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設計12
4、劃分段落,理清條理。
六、課后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組詞:
3、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⑴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你們想去頤和園嗎?
(想。)
那好,就讓我們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游覽一下頤和園的美景吧!
二、復述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看看你能從作者的描寫中讀懂什么。
2、學生匯報:
⑴ 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長)
你是怎么體會到的?課文用了具體的數字說明長廊的長。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長嗎?
⑵ 長廊還有什么特點?
(長廊美,長廊周圍的環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結合理解“神清氣爽”。
⑷ 指導朗讀:
突出長廊的長和美的特點。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通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談:
⑴ 作者的觀察點是在山腳下,從下往上看。
⑵ 從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閣、排云殿)
⑶ 佛香閣聳立在半山腰,可見它的高;閃閃發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輝煌的宮殿,可見它的美。
⑷ 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閣、排云殿的宏偉氣勢這一特點來介紹的。
3、指導朗讀:
強調“閃閃發光”和“金碧輝煌”。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一轉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么特點?
⑴ 寫樹叢、屋頂、宮墻,重點描寫顏色,突出美。
⑵ 寫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襯突出它的靜和綠。
⑶ 寫遠處的城樓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從近到遠)
4、指導朗讀。
六、學習第五自然段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