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方案
(一)導入
演示課件播放樂曲《送別》,在音樂即將結束時直入課題。(板書)
1.生讀課題。
[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哪位同學能圍繞這個“送”提一提問題。想想可提什么問題?]
2.對題目質疑,提出問題。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隨堂總結板書。
如:“誰送誰?
在什么地方送?
在什么時候送?
怎么送?
送到哪?
為什么送?
------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借助樂曲渲染離別氣氛,在借助樂曲調動學生的情感基礎上,引出課題。中年級學生已有初步的質疑能力,這個環節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一方面也可以體現以學定教的思想。
(二)讀古詩,感知詩意
1.學生根據板書的問題進行個性化閱讀古詩,并找出答案。
(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讀書時間)
2.學生結合問題匯報交流,并感知詩意。
①學生自由匯報,明白是“誰送誰”后,學生簡介作者,教師適時補充。(播放作者簡介的視頻。)
②說說是什么樣的三月?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來想象爛漫的春天景象。
如:是百花齊放的三月。
細雨蒙蒙,花紅柳綠的三月。
陽光明媚的三月。
細雨綿綿,柳暗花明的三月。
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三月。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你們的回答告訴老師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讀書要展開想象。謝謝同學們。下面繼續匯報。]
③利用課文插圖、視頻,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重點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學生沉默了一會后,舉手回答)
出示視頻“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幫助學生體會詩意、感知情境。)
[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真深啊,我們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門外就回來了。李白對孟浩然真是——]
(生三三兩兩說出了下列詞語:依依惜別、一往情深、難舍難分------)
[讓我們再次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深情厚意。]
(生讀,教師指導)
④把黑板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說說?每個同學在下面先說給同桌聽一聽。
(生與同桌互說后發言,教師個別指導。)
[現在我們在影片中感知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
(播放視頻:《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情景朗讀。)
設計意圖:觀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達到對古詩的理解。發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三)拓展知識
為了讓同學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李白,了解唐詩,老師再補充一首李白的詩。
課件出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
(簡單講解可參考另附資料《金陵酒肆留別》)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閱讀量,積累反映人間真情的古詩詞,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四)全文總結
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七、教學評價設計
(一)自主選擇個性化評價內容
1.畫一畫: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3.唱一唱:根據自己所熟悉樂曲的旋律把詩詞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