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觀潮》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編排的都是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單元訓練目標是要求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因此本課設計主要是通過朗讀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作者譴詞造句的精妙,并能熟讀成誦,背誦積累文章3、4兩個自然段。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人聲鼎沸”、“山崩地裂”、“浩浩蕩蕩”等詞語的意思,并能加以運用。
2、了解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知道運用一些表示先后順序的連接詞,能把事物表達得等清楚。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4、讓學生領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讀感知
1、交流布置學生查閱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板書:天下奇觀。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觀潮》就是作者在觀看了錢塘江大潮后寫下的文章。那么,在作者眼中,錢塘江大潮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讀課文來感受一下。
揭題:觀潮。
生讀書。
2、作者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是怎樣的呢?
交流。
“觀潮”和“天下奇觀”,“觀”意思一樣嗎?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觀潮”的?
(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
二、直奔重點,感受奇觀
1、請學生自讀3、4小節,用一個詞概括潮來時的感受。
(壯觀、雄偉、氣勢洶涌等。)
2、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大潮的壯觀呢?劃下來,再讀,把它的壯觀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例舉:
⑴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你看到“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占整個江面,心里怎樣(激動),來,把這份感覺讀出來!
⑵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師:一丈是3.3米,兩丈多高,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⑶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后的資料袋。
(如開課時,已有學生說過的話,則聯系起來說說,教師可借助板畫幫助學生理解。)
然后再說:這句子寫得太妙了,可要把它讀好卻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大家都一起來練練,比賽誰讀得更棒?
⑷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這響聲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轟隆窿),文中用哪個詞來形容?(悶雷滾動)寫得多好啊,我們再來讀讀。
⑸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大家會說些啥,叫些啥?
(“潮來了!潮來了!”“大家快看哪!快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