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教學設計與導學案
2.討論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教師:生活中,哪些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發生的事情?
教師舉例,引導思考,如:“猜中指”、“石頭、剪子、布”等游戲。教師:誰來介紹一下這些游戲?你能預測一下結果嗎?
教師小結:可能出現的結果不止一種,是事先不能確定的。
學生舉例,分析游戲結果。
教師:想一想,平常你還玩過哪些游戲,或者你能不能自己來設計這樣一個游戲,使它可能出現的結果不止一種,是事先不能確定的。
要求:獨立思考,同桌互玩,邊玩邊想:這個游戲的結果是確定的嗎?為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小結: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有趣的游戲,它可能出現的結果不止一種,在玩之前是不能確定的,屬于數學上的“不確定現象”。也正是因為結果的不確定,人們才可以反復玩,在可能出現的結果中去感受無窮的樂趣。
四、全課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不確定性》導學案
【知識梳理】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發生的可能性;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拓展提高】
1、一個盒子中有6個黃球,4個白球,從中任意摸一個球,( )摸到紅球,( )摸到黃球,( )摸到白球。
2、XX年李明在奶奶家連續住了兩個月,他可能住了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