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掌握生字新詞,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目標
1.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2.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3.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重難點、關鍵
1.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2.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課前思考
思考錢塘江潮的地理位置和成因。
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新詞,粗知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生字,理解“人聲鼎沸”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確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給課文分段。
3.能展開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展開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錢塘江大潮。
自由介紹錢塘江大潮。
二、理思路。
1、自學生字詞,師抽查讀,聽寫,用詞造句。
2、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找出寫有順序的詞句。
生討論交流后匯報。
生a:按時間順序。
生b:按從遠到近的順序。
師啟發:按時間順序寫的語句是:這一天早上,午后一點左右;過了好久,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自由讀2-5自然段,說說每一段寫什么,按什么順序寫?
師生共論得出結果:4段都是寫潮。
第2段寫的是潮不之前的情況,是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寫。
第3段寫的是潮來之時的情況,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寫。
第4段寫的是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寫。
第5段寫的是潮去時的景象,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寫。
三、講讀第1,2段。
自由讀1,2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5分鐘自由學習后生匯報。
師以提問代檢測。
1、自古以來我們怎么評價“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2、“奇觀”是什么意思?(奇異的景象)
3、觀潮最佳時間,地點是?(農歷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觀鎮)
4、我們來到這里后看到了什么?(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江面,大家在等著,盼著)
5、此時所看到的景物是美麗的,大家的心情是焦急的。
6、生讀第2段,要讀出景色的美麗,大家心情的焦急。
四,總結。
如此壯觀的景象是以怎樣的姿態展現的,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1、觀潮
潮來之前
觀潮 潮來之時 天下奇觀
潮來之后
作業設計:
補充詞語
山( )地( ) 風( )浪( ) 人( )鼎( )
( )頭( )進 ( )天( )地 水( )相( )
若( )若( ) ( )( )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