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稱道:
愛國的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畫馬,碰到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②(p172)
的確,陸游的愛國之情是很強烈的,他以社稷為重,時時關心國家大事,希望能富國強兵,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才能有所施展,可以創功立業,為受欺的祖國,受苦的百姓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㈡抒發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憤慨。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外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在這首《書憤》中,詩人從對早歲威武雄壯的戰斗生活的向往和追憶,哀嘆自己的壯志未遂,抒發了無比深沉、憤慨的感情,并且傾瀉出強烈的愛國激情。正如教授嚴修所言“空懷‘憂國孤臣淚,平胡壯士心’(〈新春〉)的陸游,至死未能實現其恢復中原的愿望。‘至死恨不見中原’(〈太息〉),成了他永遠的遺恨。”③(p42)這樣的詩歌陸游還有很多,如“少攜一劍行天下,晚落空村學灌園。交舊凋零身老病,輪困肝膽與誰論”(《灌園》);“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病起》);“和戎壯士廢,憂國清淚滴”(《書憤》)等等。“他的詩在慷慨中有悲憤,豪爽中有沉郁……這些詩句是悲歌,是嘆息。是詩人用淚水寫成的……這種理想破滅的凄涼,也是一種崇高的悲劇美,是陸游詩歌最感人的精神力量。”④(p102)
他的很多詞也反映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悲憤情懷。如《青玉案》(西風夾雨聲翻浪),《感皇恩》(小閣倚清秋)等等。其中他因堅持抗金復國的主張而被罷官回到故鄉山陰閑居時作的《訴衷情》可謂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詞以追述當年在漢中前線的戎馬生活作襯托,抒寫了“胡未滅,鬢先秋”的苦悶心情。詞的上片寫作者的理想同社會現實的矛盾。想當年作者在漢中前線為統一祖國而殺敵立功時是充滿豪懷壯志。可由于南宋王朝的懦弱只落得個“塵暗舊貂裘”的悲慘境地。詞的下片作者抒發了因理想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悲憤之情。他痛心“胡未滅”,念念不忘恢復中原故土,但“鬢先秋”,空灑憂時傷心淚,最后發出了“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感慨。這兩句話集中概括了詩人晚年閑居寂寞的生活和反抗侵略恢復國土的思想矛盾。一心想馳聘在戰場前線的他,卻要終老在這秀麗的鏡湖水濱,又有誰會愿意呢?
㈢對腐敗當局和投降派的揭露與抨擊。
作為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愛國志士和詩人,陸游對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簽定喪權辱國條約,茍延殘喘的統治當局和賣國投降派產生了強烈的憎恨和憤懣。
詞《桃園憶故人》(題華山圖)的“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復失地的賣國行徑;《清商怨》(江頭日暮痛飲)揭露了統治階級刻薄寡思、卑鄙地打擊堅持抗金的愛國戰士們的罪行。在《醉歌》中,他揭露了“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的投降政策,因而造成了“窮邊指淮肥,異域視京洛”的危險局面。他的《關山月》更是反對和議、批判茍安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