖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1
[走進荒原]
這里是冰雪故鄉,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里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攝氏度到零下3.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
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莽莽山地,有平緩丘陵,還有寬大的谷地。這里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合流,使這里的地勢平坦,更有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它的東部是三江平原區。平均海拔僅54 米,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變幻莫測,于是有“鬼沼”的神奇傳說。
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都在5%到8%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
這里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金、石油一應俱全;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澤區有丹頂鶴、天鵝;河湖中的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俱是水產珍品,人參、猴頭、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貴山珍……
難怪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懼艱難,競相踏上那條幾乎沒有歸途的開拓之路,為后代遺下了可以憑吊的印跡。
[歷史回眸]
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從1958年6月開始,先后有5.5萬名山東支邊青年和移民,高舉墾荒的旗幟來到北大荒,為墾區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墾區職工隊伍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1968年6月18日,以“屯墾戍邊”為主要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這一來就有3萬多城市知青成為“兵團戰士”。從1968年至1976圻,共有54萬城市知識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
前后十幾年時間里,幾十萬人潮水般涌來,他們留給這塊土地的是最寶貴的財富——青春。北大荒創業者以獨特的方式為墾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直到目前,仍有2萬多知青工作在墾區各條戰線的崗位上,為北大荒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生。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今天,絕大多數知青已成為共和國各條戰線上的中堅。從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聶衛平、張德英、姜昆、趙炎、何新、梁曉聲、張抗抗、李曉華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棋圣、世界冠軍、藝術家、作家、企業家。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知青生活無悔于青春,無悔于時代。因為正是在那里,艱苦卓絕的墾荒生活鑄造了他們剛毅頑強、百折不撓的北大荒人性格;培養了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北大荒人氣質;練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北大荒人品格。他們說北大荒精神哺育了他們,沒有北大荒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荒火燃起來了,炊煙升起來了,三江平原地圖上那大片的空白處,出現了顆顆閃亮的小紅星。
。劢浀浯姹P]
最美的北大荒(節選)
一種真切天然樸實無華的美,常常在夢中、在沉思中,將我完完全全地籠罩包容,并與我的身心融為一體。
是的,我至今最難忘的仍是北大荒的美……
夏天原野上的鮮花應有盡有。田邊地頭、甸子里坡崗上。野玫瑰、雛菊、風鈴草、金針菜,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花兒,那么大,那么艷,那么誘人,爛漫無邊鋪展到天的盡頭任人采摘……
北大荒的美是無處不在的、無時不在的。當春天甸子里的銀柳爆滿毛茸茸的嫩芽、當秋天的屋檐下掛滿金燦燦的玉米、當冬天的冰凌花在窗玻璃上勾勒出一座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我總是懷著由衷的欣喜,并為之深深感動。
我至今仍記得,自己端著臉盆去夏天的小河邊洗衣服,久久癡迷地望著晚霞變幻的奇妙云彩而忘乎一切,讓蚊子咬叮得滿身紅腫;一個深夜里加班裝運磚瓦,眼睜睜就看著黑暗的田野上彌漫起一片濃濃的白霧,那霧緩緩地涌過來,終于把我溫柔地裹住,雖然凍得瑟瑟發抖,卻猶如親臨瓊樓玉宇,恨不得輕歌曼舞起來……
(張抗抗)
[美文欣賞]
秋的原野
窗外飄來一片梧桐的落葉。我對它凝視了一會兒,恍然領悟到:那是大自然給人們的訊號,秋天已經來臨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蕩,享受著徐徐吹來的涼風,感到渾身有說不出的舒暢。我貪婪地吸了幾口新鮮空氣,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輕快的小調。
天空像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它已經給秋風抹試得非常潔凈而明亮。村外的那個小塘,也睜著碧澄澄的眼睛,凝望這美好的天色。那塘邊開滿白花的蘆葦叢里,忽然鉆出一對白鵝,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著;它倆顯得天真爛漫,或許嫌這兒過于寂寞吧,于是伸長頸項,有節奏地叫著,把水面蕩漾起一圈圈的波紋,也為大自然的面畫平添了不少生氣。
山谷里楓樹的葉子,或許是喝了過量的酒,或許是為了向秋天表示他們無限的熱情,不然,它們為什么紅得像一團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豐收的稻田,好似一片金黃色的大海。一陣微風吹過,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處,不時傳來一陣陣農民們的歡笑聲。
當七彩的晚霞在天邊編成瑰麗的織錦時,村里屋頂煙囪上也升起了縷縷的炊煙,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們,唱著抒情的歌謠,歌聲在晚風里飄得很遠,很遠……
[描寫集錦]
棉田的秋色真美麗。沉甸甸的棉桃把果枝都給壓彎了。一個個大桃似的銅鈴,好像正叮當作響。棉葉濕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還有一些小水珠,晶瑩透亮。離開棉田來到玉米地,這兒更熱鬧,你看吧!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一尺來長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壯的莖稈上,棒子露出黃金一樣的牙齒,誰見了不生愛慕之心。地頭上,一株株紅高梁,高高地舉著紅紅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兒。一陣風吹來,高梁東搖西擺,好像剛會走路的孩子一樣,高梁葉子互相碰撞,發出一陣沙沙聲,真是熱鬧極了?烨魄,那邊的豆地里,豆稈手挽手地連接成片,輕輕地搖著頭。啊!一串串毛茸茸的大豆莢,一串連一串,真逗人喜愛。
漫步,在郊野,在初秋的夕陽里。冷風陣陣拂面,扯落片片黃葉。天空與大地共同烘托一個火紅的主題。秋天閃入我的眼。秋天澄黃的柿子在枝頭躍動著向我招手;秋天釀熟的葡萄烏亮誘人;秋天燒紅的花椒顆顆粒粒爆得令人心顫!……我看見秋哄出農人滿顏的歡喜;我看見秋縱得詩人豪情奔涌;我看見秋在商人的貨架上神采飛揚……我看秋滿世界瘋跑,蕩入春天,闖進冬天……
。圩匀伙L情]
秋天來到我家院子里
我家的院子里種著各種花草樹林,中間有一條石徑,通向我家的住房。院子外面有一幢幢房屋,遠處聳立著高大挺拔的樹木。
秋季里的一天,我和林林在樹下做完功課,沿著石徑走到院子里。迎面吹來一陣秋風,使人覺得氣爽神怡。再往前幾步,一簇簇的菊花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們爭艷斗麗,有白的、紅的、墨綠的,大大小小,色彩斑斕。我俯下身子,湊近花叢聞了聞,一股清香頓時沁入我的心脾。菊花旁邊是一排冬青樹,經過幾陣秋雨的洗濯,越發顯示出它們旺盛的生命力。一片片樹葉綠得發亮,真是名副其實的“冬青”。右邊的柿子樹上綴滿了沉甸甸的柿子。這些紅得透亮的柿子,像一個個小紅燈籠,在繁密而又茂翠的冬青樹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可愛。秋風吹過,一個個“小紅燈籠”輕輕地搖曳起來,閃爍著紅光。同時,那一片片梧桐樹的枯葉在秋風中紛紛飄落下來,好像滿院都是飛舞的彩蝶。
我偶爾抬頭,啊,天空多么高,多么藍!一片片薄紗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動著,好像留戀著人間美麗的秋色,不愿離去。這時,林林對我說:“你看,那兒的松樹多好看啊!”我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靠著圍墻邊的幾棵青松,在陽光下更加郁郁蔥蔥,生氣勃勃。我還看見在青松旁邊的幾棵紅楓呢!那經霜的楓葉火紅火紅的,好似天邊飄蕩下來的一片紅霞。
秋色多濃呀!我家院子里一派迷人的秋色,哪怕看一眼,也叫你心醉!
[名家名篇]
北大荒
七月的北大荒,天氣清明,微風徐來,襲人衣襟。茂密的草叢上,厚厚的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氣,粉紅色的波斯菊,鮮紅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針花,正如絲絨錦銹,裝飾著這無邊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閃著五彩繽紛的翅膀飛翔;野雞、野鴨、鷺鷥、水鳥,在低濕的水沼處歡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竄。原來北大荒的主人們,那些黑熊、野豬、狼、狐……不甘退處邊遠地帶,留戀著這蔚蔚群山,莽莽草原,還經常偷跑到莊稼地里尋找食物,侵襲主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寧靜的沃野,一切生物都在這里為著自己的生長和生存戰斗。
被包圍在這美麗的天地之間的農場景色,就更為壯觀,玉米綠了,麥子黃了,油漆的鮮紅鮮紅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宛如艦艇,馳騁在金黃色的海洋里,劈開麥浪、滾滾前進。它們走過一線,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太陽照射在上面,閃著耀眼的金光。
丁玲《杜晚香》
。弁g佳作]
我愛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了,天涼了。
高高的天上飄浮的白云,像一朵朵綻開的花。藍天下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字。遠處有一條小河,河水嘩嘩地流著,像一條玉帶在緩緩地流動。一群鴨子在水上嬉戲。河岸兩邊有楓樹和松樹。楓樹葉紅了,遠遠望去,像一片紅云,松樹還是那么綠。近處有一片金黃色的稻田。稻子笑彎了腰,玉米漲紅了臉,連紅高梁也垂下了頭。秋風吹來,田里翻滾著金色的波浪,不時送來一陣陣清香。這是收獲的季節,人們正愉快地忙碌著。
稻田旁邊有一片果園,果園里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紫得發亮的葡萄像一粒粒的寶珠掛在葡萄架上,金黃的柿子掛滿了枝頭。
我愛這秋天的美麗的田野。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2
之一
常州市新北區孝都小學 言愛菊
教學目標 :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映照 燃燒 頓時 一碧如洗 贊美 臉龐 挺拔 熱鬧非凡
2、聽寫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學習課文
1、圍繞聽寫的句子提問: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兒?
2、聽錄音朗讀2—5自然段,在你認為美的地方作上記號。
3、組織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詞語“一碧如洗”、“流云”等。
。2)讀“銀灰”、“橘黃”、“血紅”等詞,照樣子換個詞語讀一讀。
。3)讀長句,進行換詞換句練習。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見底”,找出與“清澈”相關的詞語。
(2)結合所找詞語讀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體會“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語氣,自讀“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熱鬧非凡”,說說生活中哪些場景也可以用這個詞。
。2)原野上是怎樣熱鬧非凡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體會寫法。
(3)找一找:生活在這里的人是用哪句話來贊美遍地金黃的九月的?認識“大豆搖鈴千里金”。
。4)想想說說: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捧出什么寶物來?
4、小結:跟著作者的文字,我們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這時候你最想說什么?
三、拓展閱讀
1、小黑板出示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協報》上的《“北大倉”可能變成“北大荒”》的資料。
2、讀一讀,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課后作業
選一選,寫一寫:
1、課間的操場上熱鬧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節日的大街上熱鬧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3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北大荒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的真摯感情。
教者在教學有這樣兩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一、借助多媒體圖畫,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的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教學時,老師用多媒體出示了藍藍的天空,當學生讀好了流云變換的句子時,老師說,老師要變魔術啦,接著,又展現了流云,同學們驚奇地喊著:哇,一道銀灰,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真好看啊!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好了這一段文字。
二、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體驗,讀懂、讀好課文。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愜意歡快的逆水而游。精讀時,老師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出現,使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這時,我說,如果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來讀好這句話呢?學生讀后,我的評語是:哦,你真是一條快活的小魚。再讀句子時,我請學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放小電影,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感悟、體驗,從而讀懂讀好句子。
除此之外,我認為教者在教學這一課時還應該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課文結束之后,老師可以說:“北大荒的秋天熱鬧非凡,充滿了秋天成熟、熱鬧、歡樂的氣氛。大豆搖鈴千里金,北大荒的物產如此豐富,那我們的家鄉又有什么物產讓你來贊美一番呢?”
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拓展延伸了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課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的到來。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寫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贊美北大荒的秋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詞語,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設計理念
進行美的熏陶。展示圖片感知美,賞析詞語體會美,仿寫句子表達美。
教學過程
導言、揭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北大荒。(板書:北大荒)我們邊游覽邊學習課文。它在祖國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從合肥出發一直向東北方向走。(課件展示合肥至北大荒示意圖)看圖形象感知
(課件展示北大荒美景)現在請大家帶著問題仔細游覽。請聽:這是北大荒什么季節的景色?你認為北大荒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ㄉ卮,師板書:的秋天 美)
初讀課文,感知美
是啊!北大荒真美。∥覀冋n文中的北大荒更美,它美在哪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生字多讀一遍。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2)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ò鍟禾炜 小河 原野 物產)
精讀課文,品析美
。ㄒ唬⿲W習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齊讀課文。
學習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最能表現天空美的句子。
(1)齊讀:(課件展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板書:色彩)
。2)指名讀表示顏色的詞。問:你讀了這些詞聯想到了什么?
(讀到“銀灰”,想到像銀子一樣的灰色,讀到“血紅”,想到像血一樣的紅色)
(3)請說出以上類型的詞。
。ㄑ┌、漆黑、桃紅、天藍、草綠、葡萄灰、檸檬黃、茄子紫)
。4)欣賞美景,練說句子。
課件展示天空美景。
你們看,天空中的流云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
那邊還有一道什么?(一道玫瑰紅、一道金黃、橘紅……)這哪是天空。『喼笔牵ㄒ环利惖漠嫞。
(5)仿寫句子。(課件展示)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了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就像_______。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問:小河美在哪?
。2)劃出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讀讀,說說用了什么比什么?
。ㄓ“透明的藍綢子”比小河,用明鏡“來比水面。)
(3)哪些詞語寫出了小河的清澈”?
(清澈見底、如同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原野熱鬧非凡)
(3)這一段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劃出擬人句。
(大豆發出笑聲,高粱揚起臉龐演唱,榛樹葉子全都紅了)
(4)齊讀:(課件展示)
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歌唱。
(5)豆莢搖動的聲音在北大荒人聽來為什么是笑聲?
。ǹ吹竭@一派豐收景象,人們自己心里樂了,所以他們聽到這聲音知道又是一個豐收年,心情愉悅,把這聲音也想象成是笑聲。)
。6)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人們的喜悅之情?
榛樹的葉子全都紅了,紅的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課件展示:落日、小河、原野圖片。
齊讀第2——4自然段。
學習第三段(第五自然段)。
秋天給北大荒帶來了美麗的景色也帶來了大豐收。
請默讀第五自然段。
從哪看出北大荒的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
(九月,大豆成熟了,豆莢搖動起來,就像它在搖鈴。)
課件展示圖片。問:捧出了什么寶物來?
小組朗讀課文。
學習第四段(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景美:天空一碧如洗,流云像錦緞;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物豐:大豆搖鈴千里金。)
(板書:景美 物豐)
看景,讀文欣賞美。
課件出示圖片。(回放)邊看圖,邊聽朗讀錄音。
齊讀全文。
指導背誦。
理清全文及各自然段的層次。
分步記憶,連貫成篇。
作業
讀一讀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背誦課文。
板書 北大荒的秋天
{
天空 流云斑斕
景美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物豐 大豆搖鈴千里金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5
北大荒的秋天》以寫景為主,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今天的北大荒是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抒發了作者對北大荒由衷的熱愛之情.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設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寫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小節。先寫了秋天來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麗,第五節寫了北大荒的物產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總分結構是本文構段的特點。
二、學情分析:
同學們對北大荒的情況了解甚少,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也就更談不上對北大荒過去的開墾,如今的繁華的了解。教學前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查找有關北大荒的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三、設計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今天的北大荒是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抒發了作者對北大荒由衷的熱愛之情。根據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宜以誦讀為主,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感受客觀景物所帶來的物境之美,通過理解、想象感悟主觀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導學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創造的過程。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重點:品味本課詞句,展開想象意境,訓練感情朗讀。
六、教學難點: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七、教學過程:
(一).學情調查
1.聽寫詞語,鞏固生字詞。(小組內交換改,匯報錯誤典型)
2.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你認為北大荒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3.指名讀課文。
(二).學習板塊(一)
學習導引:
此時,那兒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節,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
1.自由輕聲讀課文,動筆畫出有那些景物,有幾句話。
2.這段話中哪個詞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點?(板書:熱鬧非凡) “熱鬧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熱鬧非凡的呢?
再讀一讀課文,找找哪幾句是用來寫原野熱鬧的?
(設計意圖:總分結構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對文本的初讀過程也就是對文本內容的一個梳理過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
3.學習第二、三句內容。
(1)課文文中是怎樣描寫豆莢的?指名讀——
大豆真的會笑嗎?齊讀本句。
(2)“黑紅”的高粱說明他們怎么樣了?高粱會演唱嗎?為什么這樣寫?指名讀,齊讀。
第2 / 6頁
(3)在作者的筆下大豆會歡笑,高粱會演唱,這是把它們當作人來寫。這種修辭手法就叫——擬人,像這樣的句子很多,你能說說嗎?
(4)學生練說,教師適時表揚。
(5)這樣寫得多有意思呀!讓我們一起來再讀讀描寫大豆、高粱的句子吧。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了課文的內容。)
4.而這時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5.看到那么美的榛樹,看到原來的荒原變成了良田,人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興奮)這種高興快樂到了極點就說心也燃燒起來了。(點擊變紅:燃燒)讓我們滿懷激情的讀讀這一句。
(設計意圖: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豐收的景象,隱藏在這豐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勞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類社會生活美、勞動美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學中透過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點。)
6.齊讀第四自然段。師:你們讀了以后,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樣?(板書:熱鬧非凡)作者怎樣把他寫具體?(指名讀)
(1)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
(2)中心句與分句,男、女生分讀具體描寫的句子(交換讀)。
7.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請在課后用你的筆來寫一寫家鄉的秋天。
第3 / 6頁
8. 指導朗讀。
(三).學習板塊(二)
學習導引:
過度:大豆、高梁豐收了,榛樹葉子也紅了,看到一片豐收的景象,北大荒人們的心情怎樣呢?指名說說:高興,樂開了花,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
所以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喜歡用大豆„„齊讀第五節。
1.出示句子: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
理解“草甸子”讀好“沉甸甸”
2.北大荒如此美的景色,你喜歡嗎?就讓我們包含激情來贊美北大荒的美吧!齊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設計意圖: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豐收的景象,隱藏在這豐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勞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類社會生活美、勞動美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學中透過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點。)
(四).達標檢測
1.課文第四自然段是圍繞( )這句話寫的,具體描寫了原野上的( )、( )和( ),表現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2.這篇課文描寫了北大荒秋天的( )、( )和( )的景色,表達了作者( )的感情。
(五).總結提升
第4 / 6頁
1.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總分結構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為總起句來寫一寫。(可以是書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2.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還有許多地方的秋天都很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關于秋天的圖片或者描寫秋天的詩歌、文章讀讀,或者寫寫我們家鄉的秋天。
3.總結:處處皆風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勞作,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美,用他們的雙眼發現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脑兂闪私袢盏娜苯,也讓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 八、板書設計:
5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物產豐富
九、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語言文字非常優美的文章,很適合訓練學生的朗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以讀為主,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在品讀是我重點突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比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比喻句寫得既形象又有想象力,把“西邊的流云”比作“仙女灑落的五彩繽紛的綢帶”。第四自然段的擬人句也很生動,“豆莢”會發出“嘩啦啦地笑聲”,“高粱”能“揚起黑紅黑紅的臉蛋”,這些句子無不讓學生徜徉在讀書的海洋里。
第5 / 6頁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的寫作方法,需要學生仿寫。在讀書時首先要弄明白這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教學生找出中心句,這樣在要求學生仿寫時他們才懂得要圍繞中心句來寫。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出現了平面讀的現象,讀書的效果不明顯。有些地方引導還不到位,語言缺乏激勵性和鼓動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學習,爭取把課上得更好。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設計的反思
陶雅萍
得知新教師要上“亮相課”后,翻開語文書,當機立斷選了《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前前后后準備了四天,教學設計在師傅及辦公室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反復改了數次,終于,今天“亮相”。
工作以來,聽課老師最多的一次,以為會很緊張,但看到熟悉的孩子們陪著我,便漸漸調整過來,他們的配合讓我感動,班主任俞老師前來聽課也讓我倍感親切。好了,切入正題。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優美的文字對學生具有感染力,這也是我果斷選擇這篇課文的原因。
我的教學思路為:選擇第一課時,以過去的北大荒圖片導入,讓學生對曾經的北大荒有個初步的印象,進而設疑:現在的北大荒是什么樣兒的呢?揭示課題,也設置了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以視頻結合課文朗誦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北大荒秋天的美。接著過渡到生字教學,將生字及二類字分開教學,穿插著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讓學生熟悉本課生字,也是對他們預習的情況做個檢查。對于一些難寫、容易寫錯的生字,適當指導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3、4個生字進行描紅,學生選擇生字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學習的過程,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不至于課堂冷場,又能讓學生比較過所有生字后自己提煉出重點字。對于大多數能主動學習的孩子來說,這樣可以提高其學習效率。
對于課文的教學,我本節課重點就是讓學生能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和原野的美景不涉及到本課時,因此,在學生預習及課堂觀看朗讀視頻的基礎上,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重點,提煉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學生提煉出天空、小河、原野后,以課文中的第一節“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為引子,自然過渡一句:“那么,北大荒的天空是什么樣兒的呢?”進而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節,描寫天空美的這一段,邊讀邊體會天空到底美在哪,當學生經過默讀稍有體會后,讓學生試試輕聲讀,看看能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接著,請學生介紹北大荒的天空,介紹完畢,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天空——“一碧如洗”,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理解“一碧如洗”。
學習天空中流云的美,我激趣引導學生——白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傍晚的天空更美呢,誰來說說看,傍晚的時候,天空有哪些美景?指名學生介紹完后,問學生你喜歡傍晚天空的流云嗎?(喜歡),喜歡它的什么?(顏色美),進而將文中顏色的詞變成相應色彩,同時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流云的美,接著引導:作者也非常喜歡天空的流云,他看到這些美麗的流云,就好像看到了„„?以此引入比喻句,但是文中的比喻句比較長,學生不易梳理,于是,我以練習的方式,出示一短一長的比喻句的前半句,指名學生說下句,讓他們理清練習中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轉入文中的比喻句,讓他們明白文中是把流云比作錦緞,而非天空比作仙女或流云比作仙女。理清比喻句后,引導他們知道這個比喻句的作用是突出流云色彩的美,色彩的多,那么句中有一個詞正是說明顏色美,顏色多——“五彩斑斕”,通過近義詞的擴散,讓學生積累詞語,最后啟發學生想象既然是“五彩斑斕”,那天空中除了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還會有什么顏色呢?
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篇16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作者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著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有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學生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開荒地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二、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侗贝蠡牡那锾臁肥且黄獙懢暗奈恼拢髡邽槲覀兠枥L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比賽讀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三、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聽聽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著,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么說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伙子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說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么還要叫“北大黃”呢?接著,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后,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 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于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凈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