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升與毫升的認識”的課堂處理
◎ 2007-05-12 20:18 黃趙勇
毫升與克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是有關聯的,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課外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 2007-05-13 22:40 王當琪
我覺得教師處理這個問題還有所欠妥,毫升是容積單位,容積是表示容器中液體的體積,體積是有質量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例,如:一瓶油,有些是寫2000克,有些是寫2150毫升,不同液體有不同的質量,水的質量是一升(一立方分米)是一千克。毫升和克沒有直接關系,但有間接關系,是可以換算的,老師用“1小時等于多少米”說明問題是不恰當的。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回家查看一下資料,這樣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是一舉兩得。
◎ 2007-05-14 10:02 張艷春
我覺得案例《升和毫升》中的一個學生聽了老師和學生的解釋后很茫然,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到商場去看一看,仔細觀察毫升與克到底有沒有關系,讓他自己尋找答案。
建議5 鼓勵學生就此開展實驗和探索
◎ 2007-05-14 13:23 羅東洋
這是一個課堂生成問題,教師完全可以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活動起來,討論明白這個問題的完整性,明白毫升、克各是什么單位,然后對這兩種單位之間是怎樣聯系的問題展開實驗:如1毫升的水是幾克;1毫升的油是幾克。
我們的感受:
從老師們對案例的分析來看,大部分老師認為案例中老師的處理是欠妥當的,首先應該注意保護學生自尊心,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毫升與克是兩個有聯系的計量單位.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老師通過分析學生的發言,走進學生的心理,理解到學生所要說明并不是簡單的“不同單位”之間的比較問題,而是來源于學生的一種生活認識和積累,這樣的認識和積累對于孩子來說是很了不起的,能夠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思考提出來更是難能可貴的,作為教師要注意呵護的是孩子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呵護的本身為學生的進一步深入思考提供條件。
另外,還有的老師針對學生的課上發言,談到了課堂的生成問題。對于生成我們要寬容地接納,理智的篩選并機智地解決,所以我們的老師也談到了,將本課的知識向課外延伸,還給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間。
總之,營造一種共同探索的氛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學生思考發言的機會,是我們教師要想到的,并是要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