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案例分析
“說說你最欣賞作者哪些句子?”這一設計將學生的感知與對重點句的欣賞和理解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同時,又由于個人對同一句子的欣賞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發不同見解的碰撞、融合。
課堂上借學生的質疑:“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各抒己見。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見解。學生通過朗讀,大膽想象是風吹、鳥動、新發的嫩芽、陽光的照耀、綠葉本身蘊育的無限生機……
學生在對一篇文章的感悟過程中,會因為他們的思想不同、個性不同、生活經驗不同,所表達的內容就會因人而異。所以在課堂上讓孩子自己通過閱讀實踐來解決一些問題,就會出現相同的問題,有許多不同的見解。這樣思想與思想之間交流,心靈與心靈碰撞,就有了火花的產生。讓孩子自己來唱主角,你就會發現他們比你原先想象的還要好得多。
[專家點評]
“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本課中,學生在閱讀中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是在教師積極地引導,及時的點撥下主動去發現,去質疑,去探究,從而讓孩子們睜開發現美、創造美的“眼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中,教師非常注重讓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放手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個性品質進行理解、感受、體會,從而出現了精彩紛呈的開放而有活力的生成性語文新課堂。學生不但發現了美,體會了美,而且欣賞了美,創造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