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案例分析
(生自由地讀、體會)
師: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說給前后的同學聽一聽。
(生自由交流,師也參與其中)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綠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這每一片綠葉,在晚霞的映照下,閃耀著動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葉,綠得鮮亮,綠得發光,讓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作者是黃昏時到那兒去的,這時候小鳥們都回窩了,躲在大榕樹上,只是偶爾撲撲翅膀。當小鳥撲翅膀時,綠葉就晃動起來。可是綠葉太多了,課文中說是“不留一點縫隙”,所以作者看不見躲在樹上的小鳥,但是他卻感覺到了“生命的顫動”。
師:這是你的理解,多么獨特。誰還有不同的見解嗎?
生:課文中說“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說明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樹,作者從它的每一片綠葉上感受到了這種勃勃的生機,所以說是“每一片綠葉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你能聯系著上下文來談自己的理解,真不錯!
生:剛才幾個同學都說到了這每一片綠葉本身就孕育著無限生機,但我覺得不僅是這個原因,因為如果僅僅說“綠葉象征著生命”就說“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就行了,可是作者說了“顫動”這個詞,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也許當時吹過了一陣微風,這些充滿活力的綠葉在風中你擠我,我擠你,不停地搖動,才讓作者產生了“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的感覺。
師:你認為“風吹”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真會思考問題!
生:我覺得可能是風吹的原因,也可能是這些綠葉太富有活力了,有一個詞叫做“翠色欲滴”,就好像這片片綠葉包含著的生機與活力都要顫動著流淌下來了一樣。
師:聽你這么一說,我似乎覺得那翠綠的顏色也明亮地照耀著我的眼睛了。
生:我覺得綠葉本身并沒有動,但是這滿樹的葉子翠色欲滴,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奪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綠葉上的點點光斑像是一些可愛的小精靈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綠色的光點在閃爍,所以作者感受到了 “生命的顫動”。
師: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美的畫面。『⒆觽,看來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許是風吹,也許是鳥動,也許是陽光的照耀,也許是新發的嫩芽,或許是那綠葉本身就孕育著無限的生機,才讓作者產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覺。讓我們用自己的感受再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怎么讀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讀。開始吧!
[教學反思]
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出發,我以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會實踐為指導思想,按由扶到放的程序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發現美、欣賞美、品味美、創造美。
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時候,體會榕樹的美,邊體會邊畫句子,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邊作上記號。通過學生的這一朗讀、勾畫、體會,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質疑,從而體會語句的含義、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