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極言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三、走近鳥兒——感受人鳥共生
美麗的大榕樹,自由棲息的鳥兒,它們彼此相伴相融,構成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學生不禁要問:為什么這株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呢?教學中,抓住學生關心的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可以達到一舉多得:深刻理解課文;感受人鳥共生;保護自然生態。承接了學生的質疑,引出了對話的話題,師生彼此之間交互對話,感受了當地農民愛鳥、護鳥的和諧共生。同時要求學生去保護益鳥。
四、理解文本——感悟表達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一篇好文章,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給我們以啟示而且在表達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將大榕樹的靜態美和群鳥紛飛的動態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相互映襯。我在教學時就抓住了這一點,在總結課文階段,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及課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總體到個體,將作者行文中的表達方法內化為自己的習作素養。學生學習的目的最終是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們要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訓練,做到了講練結合。
五、走進文本 體現校園文化
茂密的巨大的榕樹,周圍的河流、農田,農民不許捉鳥。既有鳥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地,也有保護鳥而不是吃鳥的人,于是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人、鳥、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理解了這些文本中的內涵,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自然會更深刻。
目前我校正在建設鳥語花香的校園特色文化,我們要以學習課文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做到人、鳥、自然和諧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