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認識平行線(第1課時)
同桌互相檢查。
4、第41頁第5題。
5、第41頁第5題。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三、作業。
補充練習
課前思考:
認識平行線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看起來比較簡單,首先判斷平行線,學生會憑感覺判斷,畫平行線學生也許會認為也是比較簡單的的,老師在教學時必須防止學生馬虎了事,跟著感覺走的傾向。
首先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理解小學階段我們研究平面圖形是在同一平面內的,課堂上采用讓學生親自動手用兩枝鉛筆放一放,在根據學生放的位置關系,老師板書各種情況,接著老師也出示自己放置的位置(不在同意平面上)讓學生比較、討論。最后歸納兩種情況:相交和不相交。通過媒體演示、討論得出互相平行的概念。
畫平行線是我以前教學中最為頭痛的事情,今天在課堂上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越性,反復播放畫平行線的方法,應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后反思:
本課在設計導入時,并沒有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而是直接進入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黑板上,然后進行梳理分類。之所以這樣設計,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有更豐富的想象;二是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它應為高年級較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從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于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而且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平行,掌握了畫平行線的方法,但在實際畫平行線時,由于沒有固定好直尺而導致錯誤,應多強調畫平行線的方法,平移三角尺之前必須把直尺固定好。
教后反思:
教學“認識平行”時,學生用兩支鉛筆在桌上擺一擺,可能有那些情況,老師在黑板上畫一畫,有一種情況老師畫不出,是兩支筆不在一個面上,讓學生明確現在研究的兩條直線一定在同一平面內的,游戲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然后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相互平行的現象,從而引入學習內容。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行現象后,又讓學生利用獲得的初步認識找出更多的實例來豐富認識。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
最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從學過的平面圖形中找出平行的線段,有助于深化對有關平面圖形的認識。
有了多媒體的幫助學生學畫平行線方便多了,通過演示大多數學生都能畫一畫了。
課后反思:
不知各位同行是否感覺到有了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上課時老師感覺輕松了許多,學生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課堂效果也有所提高。在以前很多時候碰上類似的內容,老師總要手把手的教學生。
在本節課上,學生自己畫平行線一環節,學生想出了書本介紹更加豐富的方法。教學一般的畫平行線的方法,我反復播放課件,動畫的課件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是將畫平行線的方法演繹得一清二楚。總之本節課教師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