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一
陸游是一個多產的作家,特別是在詩歌方面,嘉泰元年他作《小飲梅花下作》既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此后八年他又寫出四千來首。陸游的詩現存九千三百多首,絕大多數保存在《劍南詩稿》中。至于詞陸游亦有一百三十多首,大部分收集在《渭南文集》中。陸游的詩詞作品內容豐富,有的感時傷懷抒發感情,有的描繪祖國壯麗山河,也有的反映農村秀美的田園風光或凄美愛情等。這些作品或氣勢恢弘或感情熾烈,然而在這些內容豐富的作品中,始終有一種感情貫穿其間,那就是收復失地,御辱強國的強烈的愛國主義之情。陸游為被分裂的祖國而憂慮,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憤。可以說這種永不衰竭的愛國主義之情是陸游詩詞作品的主旋律。早年陸游的作品就表示“少年志欲掃胡塵”(《書嘆》),“報國欲死無戰場”(《隴頭水》);他追求的理想是“手梟逆賊清舊京”(《長歌行》)、“一戰洗乾坤”(《村飲示鄰曲》);向往有朝一日“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鵝湖夜坐書懷》);直至晚年亦“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書憤》);最后在家鄉山陰懷著“死前恨不見中原”(《太息》),“但悲不見九州同”(《示兒》)的莫大遺憾,埋骨山丘。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為了祖國統一而歌唱而吶喊的戰斗精神,以及那種一貫到底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僅對那個時代,而且對整個中華民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永遠教育著激勵著世人。
清代趙翼稱陸游的作品“言恢復者十之五六”(《甌北詩話》),他的愛國主義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豐富,其主要表現有:
㈠表現反抗外侵、統一祖國、創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陸游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統治者的無能,使少年時代的陸游就飽嘗兵荒馬亂之苦。成年后的陸游亦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堅定,要做一名堅持抗戰、反抗妥協投降的愛國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場,不屈不撓地斥責侵略者的罪行,揭穿賣國者的面目,并呼吁人民奮起抗爭”①(p15)。他早年就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關有感》),在《夜讀兵書》中陸游也寫道“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表達了抗敵報國的決心;中年亦“報國計安心,滅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詩中發出了奮激鏗鏘的聲音“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老馬行》)。一首《謝池春》作者更是用回憶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敵作戰,收復故土的理想到老也未衰退: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云高狼烽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戎,笑儒冠自來多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此詞大約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首句“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云高狼烽夜舉”,描寫了他三十多歲通判鎮江,參加抗金老將張浚的北伐準備工作時慷慨激昂的雄心壯志。從這兩句詞也可以看得出他當時的氣概是何等的豪壯,生活是何等的不凡,對如狼似虎的敵人又是何等的蔑視!“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戎,笑儒冠自來多誤”,當時,正是他精力充沛,棄筆從戎,請纓驅虜的壯年時期,他親執干戈保衛祖國,這是何等的得意,何等的自豪!可是,由于南宋統治者貪生茍安,不敢抵抗金人的侵略,卻向敵人屈膝求和,因而使得他壯志難酬,末句不得不發出“嘆流年又成虛度”的悲切感嘆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