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一) (第1課時)
教學內容:p.52、5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形狀的經驗,能分別確認或辨認由5個或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不同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多看到的形狀。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活動的過程,能根據觀察物體看到的某個面的形狀,用同樣大的正方體擺出相應的物體,體會物體與它相應的平面視圖的轉換與聯系,能借助簡單物體或看到的形狀進行直觀的有條理的推理,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5、6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不同的面,豐富學生的觀察經驗。
教學準備:正方體木塊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以前學習過觀察物體,回憶一下,關于觀察物體,你知道些什么?
(比如:一個正方體有6個面。
在某一個角度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所以視圖一般都畫出3個面。
用4個正方體擺成的不同形狀,可能在某個角度看到同樣的結果。……)
二、學習例題:
1、分組,先取4個正方體,按照例題的樣子擺一擺
添1個正方體,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應怎樣擺?
分組操作。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幾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面看到的是什么樣的?
老師隨學生回答畫一畫:
(2)你有哪幾種擺法?在擺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法?
(因為從正面看到的是3個橫著的方塊,多出來的這一個,可以分別在前面依次添1個,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個,所以一共有6種擺法。)
2、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可以擺在哪里?
學生分組操作,邊操作邊思考:幾種擺法?怎么擺能較快地擺出多種擺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從上面看到的形狀:
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多出來的1個應該和已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別添在這4個的上面。
3、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呢?
學生繼續分組操作。
再交流:先隨學生回答,畫出從側面看到的形狀:
多出來的這1個可以分別在前面添在已有的2個前面,也可以分別在后面添。
小結: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你有什么發現?
(不同的形狀,在某個角度看,可能會有同樣的結果……)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先讓學生擺一擺,再觀察,然后再連線。
交流的時候,讓學生聯系立體圖來說說可以怎樣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狀。
2、先照書上的樣子擺一擺,再看一看。這三個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嗎?
從側面和上面看呢?
對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建議他們畫一下所看到的形狀,再比較。也可以讓學生比畫出所看到的形狀。
得出結論:從正面和側面看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從上面是不一樣的。
3、用5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按要求分別擺一擺
先讓學生分組去擺一擺,擺完之后再交流,如果有多種擺法,最好建議學生能從自己擺的時候是怎么思考的角度來說。
比如第1題:要求正面看到的是4個橫放的,那就應該先連著橫放4個,然后考慮多出來的那1個,可以放在前,也可以放在后,一共會有8種擺法。
第2題是從側面考慮的,那就應該先一前一后放兩個,然后再考慮1和4或是2和3,也有多種擺法
第3題是從上面看的,正好能把5個都看齊了,所以只有一種擺法
4、數一數,各有幾個正方體,再擺一擺
可指名學生說一說,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自己是怎么數的?
(比如分層觀察,可以分上和下,也可以分左中右,還可以分看得見和看不見的。要根據不同的實際來選擇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