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饒有興趣”、“寬裕”等詞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能獲得“給予是快樂的”體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的含義,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從文中人物的言行和行為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在反復的朗讀中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懂得要從小樹立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的情操。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小禮物送給同學們。猜謎語,得禮物。請獲獎者談此時的心情。
2、教師:得到是快樂的,其實給予更快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給予是快樂的》。
3、板書課題,點出“給”在這里應讀ji,給予的意思是給。
4、齊讀課題,請同學們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以“開火車”的形式讀詞語。重點指導:圣誕節、兜、麻煩
3、提問:誰給予了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么?
4、學生簡單地回答。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再讀課文
2、小組討論: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反饋,學生各抒己見、積極發言,教師適時指導。
4、由于給予,圣誕節前夜,保羅、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難忘呢?(出示課件)讓學生大膽想象。
5、誰來告訴老師“給予”是指什么?——奉獻、幫助、關懷……
四、課文延伸感情升華
1、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真的很感動,感動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動于小男孩的無私,感動于保羅思想的升華。學了課文,你們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2、(出示課件)配樂朗讀
3、總結:看到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感想,老師感到很高興,有句話叫做: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給予別人一些關懷,一份幫助,同時也獲取一份真正的快樂,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溫暖。
五、布置作業
1、同學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幫助別人而感到快樂的經歷呢?寫一寫
2、以“愛”為主題辦一份手抄報。
結合集中學習時曹建召局長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和崔巒教授關于《課改十年回顧及閱讀教學》的講座
分析:
崔巒教授的一句“‘導’是試金石,讓學生的‘學’更扎實有效”。令我茅塞頓開。特別是他提出的教師的“導”六大點,讓我受益匪淺。
“導” 的第一點,要營造寬松、和諧、愉悅、民主、動靜結合的教學氛圍;第二點,教師開始要告訴學生學習目標,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告訴學生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第三點,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對時要及時糾正,不到位的要引深,很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點評,啟而不發的要做精當的講解;第四點,可以在理解內容上適時做個小結,或是某個環節做小結等,特別是中高年級要做必要的小結,讓學生對這節課的有一個總的了解;第五點,教師要有必要的示范,像朗讀、寫下水文;第六點,教師要及時對學生評價,提倡激勵性的評價,體現在“激學、引學、助學、促學”上,體現在“學生能力、方法、習慣的長進上。