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陸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詞人陸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門,原因依古人的說法是「不當母夫人意」「二親恐其惰于學,數譴婦,放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以上的意思是說,唐琬在夫家,與婆婆不合;或說因為夫妻兩人太恩愛,公婆認為會妨礙陸游的上進之心,所以常常責罵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據陸游自已在晚年的詩作(《劍南詩稿》卷十四)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陸游與唐琬是相愛的,他們分手以后,陸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趙士程,但真正兩人的哀情傳世的一段,就是兩人的重逢于相別后的十年,在紹興城外的沈氏園中,那是一個春日,陸游來此賞春,而唐琬和丈夫趙士程
也來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兩人重逢,又無法當面相訴離情,隨后,唐琬派人送來一些酒菜,默默以示關懷,而就與丈夫離去,陸游在傷心之余,就是園子的壁上題下了一首哀怨的《釵頭鳳》.
兩人重逢后沒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憂傷而憂死(在歷史上記載:「未幾,怏怏而卒」--沒有多久,就心情憂郁而死)
陸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歲,1208年),又來到沈園,寫下了: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正是陸游對唐琬最深的懷念,第二年,陸游終于也追隨著唐琬去到另一個世界了.
沈園絕戀
沈園位于紹興市區東南的洋河弄。宋代池臺極盛,為越中著名園林。據載:南宋詩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卻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后來唐改嫁趙士程,陸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們春游沈園相遇,陸游傷感之余,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唐琬見了不勝傷感,也和詞一首,不久便憂郁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賦詩憶詠園,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句。沈園亦由此而久負盛名,數百年來,風雨滄桑,沈園已"非復舊池臺"。
近年來紹興重建了沈園,在其東部建雙桂堂,內辟陸游紀念館,展出了陸游在沈園的經歷,以及陸游的愛國史跡和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中部為宋代遺物區,這里的葫蘆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遺物。園西為沈園遺跡區,以氣勢雄渾,表制古樸的孤鶴軒為中心。正南用出土斷磚砌成的斷垣上,刻有當代詞學家夏承燾書陸游的《釵頭鳳》詞,點明了造園主題。東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閑云亭,登亭可攬全園之勝。孤鶴軒之北,有碧池一泓,池東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為冠芳樓,底樓設茶室,供游人品茗。整個園林景點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頗具宋代園林特色.
陸游,南宋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后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 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后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