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說課設計1
一、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什么新課標從三個維度對教學目標提出了要求,特別是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和學生思維等方面的影響。結合本年段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知識與技能”目標確定如下: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洋溢、呼嘯、訓斥、斥責”等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體會到巨人在行動上心理上的變化。
3、掌握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朗讀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理解巨人變化的原因;理解應深化主題,并向生活輻射聯系。
教學突破通過輻射材料,豐富思想,品味寫法,獲得感悟。在教學流程中詳細說明。
三、教學流程
1、揭題、初讀:
⑴ 板書“愛”。
⑵ 誘思:
正大劇場結束曲中唱道:“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韋唯在《愛的奉獻》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還有一位詩人說道:“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將變成一座墳墓。”(投影以上歌詞或名言)請同學們談對 “愛”是的理解,可以引用格言、歌詞、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⑶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敘述了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王爾德又是怎樣詮釋愛心的。
2、設疑、理解、點撥:
⑴ 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什么變化?
⑵ 巨人是怎樣由自私變得充滿愛心的?
⑶ 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輻射資料,深化理解:
⑴ 葉圣陶說過:“作得思有路,循路識斯真。”可見理清思路、概括內容是多么重要。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列出課文結構提綱。
⑵ 指導學生閱讀《一棵大樹》。提問:
大樹對男孩可謂愛之有加,可是他給自己帶來美好和快樂了嗎?
(師引導學生理解:有時愛心會受到誤解,有時愛心會被人利用,不能因噎廢食,要看主流。另外不僅要有愛心,還要會“愛”)
⑶ 請同學們給這篇童話補充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
4、主要采用的學習方式及運用:
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學會課文中的生字詞。在學習資料是,主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自己學習獲得知識。全文學習都是學生們圍繞三個問題來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