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數學四年級上冊《參觀苗圃》教學設計、實錄、反思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知識。
(板書:參觀苗圃)
師:出示(例1): 室內培育22種花,共154盆,每種花的盆數相同每種花各有多少盆?
師:讀題。
生:(生讀題)。
師:題中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生:(生答)。
師:怎樣列式?
生:(154÷22)。
師:估算每種花大約有多少盆?
生:(估算)。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試著列豎式計算。
師:指名板演,說明思路。
生1:把22看作20,然后想一想154里面有幾個20,因為150里面有7個20,所以商7試一試。
生2:54里面有2個22,還多10,再和100相加是110,110里面有5個22,5+2=7,所以商是7。
師:他們說的對嗎?
生:對。但是第二種方法比較麻煩。
師:下面我們來做兩道題,看看你是不是真掌握了。
出示(408÷51 368÷92)
生:(生板演)。
師:出示例題2:園藝師要用120盆花布置廣場,每個圖案用18
盆花,可以組成幾個圖案?生:(生獨立完成)。
生:120÷18=6(個)……12(盆)
把18看成20,120里面有6個20,所以用6試商。
師:我們怎么能知道這道題做的對不對?
生:可以驗算。
師:該如何驗算呢?
教師引導得出驗算方法:除數×商=被除數
有余數的:除數×商+余數=被除數
師:看書質疑。
生:(生看書)。
師:下面請同學們做書上的第1題 .
生:(生獨立完成)。
師:下面請同學們做書上的第2題。
生:(填在書上)。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1:學會了如何試商。
生2:知道了如何對除法進行驗算。
生3:計算的時候要認真。
師:看來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收獲真不少。希望同學們能夠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教學反思:
1、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來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學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對算理的理解,如果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不夠明確,我又通過追問的形式,作進一步的引導,如在學生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后追問:“為什么要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這樣一來,就能加深加深對算理的理解。計算教學,只有算理理解了,學生才能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也才能運用計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本節課因為學生已有《買文具》一課的基礎,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的除法,所以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究,而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又特別關注學生的錯例,并把這些錯例展示出來,讓學生來評議。由于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錯誤都是有一定原因,學生在對錯例的評議過程中,弄清了錯誤的原因,從而避免了課堂暴露的問題轉移到課后。
3、在計算過程中,同學會考慮把除數換成是整十的數,但是沒有同學想到把被除數也換成是整十、整百的數進行計算,而我也沒有及時提出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確,這是本節課的一個失誤。對于這個失誤,我在課后及時進行了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