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 觀察物體、計算器、統計
教學內容:第111—113頁,第15、16、17、21、22題教學目標:
1、復習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用計算器計算一些數據比較大或是步驟比較多的計算,體會用計算器計算的好處。
3、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進一步掌握統計的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計算器、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觀察物體:
1、畫小正方體:
一個小正方體有6個面,從某一角度觀察,最多能看見它的3個面,分別是正面、側面、上面。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步畫該小正方體。
2、思考書上的第15題。(1)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從左邊物體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線連一連。
(2)添一個同樣大的正方體,從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可以怎樣放?
(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讓學生獨立回答。第二個問題可先讓同桌互相先說一說,再指名有序地說一說。)
二、用計算器計算及統計:
1、計算下面各題:
1620÷36×24 321-7824÷48
(520+208)×58 6336÷(897-798)
學生統一計算,指名校對得數。
2、老師按年級報每個班級的人數,學生用計算器較熟練的算出每個年級的人數及全校的合計數。
一年級:37、38、42、42、43、43、43(288)
二年級:36、35、45、44、44、44、44(292)
三年級:53、50、51、53、52、52(311)
四年級:50、50、49、48、51、51(299)
五年級:51、51、52、51、52、52(309)
六年級:51、50、50、53、50、51(305)
全校合計數:1804人
問:看了這份統計表,你能發現些什么?
3、完成第21題
提醒學生注意:(1)別忘了上面的時間要寫好
(2)分段統計數據的時候,可以分別用不同的記號標上各個數據,這樣便于檢查
(3)最后算出來的合計數要和題目提供的數據一致,否則就說明有遺漏或重復,要再統計
4、調查本班男同學的體重情況,然后填寫表格。
(1)先可以問清楚今天在的男生一共有多少個,然后再開始調查。調查完了要檢查數據是否正確。
看了這份統計表,你覺得我們班男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多少?為什么?
(2)根據統計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畫統計圖。
熟悉統計圖的制作流程。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