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生卒年代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著名作品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盡量流利,完整,不羅嗦.
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發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三,制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四,作業
將這首詩背給你的家長聽,并和他們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預習下一課
陸游簡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二十歲就定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三十歲參加禮部考試,名列第一,因“喜論恢復”而遭投降派秦檜打擊,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鄉后仍攻讀兵書,刻苦習武,準備抗金衛國。
1162年,宋孝宗趙慎起用主戰派張浚,準備北伐。孝宗召見了陸游,陸游趁此良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主張,并給予趙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動搖,朝中主和派重新抬頭,張浚被罷官,陸游也被削職還鄉。1170年,陸游到夔州(今四川奉節縣)任通判。后來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中辦理軍務,積極向王炎提出恢復中原的作戰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撓破壞,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陸游的作戰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自己也被調到成都府安撫司任參儀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為蜀州(四川崇慶)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調到嘉州(四川樂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報國無門,愛民無力,終于在1174年十月,陸游又被調到榮州(四川榮縣)去攝理州事。陸游,在蜀州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對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陰老家,也還寫了許多記念蜀州的詩篇。蜀州人民也懷念放翁詩人,詩人長溘之后,人們的罨花池旁為他和趙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廟宇,稱趙陸公祠,后改稱“二賢祠”。現在,“二賢祠”已改建為“陸游紀念館”。
八百多年來,蜀州人民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扶老攜幼,不遠千百里前來瞻仰、憑吊陸游。罨花池是陸游生活過的地方,這里的水榭樓臺、林木花草,都篆刻下傳大詩人憂國憂民的詩篇。
陸游詩詞中的愛國主義
摘要:陸游是我國文壇上偉大的愛國作家,他的詩詞內容豐富,氣勢恢弘,感情熾熱,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愛國主義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其表現有反抗外侵,抒發壯志未酬,揭露腐敗當局及關懷祖國人民之多。陸游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是由他所處的時代、家庭、社會環境,及其自身的高貴品格決定的。
關鍵詞:陸游愛國主義主旋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中年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游出生在國勢衰微、外敵入侵、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社會背景下,年輕時就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以“手梟逆賊清舊京”(《長歌行》)、“一戰洗乾坤”(《村飲示鄰曲》)為己之理想,同時以歌為劍,用激昂壯烈的歌聲,唱出了抵御外侵,報仇雪恥,恢復中原的時代最強音。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反對賣國投降、主張抗擊外族侵略的戰斗的一生,是為祖國熱情歌唱的一生。他的詩詞,大部分是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詩詞,這些詩詞給南宋的文壇,甚至是給腐敗的南宋封建王朝帶來了奮激昂揚的戰斗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