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
第一課:觀 潮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
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二)匯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三)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
難怪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
(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么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占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