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冊語文《鳥的天堂》教學案例
(片段2):
師:看到這大得罕見的榕樹,我們能不驚喜嗎?把這段話大聲朗讀,體會一下。
生:讀。
師:這棵大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它怎樣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電腦出示)
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從這段話里你讀出了什么?紅字部分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為什么會有這種景象?
生:自由讀。
師:從這段話里你讀出了什么?
生:葉子綠。
師:(板書:葉子)
生:葉子有光澤。
生:榕樹充滿活力。
生:“生命力”這個詞說明了榕樹長得生機勃勃。從“正在茂盛時期”就能知道。
師:這位同學聯系前文對“生命力”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也可以聯系后文來進一步體會榕樹的生命力。”
生:提出“明亮”“照耀”和“顫動”寫得好。
師:你為什么覺得它寫得好呢?(學生沉默)
師:“明亮”和“照耀”在這里是描寫什么的?
生齊答:是寫葉子的顏色。
師:平時,我們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燈光明亮,陽光照耀!
師:那為什么這里要說“葉子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聯系前后文,別忘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設想很多種可能哦!
生:我覺得是因為“翠綠”。那顏色很鮮艷,有陽光照射,就顯得明亮,所以說“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太晃眼睛了,所以“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生:大榕樹四周都是水,當時是傍晚,水里的光反射到大榕樹上,映得“明亮”,有風吹過,樹枝搖動就會像人一樣“顫動”。
生:樹葉長得茂盛,上面有油,所以陽光照上去反光。
生:還有一種可能,傍晚,會出現露珠。露珠也會晶瑩透亮,顯得明亮。
師:現在,我們眼前只有大榕樹嗎?學生們紛紛說;“不,還有夕陽、小河、微風、露珠……”“翠綠的顏色,明亮的霞光……”
(生自由討論后)師:“作者給我們描繪的大榕樹美嗎?”
大家齊聲說:“美!”師:那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句!
(讀完)生:我從“堆”,“不留一點縫”,知道了大榕樹的樹葉長得多,很密,要是夏天可以當傘一樣遮蔭。
師:是啊!我們只能夢想一下被遮蔭,而大家聯系后面讀的課文內容,大榕樹在為誰遮蔭?生齊:為鳥兒們遮蔭。
師:所以,大家再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是不是有了新的體會?生:作者寫“似乎有新的生命”,實際上就有鳥兒在這里棲息,孕育啊!
生(恍然大悟):我想,這時是傍晚,小鳥兒不吵不鬧睡覺了。偶爾有幾只小鳥撲了撲翅膀,讓樹上像有“新的生命顫動“起來。
師:所以說,“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描寫是多么生動貼切啊!作者精湛的描寫需要我們邊讀邊思考,開動腦子,才能領略文字的美。讓我們再一次讀這一段,把我們所能感受的心情和情感都融進文字里去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生讀。)
師:好大的一棵樹,多么美麗奇特的樹啊,我們每個人面對這顆美麗奇特的樹,都會讓我們的心再次和作者一起贊美這棵美麗的樹。
師生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啊”!
[教學反思2]
(片段2)中沒有過多運用媒體課件,也沒有把參考書上的理解灌輸給學生:榕樹葉子的顏色綠得發亮,給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覺。作者從綠色中感受到有一種生命力在涌動,贊美榕樹充滿活力的蓬勃生機。學生在讀懂文字,想象畫面方面還存在困難。課堂并沒有一開始就顯得那么順暢。但是,通過老師和學生一同理解品味詞句,激發學生調動學習、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帶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意境,使孩子們帶著自己不同的理解,達到了領悟作者思想情感的目的。在學生邊讀邊品味中,分明對作者描繪的景象有了更豐富的詮釋,溝通了作者感情和學生情感的共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參與討論,不失時機的點撥指導,及時對學生表揚鼓勵,拓寬思維、暢所欲言,課堂活動氛圍民主平等的,使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起來,學習中充滿了樂趣。教學中把朗讀作為理解體會語言文字及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強化情境抓重點”、“憑借情境體情感”,正所謂“入境”后“入情”,所以,才可以是最后的朗讀積累語言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